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8日,在「封城」小时后,武汉「解封」。
李翰昭女朋友说,武汉一解封,她就来武汉找他。他憧憬着,见面后,要好好抱抱女朋友,多抱一会儿。
可武汉解封了,李翰昭的小区还没解封。他担心目前无症状感染者的形势,不太敢让女朋友回武汉。他说,等他养好心脏,就和女朋友结婚。
心悸的毛病是他感染新冠病毒后落下的,1月22日,武汉「封城」前的最后一天,他从上海回到武汉,和妈妈一起过年。「封城」当天,母子俩都出现了感染症状。
妈妈赶不上婚礼了,2月7日,妈妈因新冠肺炎去世,年仅56岁。
不要忘记这个漫长的冬天,在「封城」的76天里,名逝者让他们的家人经历了悲欢离合。
他们失去儿女、伴侣、爸妈、祖父母、外祖父母,「偶尔治愈」先后访谈了十余名逝者家属,试图还原每一位逝者的爱与被爱。
解封前,熊兰花一家六口,先后两次获区指挥部特批,离开武汉,回到黄石的家,17岁女儿玥玥,在新冠康复出院15天后,在自家卧室离去。
保洁阿姨金凤,医院被感染后一度寻死,丈夫拦住她,说就算「用我的命换你的命」,也要把妻子治好,可丈夫却先走一步。
在女儿大婚后13天,萧涵妈妈病故在用桌子临时搭起的病床上,因未能确诊,当天抢救妈妈的开销多元,自费。
「封城」倒计时,耿闻捷苦劝爸妈跟她一起离开武汉,爸妈坚决拒绝,「我们都是有病的人,怎么能到处跑,不能祸害无辜」。在连续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接近出院标准时,因为氧气面罩损坏,耿闻捷爸爸猝然病故。
本不打算回武汉过春节的唐本刚,因为担心爷爷的病情,在「封城」前一天从上海赶回武汉,他一家四口被感染,未能救回爷爷。
他们见证了这座万人留守的城市,在爆发的疫情中陷入忙乱。缺乏试剂盒无法确诊、社区和隔离点间协调失当延误患者收治、新冠患者出院后其他重病的治疗衔接、设备损坏致使治疗无效······从社区到隔离点,医院,患者求医的每一步都留下遗憾和教训。在对「白衣天使」感恩的赞歌背后,症结依旧在阴影中浮现。
他们一度无所适从,他们一度陷入绝望。那些至暗时刻,终已经过去,随着武汉烟火气慢慢回来,他们也在重拾生活的勇气。
老公
那么大个人,变成了小小的一个盒子。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镇井山村龙王墩,这里是武汉的远郊,距离「封城」的陆路封锁线不远。4月3日,在解除隔离的第二天,64岁的金凤来到村子外自家田地边上,刚从汉口区殡仪馆取到老公骨灰盒的她,为67岁的老公入土下葬。
抱着丈夫骨灰盒的时候,金凤想,这是她第一次能抱起丈夫。2月11日,医院时,救护车司机不愿帮忙,躲得远远的,「我只能一个人抬着老公上车,他1米75,我1米5,我力气小,他大块头,我只能用肩膀顶着他的屁股,才把他拱上车。」说到这,金凤连续跟「偶尔治愈」说了三声「好凄凉啊」。
她不得进入熟悉的村子。村里的两个小叔子先后给她电话,村民不希望她进村,村主任也担心她带来病毒。
已经康复出院15天的金凤,习惯了这种歧视,「我得了这个病,就怕别人嫌弃我」。
放鞭炮、烧纸钱,然后把一个瓷缸和骨灰盒一起下葬。送葬现场来了4个金凤老公的朋友,她还请了8个帮工。
按照习俗,得把骨灰盒放在竹杠上,由8个汉子抬着,在村子里转几圈,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如果有孙辈的话,还得让小辈披麻戴孝,坐在这竹杠上游街。
可村子不允许金凤老公的骨灰盒进村,尽管老公在这个村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所以这8个帮工,省却了腿脚,就在坟前转了两圈。
但佣金一分钱也没少。
一个人元,8个帮工元,加上殡葬用品多元,给送葬来客的肥皂、手巾等礼品,2多元是金凤老公丧事的全部开销。
正好和金凤刚到手的元政府慰问金相抵,「这元我跟社区要了一周,社区说只有下葬了才给发」。
金凤和老公在小女儿为她办的生日宴上
图源:受访者供图
有过近20年民办教师经历的金凤,疫情前,已医院(南京路院区)工作了两年多,是一名保洁工,负责手术室等高危区域的打扫。她对工作防护很重视,疫情前,口罩、手套、手术服就是她每天工作的标配。
金凤月工资元,还得付房租元。可病毒,让她在收治前的11天里,在医院自费支出多元。
为了赚钱,在春节金凤依然上班。1月29日,大年初五,从早8时上到晚8时后,身体不适的她下班就去挂号,次日,她被确诊。
她推断,她是在跟管她的手术室护士交接元春节补贴时被感染的。下班后,她就除掉了口罩和手套,而那名护士早她两天被确诊。
医院是病毒感染的重灾区,先后有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病情来势汹汹,金凤在工作人员面前下跪,向公司领导哀求,医院付出两年的情分上,给自己安排一张床位。
没有回应。
跪求无果后,金凤只能去医院(后湖院区)求诊,南京路院区不接诊新冠患者。从1月30日起,夫妻俩每天都去该院就医。「封城」后,市内公共交通就停了,只能骑共享单车。
发烧、气喘症状明显的金凤,骑10分钟,就得休息下。有时走老远都碰不到可以骑的共享单车,夫妻俩只能走路,6.4公里要走3个小时。然后,在门诊排队5到6个小时后,再走3个小时回家。
起初,金凤担心传染给老公,不让老公陪她求诊。「也有同事感染,她们说得了这病,只有死路一条。我当时就不想活了。我都64岁了,不想连累家人。」金凤说。
但老公劝阻了她,说就算自己被感染,就算「用我的命换你的命」,也要把妻子治好。
那几天,不乏温情的时刻。平日都是金凤负责做饭,那几天,老公接过厨具,每天凌晨4时就起床,给一家做早饭。
在陪妻子就诊8天后,2月7日,金凤老公也发病,并于9日确诊。
夫妻俩租住医院(南京路院区)对面的同福社区,连续3天都去社区求救,希望社区安排床位入院,一再被推脱。7日是武汉市承诺应收尽收的最后期限,10日,是湖北省确保未收治患者人数清零的日子。
金凤清晰地记得10日是个雨天。那一天,她老公走路已经很困难,社区服务中心不允许她俩入内,她就搬了张椅子,抱着老公坐在门外,「他已经没有力气到坐不住了,坐着坐着身子就往下滑」。
前一天她老公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可是是电话通知,不符合社区要求的纸质证明,争执由此而生。
当天,金凤把十几个亲戚都发动起来,打各种电话求助,市长热线、市指挥部、区指挥部...从9时打到16时。江岸区指挥部告知,在申报名单中,社区没有报夫妻俩的名字。
她急了,让外甥帮她联系媒体,跑到社区服务中心,声称再不将她老公送医,她就在这儿自尽。
2月10日,她老医院,而金凤则被安排在一个隔离酒店。老公打电话给她,医院没有医护,是个隔离点。
医院跟救治她的护士合影
图源:受访者供图
几经周折,11日晚,夫医院入院,住在同一层楼。12日,她离开老公病房时,老公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要打点营养针,否则你受不了。」
此时,带着呼吸机面罩的老公声若细蚊,金凤得凑到他鼻尖才能听清。
2月13日8时,金凤老公病故,她只能在门外见老公最后一面。
「我不想活了,为什么要对我这样残忍。」金凤想要追随老公而去。
但她不能死,家里还有一个40岁的儿子——13年前的一场车祸,让儿子脑部重创,智力只跟小孩一样,生活能自理,能做菜,但健忘,一出门就容易走丢。金凤说,老公最大的愿望,是儿子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娶妻、生子。
可他看不到了。住院时和儿子视频,母子俩都在哭。她急切地想要见到儿子,这38天,是她和儿子分开最长的时间。
所幸,和她们家合租的夫妻俩愿意帮她照顾儿子,「起初,他们也对我们害怕,毕竟得了那种病。后来都靠他们给我儿子代为买菜。」
金凤丈夫
图源:受访者供图
3月18日,金凤出院回家。21日开始,她每天都接到社区电话,通知她去领骨灰盒。可处在居家隔离期中的金凤,无法出小区,「我老公病的时候,求你们派车送院,你们不肯。现在为什么天天催我去拿他的骨灰盒?我还没恢复健康,这是催我的命还是催他的命?」
在金凤的抗议下,在她居家隔离期的后半程,社区给她送饭。还有一件事她在抗争:跟公司要回她感染住院隔离期间的工资。
如今,金凤还医院上班,对那个让她被感染的医院,她心怀恐惧。
但她也明白,对于64岁的她来说,并没有更多工作可选择。毕竟,40岁的儿子,还得靠她养活。
这个瘦小的女人,用她的执拗、泼辣,做了所有能做的事,然而生活留给金凤的,是老公的骨灰盒、40岁还需要照顾的儿子和村民的歧视。
64岁的金凤和她67岁的丈夫
图源:受访者供图
女儿
解封前,熊兰花一家六口,先后两次获区指挥部特批,离开武汉,回到黄石的家。
相比滞留武汉的人,她们是特殊的。可歧视,在家乡等着她们。
邻居们认为她们会把武汉的病毒带回来。可6次核酸检测下来,熊兰花和丈夫的结果都是阴性,解除隔离证明、健康证明一应俱全,「可他们还是把我们当做洪水猛兽」。
比起一时的歧视,不能补救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创伤。
住院时,玥玥跟爸妈讲,出院后要把「医生不让吃不让喝」的零食买个够,她给熊兰花列了个食谱,是她最想吃的菜,还有艳阳天的火锅。
清明节,家里男丁来到玥玥坟前祭奠。按习俗,女眷不能上坟,熊兰花提前把女儿的菜谱都做齐了,玉米面炒榨菜、芋头圆、鸡汤煮粉条,还有女儿爱喝的橙汁、冰可乐,托老公给女儿捎去。
花了50元,玥玥的弟弟给姐姐买了一束鲜花,这是上初一的他获得的奖学金,上学期期末他考了全年级第一名。
医院,玥玥和她新认识的护士比心合影。
图源:受访者供图
再过两个月,是玥玥18岁生日,但她的青春止步于3月20日15时45分。
人生的最后两个月,玥玥「瘦成了皮包骨」,从原来98斤,瘦到只有50多斤。
此前,因为肺部排异,患有白血病的玥玥于1月8医院入院,2月9日被确诊新冠肺炎,「那一个月女儿从没出过病房,而此前,同楼层有11名医护人员感染。」玥玥的妈妈熊兰花跟「偶尔治愈」说。
一家三口长期戴口罩,「连睡觉也戴」,生怕免疫力低下的女儿染病。在疫情袭来之前,高于常人的防护,便是血液科病房医护、患者和家属的常态。
可周密的防护失效了。
3年前的「五四青年节」,玥玥被诊断出白血病。为了救女,熊兰花夫妇花了多万元,花光家底,还借了近万元的外债。
夫妻俩辞去工作,心思都放在陪女儿就医上。玥玥两次移植干细胞,抽的都是爸爸的骨髓。
医院,玥玥再熟悉不过,3年来,她先后在此接受10次化疗,白血病确诊于此,新冠肺炎亦确诊于此。
这里是故事的开始,也是结束。熊医院对面的天瑞国际公寓,这个公寓又称「游子乡大厦」,很多来此求医的患者集聚于此。
1月8日,乘坐收费1元的私人救护车,玥玥从黄石到了武汉,医院8楼的血液科重症病房。
3号房33号病床,成了这个17岁姑娘接下来1个月的栖息地。
为了省下5元的租床费用,熊兰花夫妇在女儿病床旁支起折叠床。折叠床睡不下两个人,夫妻俩便一个人坐半夜照顾女儿,另一个人躺下眯一会,彼此轮换,周而反复。
疫情让玥玥身边的病友一个个离去。院方把能够出院的患者都劝离了。病重的玥玥依旧留院,可2月9日,她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同楼层有11名医护人员感染。
此前一天,玥玥隔壁5号房的白血病病友,一个21岁的男孩,也被确诊。
「他没扛住。确诊后第13天就走了,连和妈妈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熊兰花说。
玥玥4岁时的照片
图源:受访者供图
作为密切接触者,熊兰花老公得自我隔离。熊兰花在天瑞国际租的室是一室一厅,40多平米,还住着她公公婆婆和小儿子,不具备隔离条件。
她只得另外租了一间室,一天房租元,21天元。每天,熊兰花在室做好饭后,给丈夫送去,放在室门口。
此后的25天,夫妻俩一直不能见女儿。她们只能24小时端着手机,女儿打了止痛针,还会难受得吃安眠药也睡不着,不停的给爸妈发信息。
夫妻俩经常在凌晨密集地接到女儿的信息,他俩只能保持警觉,生怕回晚了女儿,惹她难过。
在那个21岁的病友病故的前一天,2月20日,玥玥达到了新冠肺炎的出院标准。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面前:按规定,出院后得集中隔离14天,可因玥玥的病情「在隔离点无异于等死」。即使能转院,医院可以接收患有白血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包医院。
所幸,情况被反映给汉南区指挥部郭部长后,指挥部连夜开会,医院。玥玥于3月5日出院,医院进行医学观察。
玥玥转院这一天,警车开道,医院书记对接,让玥玥得到较好的照顾。医院为熊兰花夫妇每天免费提供一套防护服,方便与女儿相见。
一套防护服,夫妻俩只能一人上楼。防护服穿了就不能吃喝、上厕所,所以往往是耐力比较好的熊兰花去见女儿,「给她尽量久的陪伴」。
其他时间,他们就端坐在住院楼下,一坐就是一天,望着11楼女儿病房的那扇窗,时而和女儿视频。她们做好准备,一旦女儿有变,可以随时上楼。
3月1日,该院被区指挥部指定为非医院。不过,医院,没有血液科,对玥玥的白血病缺乏治疗手段。
玥玥医院11楼唯一的病人。此前,该院的部分一线医务人员已回去隔离休整,在他们隔离到第8天时,因为玥玥,医院。
希望在一点点多起来。在区指挥部帮助下,熊兰花夫妇免费住到一个隔离酒店。重新有了爸妈的照顾后,玥玥的心态向好,有了更多的笑声。
可是,意料之外的变故,让夫妻俩又跌落谷底。3月11日晚回到酒店,熊兰花看到老板一家三口在街上站着,「老远就感觉不怎么对劲」。当天,指挥部通知,由于隔离人员已清空,该隔离点要撤销。
未曾想,老板娘被确诊了。12日,工作人员来酒店消毒,熊兰花夫妇带着行李等待处置,在马路边一等就是10多个小时。随后,她俩被送往集中隔离,断了和女儿相见的机会。
当时驻守酒店的医生,怀疑是她俩感染的老板娘,这让熊兰花夫妇心里低落。夫妻俩提心吊胆,担心自己一旦检查出阳性,让帮她们入住的指挥部领导背黑锅。
夫妻俩急切地想自我澄清,急于回到女儿身边。她俩自费做CT,只求能快点摘掉嫌疑标签。所幸,3月14日,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夫妻俩都是阴性;15日解除医学观察后,夫妻俩没地方去,医院大厅坐了一晚。
玥玥跟照医院护士聊天截图
图源:受访者供图
见不到爸妈的那几天,玥玥的心态急剧恶化,开始自残。
玥玥把手背扎的针拔出,往自己脖子和小臂乱扎。「女儿说老听到走廊上医生说,开死亡证明。知道一墙之隔有人在死亡,自己的情况很不好,不能下床,甚至翻身也困难,就心灰意冷。」熊兰花说,「女儿精神上也垮了。」
更令熊兰花焦头烂额的是,下一步,女儿要去哪里治疗,医院血液科的床位何时空出?
可是,女儿抛出的问题把她难住了。在玥玥出院的前一天,3月18日,玥玥告诉妈妈,她想放弃治疗,她最后一个愿望是,希望回黄石,回家。
放弃治疗,在过去的3年,玥玥反复提过。玥玥经常说,她已经是一个废人了,继续治下去,只会让这个家人财两空,这一次,她埋怨爸妈,「3年前就应该把她扔在大马路上」。
熊兰花每每安慰女儿,有爸妈当你的靠山,做你的后盾。女儿的心思她何尝不晓得,三年来,来回住院,女儿在家的时间,医院多。她着手联系女儿回家事宜。
3月19日是玥玥隔离期满、出院的日子。当日中午12时53分,熊兰花接到女儿电话,电话那头,已经听不到女儿的声音,只有心电监护仪「滴滴」地响个不停。
熊兰花记得,前一晚,女儿并没有上心电监护仪,她明白,女儿是在抢救。
当她赶到病房时,发现玥玥已经说不出话,虚弱地连手机都拿不动了,手机直往鼻子上掉。
此前,心知要出院的玥玥,通过外卖平台订了元的良品铺子零食,给照顾她的医护人员,以表感谢。玥玥记得送她三个洋娃娃的喻医生,抱着娃娃一起睡,玥玥就没这么害怕。
为了满足孩子回家的愿望,汉南区指挥部特事特办,为她们一家开了通行证。
当晚18时,通行证还差最后一道程序。玥玥只剩一口气在撑着,熊兰花凑到女儿耳边说:宝贝,今天爸妈一定会带你回家,你要坚强。
此时,说不出话的玥玥,还知道跟妈妈点点头。而因为排异,玥玥早已连「哭都哭不出眼泪」。
「3年来,我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能在女儿面前流眼泪。强忍着,哪怕落泪,也要连着饭一起吞下去。」熊兰花说,可这一次,她无法自抑,放声大哭。
医院赠送的一箱曲奇饼,3月19日晚21时,一家三口坐上救护车,离开武汉。
此时,玥玥已没了意识。一条又一条来自医护人员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