在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村民只要有点头痛脑热,都喜欢往古寨卫生院跑,在那里,有说话温柔、笑容亲切的驻点健康扶贫医生黄传莉和队员们。医院中医药健康扶贫古寨模式和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故事,也在这个偏僻的瑶乡山村口口相传。
01签约率%让乡亲们有了家庭医生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有关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为马山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助力,年5月10日,医院的中医师黄传莉被选派到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卫生院开展为期14个月的健康扶贫工作。医院连续3年往古寨卫生院输送的第9个中医技术帮扶人才。
现如今已经结束14个月驻点健康扶贫工作回到南宁的黄传莉,再回想起过去驻点的日子,依旧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进村开展入户工作给自己带来的触动。
年8月23日,黄传莉和队员们翻山越岭来到马山县古寨瑶族乡龙林村龙光屯的山顶时,被告知山底下的路不能通车,只能徒步下去。该屯只有两户村民,没有通信信号,村民也没有手机,为了核查这两户村民是否患慢性病,黄传莉等人冒着滂沱大雨走了40分钟来到山脚下的村民家,被告知老人医院住院。原路爬回山顶后,看着被雨幕笼罩的小山村,黄传莉对基层医疗人才的匮乏感到惊讶,更看到当地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望,她顿时明白了驻村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黄传莉带领的健康扶贫队伍与卫生院领导共同协商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深入村屯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大病集中救治。收集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相关资料,为村民办理慢性病卡张,协助排查疑似慢性病人,辖区内患25种大病贫困人员已实现%有效救治。同时,入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完成率%,乡亲们终于有了家庭医生。
黄传莉和队员们在加显村拉山屯为村民们提供家庭医生慢性病随访
02“造血式”帮扶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年初,古寨卫医院转回的脑卒中患者,当时患者四肢瘫痪,不能言语,大小便失禁。经过驻点队员陆筱颖和黄桢长期悉心的康复指导训练,如今,这名病人已经能独自坐起并自己吃饭。患者和家属对黄传莉等驻点队员的长期入户随访表示感激,同时也认识到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优势。
乡镇卫生院医疗基础薄弱,唯一一名中医实际是全科医师,人手严重不足。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水平,让中医药特色治疗“留”在当地服务村民?据了解,自年起,医院连续3年先后派出梁秋琼等9名涉及中医临床、中医护理、中医公卫等专业的中医骨干入驻卫生院进行“输血”式帮扶,以“传、帮、带、扶”等形式,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帮助古寨卫生院提升医疗业务水平。年,医院的帮扶下又开设了中医科。
通过多方位帮扶,团结协作,医院为卫生院培养了2名中医医师、6名中医护理人员,他们已熟练掌握各项基本的中医诊疗技能,能独立胜任常见病的诊疗及护理工作。医院也实现了从“输血式”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为当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医院院长岳进在调研过程中对扶贫队员说:“大家要把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作为工作重心,把基层卫生院的内涵建设与提高诊疗水平结合起来,把医疗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驻点队员发挥专业专长,创造性开展帮扶工作,‘造血’与‘输血’并举,不断增强古寨卫生院未来发展的后劲和韧性。”
03中医特色治疗书写健康扶贫成绩单黄传莉患有双肾小结石,驻点后,因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结石迅速增大,经常在下乡入户期间发生肾绞痛,长期血尿。很多时候,为了不耽误健康扶贫工作进度,她强忍救护车在崎岖山路长时间的颠簸,以及血尿、右侧肾绞痛的痛苦,白天入户建档立卡,晚上回到卫生院输液治疗。咬牙坚持了3个月,才利用休息时间回到南宁做了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
不管多辛苦,黄传莉每天都坚持把这个笑容传递给村民
黄传莉和扶贫团队发挥中医所长,结合古寨卫生院实际,尽心尽责务求实效,交出健康扶贫成绩单。派驻期间,黄传莉和队员们先后引入中药药熨治疗、中药硬膏贴敷等中医外治方法,带领卫生院护理人员提升护理水平,整个帮扶团队一起将原本薄弱的中医科建设成为特色专科。拔罐、推拿、刮痧、放血疗法、中药硬膏贴敷、中药烫熨治疗、三伏贴穴位贴敷等多样化的中医治疗手段,赢得患者交口称赞。
“谢谢你们的‘腕踝针’中医治疗,常年头痛睡不着的我昨晚至少睡了6个小时。”7月19日一早,在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卫生院一名肝癌晚期并脑转移的大爷拉着驻点队员周琳护士的手说道。“腕踝针”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疗法对外科手术后及癌症晚期病人的止痛有显著的疗效,可以减少止痛药物的用量。
截至目前,黄传莉组织驻点队员推广包括“腕踝针、赵氏雷火灸、穴位注射、吴茱萸烫熨治疗”等中医护理新技术在内的中医适宜技术由原来的3种突破到目前的20项。
04“中医药健康扶贫古寨模式”扎根山区天,黄传莉带领驻点队员认真组织和对接好医院承担的古寨卫生院健康扶贫和对口支援任务,实现了以“切实下沉优质医疗人才”为基础、以“建设基层自己的中医科”为抓手、“造血”与“输血”并举的中医药健康扶贫“古寨模式”。
医院开展健康扶贫驻点后,设置了中医科并开展中医特色治疗。同时派医生到马山开展培训,并接纳卫生院医生到本院跟班学习。“需求量大,效果好,副作用比较少,费用低,不管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还是回到村里发展的青壮年,都喜欢中医,夏天内热了去拔个罐,感冒去做个针灸,肚子痛了去敷贴,吃中药也不用自己煎,都是煎好装袋带回来,十分方便。”马山县卫健局局长徐友格说,现在马山各卫生院都在推广中医科,有些村医也在开展。
医院扶贫队员王艳梅正在指导古寨卫生院医务人员做拔罐治疗
医院的帮扶下,古寨卫生院业务量连续两年增长,卫生院核定床位由原来的32张增加至60张。年6月至年6月,古寨卫生院诊疗人数达人次,同比增长18.77%,卫生院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31.98%。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黄传莉和队员联合后盾单位医院推出“预防肺疫方”“防流感中药汤剂”等中药制剂,对发热病人辨证论治,突显中医药在温热病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3月18日,医院与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卫生院为一名“肺炎合并心衰”危重症患者开启首次远程会诊,实现了古寨卫生院线下操作、医院线上服务的“互联网+医疗”诊疗新模式,有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发展。
来源:南宁晚报
编辑:竹溪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