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泌尿外科诊室,一位年约五十的患者推门进入,医生示意她坐下来交流,患者却摇摇头,说:“医生我坐不了,我屁股一挨板凳就疼,坐不住。”这样的患者在中国女性中有很多,他们是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症状是会阴痛、尿频、尿急、尿痛,她们的膀胱就像“失控”了:正常人一天的小便在8次左右,她们却是20次以上,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鹏说,他有一位患者,一天需要小便多次......
膀胱失控:比糖尿病和消化性溃疡更常见
早在年就有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慢性病中,泌尿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仅次于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而近年的专家和科普表明:以膀胱过度活动症为代表的泌尿疾病比糖尿病和消化性溃疡更常见。医院院长王建业就曾科普,中国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人数占所有慢性疾患前10位。
“以尿频尿急为特征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我们统计的患病率为11.3%”。这只是调查数据,实际情况可能更多,很多患者出于“不是要命的事,忍忍就好了”或者“羞于启齿”的心态,放弃了就诊,也就没有被统计进来。”张鹏说,这种避讳的情况在男性患者中更为常见。
前沿疗法:给失控的膀胱装个“遥控器”
对于膀胱—尿道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上首先采取的是行为疗法和药物疗法,但对于很多患者效果均不理想,原因很多,可能有以下几种:(1)人类膀胱粘膜下方存在很多压力感受器,同尿液不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当尿液储存到~毫升时人会产生尿意,条件允许,即可排尿。而如果这个压力感受器出了问题,储存尿液可能只有20~30毫升时,就会产生尿意,从而出现尿频、尿急;(2)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或者膀胱自身肌肉收缩功能紊乱,导致膀胱“无节律的颤抖”从而导致尿频和尿急,这些都是膀胱的功能出问题了,一般药物难以扭转。
还好还有一种能够直达问题根源的疗法“骶神经调节设备植入手术”,能将此类对药物反应不佳患者的症状再解决50%~80%乃至更多。它的操作也很简单:将具备神经调节功能的电极植入到患者腰骶部的神经孔中,使得电极碰到神经,并通过连续,微弱的电流调节神经功能、从而解决患者的排尿和排便功能障碍。该手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完成25万例,在中国亦被医院等功医院熟练掌握。
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鹏为大家讲解骶神经调节设备
双向选择:患者选择疗法,疗法也选择患者
骶神经调节设备植入手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比如,对于急迫性尿失禁,其成功率将近90%,对盆腔会阴疼痛,非梗阻性排尿困难等疾病成功率高于80%,还有顽固性便秘或大便失禁、先天性括约肌痉挛等等,都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膀胱疾病,骶神经调节设备植入手术都对症,也有一些患者应对此疗法后未见明显效果。
“这种疗法有点像我们求职应聘,有双向选择的意思”。在国内骶神经调节设备植入手术例数领先的张鹏医生对此疗法可谓非常熟练,他说,植入手术的三个流程:病人的筛选、手术的操作、术后的程控缺一不可,而判定疾病性质,帮助患者选择疗法,帮助疗法找对患者又是重中之重。“医生需要足够的功能泌尿专业经验去判断疾病,同时一期的试验植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期植入效果不明显,患者体验不佳,那就说明患者真的不适合此方法,需要另谋他法。”
骶神经调节设备植入手术一期试验植入手术耗时不到一小时,局部麻醉下操作,术后即可自由活动,如果测试期内(2-4周),患者和疗法不匹配,则只需门诊手术室的十几分钟时间即可取出植入电极组件,非常方便和微创。
日前,医院正式成为美敦力“骶神经调节设备植入手术”标准示范基地。医院泌尿外科为北京市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尤其泌尿系统肿瘤、结石等疾病微创治疗、盆底及排尿功能障碍治疗等,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科室主任张小东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尿动力学专家,科室医生张鹏有着非常丰富的骶神经调节控制器植入手术经验。
来源:健康时报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