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病因一、肛门先天性发育畸形1、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或脊椎裂可伴肛门失禁。患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失去正常神经支配,无收缩功能,处于弛缓状态。且由于感觉和运动系统均受影响,直肠黏膜在粪便充盈时缺乏膨胀感,不能引起便意及发动排便动作,直肠内粪便随时排出。此种患儿往往伴有尿失禁。2、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耻骨直肠肌短缩,明显向前上方移位;内括约肌缺或仅处于雏形状态;外括约肌多处于松散状态,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二、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主要为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撕裂)等。三、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四、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临床表现不能自主控制排泄粪便和气体,导致会阴部经常潮湿,粪便染污衣裤。完全失禁时,粪便可以随时自行流出;咳嗽、走路、下蹲及睡眠时,常有粪便、黏液从肛门外流。不完全失禁时,虽能控制干便,但对稀便不能控制,集中精力控制肛门时,方可使粪便不流出。如何诊断1、病史询问有无先天性肛门畸形、手术、外伤史,女性患者有无产伤史,有无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是否接受过放射治疗;目前失禁的严重程度,排便次数及粪便性质,有无便意感等。
2、体格检查通过直肠指诊、内镜检查、排粪造影、肌电图测定等。如何预防1、想要预防大便失禁首先就应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天最好是在早晨起床后进行排便,而且每次蹲厕的时间不要太长。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排便的时候不要看书、看报,玩手机,否则会对排便造成影响,以后甚至有可能造成便秘。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多喝开水,特别是晨起要喝一大杯温水。而且还要注意调节饮食,多吃些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并且要少吃肉类,不要大量饮酒,也不要多吃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3、此外平时还可以定期进行坐浴来对肛门进行保健,进行坐浴时,水温不能过热,以免烫伤,但也不能过凉而起不到作用。坐浴不仅对肛门能够起到保健作用,也能预防大便失禁,对一些轻微的肛门疾病进行治疗。4、注意肛周的卫生情况同样非常重要,肛门周围不仅皱褶多,皮脂腺和汗腺也很多,加上排出的大便内有大量细菌,极易诱发感染,所以平时要注意进行清洗。如果发现肛周不适或疼痛,应及时检查和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lndbsj/1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