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你的困顿,皆由你造就”别再畏难享乐了,做个有远见的行动派-01-假设一下,若你31岁了,上下班代步的不是轿车,而是电动车,你会不会有一阵的心酸与难过?我想很多人都会,因为源于攀比。身边人的优越,往往更加能刺痛人。那些比你年轻的同事,活得比你滋润,至少上班可以驾着私家车,不用风吹日晒的骑着电动车。不妨想象下那个画面,是不是有一种难掩的心酸。朋友小李则是如此,31岁了上下班骑着电动车,在这之前,他一直都是徒步上下班,房子租在公司附近,走路也就几分钟的距离,让人不要太羡慕。可过完年回来上班,小李的公司搬迁了,从原来市中心搬到郊区,选择何种方式出行让他为难,一番思量后,决意还是骑电动车。于他而言,一没驾照,二没专车接送,唯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了。其实,骑电动车上下班特别稀松平常,只不过到了他这,觉得没面子。因为那些比他年轻的同事,都开着崭新的小轿车上下班,此种情景刺痛了他。我特别能理解,他心里面的苦闷。不过,今日之困境,皆是他一手造就的,也难怪同事会在背后嘲讽。-0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于小李而言,他是两者皆无,每一天都过得无比逍遥自在。说得直白点,就是怕吃苦,不愿为难自己。大学那会,有室友喊他去考驾照,他嫌报名费贵,硬是狠下心没有去。室友只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就将证拿到手了。他也只是难过了一阵子,觉得有证有什么用,又买不起车。等到他工作后,家里人再三叮嘱,赶紧去考个驾照,他才去报了名。结果,练了几回后,因受不了酷暑的炎热,只好自我搁置了。一转眼,冬天来临,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疫情的缘故,他至今都没拿到驾驶证。哪怕工作多年的他,能够全款买得起车,却也因为无证的缘故,只好选择了电动车上下班。我听了他的倾诉后,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事已至此,也只能坦然接受,不必理会那些在背后嘲讽你的人。因为眼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只要心里面燃起了斗志,那就不会一直这么困顿下去。-03-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说到底,还是格局不够,有些许的鼠目寸光。刚上大学那会,我非常不满意调剂的专业,一番打探后,原来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用成绩说话,努力考到年纪前几名,然后申请转到喜欢的专业去,二是,在此基础上,同时辅修第二专业。我思量了许久,觉得这两条路都行不通,前者竞争太激烈,一个学院就2个名额,后者则是心疼学费,相当于多花一倍的钱。当时的我,最后两条路都舍弃了,大学就这么混过去了。可工作之后,处处碰壁,不得已之下,狠心将自己扔进火炉里,重新锻造。成长是有代价的,昔日因为眼界的问题,而错失掉的机会,会在多年以后,让你连本带息的加倍偿还。鼠目寸光的人,其实蛮可怜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看到的更多的是当下的利益,缺乏高瞻远瞩,他们误以为是真聪明,盘算过了得与失。可生活会在未来某处,给他狠狠的一击,提醒他要有远大的格局,别再鼠目寸光了。-04-当然,格局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我们需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恋舒适区,更不要害怕试错。每个人潜在的能量,其实是难以估量的。它到底会有多大,皆有你说了算。这么说来,似乎有点唯心主义,听上去蛮玄乎的,可真实就是如此。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得不承认,你当下境遇的好坏,皆是你过往选择的结果。蔡康永曾说过一段特别引人深思的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享乐是有代价的,年轻的时候,崇尚舒适,不愿为难自己,可越往后,才惊觉,原来曾经虚度的年华,成就了他人的弯道超车。虽说人不要去攀比,但还是要给自己一个参照系,不然你会丧失掉,对人生该有的勃勃斗志。人们常说要知足常乐,可我不这么认为,要学会去拆解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唯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日渐圆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zcdbsj/19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