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就是养肠道,肉牛催肥育肥阶段,从吃草阶段逐渐过渡到吃饲料精料,肉牛的食欲明显增强,采食量大幅度增加,如果不注意就容易导致消化道疾病,出现腹胀、拉稀、过料、不反刍、不倒嚼、瘤胃积食、厌食厌料、剩食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因酸中毒而致死。
粪便评定是一种最简单的评定育肥牛消化系统工作是否正常的方法。多年来,人们用足趾踢试粪便的方法去评定育肥牛的日粮。实际上,对于育肥牛的粪便,还存在着良好的生物学基础。
影响粪便质地和粒度大小的主要原因,包括了采食的物理有效纤纤维量的合理性,和非饲草碳水化合物(NFC)的类型对瘤胃PH的影响二这两个因素均可改变瘤胃中饲料的发酵程度和滞留时间。
如果饲料在瘤胃中不是广泛发酵,它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就不可能在小肠衡肖化和吸收。如果在那里消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就在后消化道(盲肠和大肠)发酵二仁续口果瘤胃的功能正常,那么后消化道发酵就会减少。
具有高干物质进食量的高产母牛,饲料通过瘤胃的速率有所提高,所以有较多的未消化饲料似会抵达后消化道二因此存在相当程度的后消化道发酵,而且高饲料摄入呈不应该用于有瘤胃功能失调的明显症状的奶牛。
如果瘤胃的功能不正常,例如在瘤胃酸中毒期间,后消化道发酵就广泛发生。瘤胃问题经常可追溯至需要改进的饲喂管理,错误饲喂高消化险的碳水化合物,有效纤维的饲喂不足,或以上的所有方面。
昨天收到养殖户留言,说粪便中有未完全消化的玉米。这种现象叫做“过料”,在养牛过程中比较常见。不过大部分养牛人对此都不太重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原因。
肉牛“过料”发生的六大原因
一、精饲料喂量过大
肉牛“过料”通常会发生于精饲料喂量过大的情况下,所摄入精饲料过多,而又不能完全消耗吸收就会造成过料。一般情况下,精饲料喂量不宜超过总量的40%,强度育肥期也不宜超过50%。
二、突然加料
突然加料的情况下,由于肉牛胃肠不能适应,也会出现“过料”现象。在进行加料或者转化饲料时,一定要逐渐过渡,不要突然变换。
三、饲料配比不合理
肉牛饲料配比不合理,也是过料的一大主要原因,特别是饲料中麦麸、玉米含量多,豆粕含量少时。麦麸具有轻泄润便的功效,喂多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肉牛粪便过稀带料。犊牛期麦麸含量最高不宜超过精饲料的15%,育肥期麦麸含量不宜超过精饲料的8%。
四、消化道疾病
当肉牛患有慢性胃肠炎、细菌性肠炎、前胃弛缓、胃肠道菌群失衡等病症时,也易引起肉牛“过料”现象。消化道疾病,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调理。减少精饲料喂量,喂优质易消化青干草,饮用温水,以及服用中药健胃、健脾、促消化药物。
五、霉变饲料
长期饲喂霉变饲料,会对使肉牛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以及引发中毒,同样会影响肉牛对饲料的吸收利用。在养牛过程中,严禁使用霉变饲料,并且添加脱霉剂。
六、寄生虫
当牛患有球虫病、蛔虫病以及绦虫病时,也会引发“过料”现象,一定要定去对肉牛驱虫。
总结:肉牛“过料”可以造成饲料20~30%的浪费,其次肉牛“过料”现象如果不能找到病因治疗,会愈发严重。有时为单一病因引起,有时为多重病因共同引起。一定要认真分析养牛过程中各个环节,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再进行对症治疗。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