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
如果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吐不干净。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或者像这样!如果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下面说个重口味的如果你清晨方便后,可以观察一下你的翔,是不是粘在马桶上了,一箱水还冲不净。不方便观察马桶的,也可以观察手纸,正常的话一两张纸就够了,反之三五张纸反复擦也擦不净还有如果你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时间长了,宿便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以上符合任意一条证明你体内有湿气了!湿气从哪里来的呢?其实是“脾”出了问题 中医认为,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湿为阴邪,耗伤脾阳。脾病多为两种:一是脾湿过重,导致全身虚胖。湿气太重伤脾阳之气,脾气受损,无力将食物转化为营养,而滞留为水湿,湿久必浊,囤积为脂肪。 二是思伤脾,表现为人特别瘦。无论吃多少也长不胖,这就是中医讲的“胃强脾弱”,食物根本无法被吸收而堆积成垃圾,最终也会变成湿气,这时还要调动元气去化湿,更多地消耗人的能量。换言之,一个人体虚肥胖或消瘦都跟脾胃机能失调、脾阳之气受损有关。中医养脾:扶阳除湿养肾扶阳除湿是养好脾气的关键,也是我们必须注重的养生原则。阳气受损,疾病必至,特别是在夏天,人们却为了防暑贪凉,让空调冷饮等寒气伺机入侵体内,致使耗伤阳气,容易感冒、得空调病等。这时就要养阳气,最重要是别给身体制造寒气。养好肾是让阳气充足的主要方向,生活中可以遵守《内经》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适当晒太阳,走出空调房,少吹凉风。护好阳气,即使秋风起,风疟也不容易找上身来。四招逼出体内湿气湿邪侵犯人体,导致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混浊、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乏等症状。因此,及时清除湿邪也是养生保健的关键。1适当午睡劳逸结合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不睡午觉,殊不知,睡好午觉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此时仍然昼长夜短,有的白领经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会吃宵夜、适当娱乐,夜生活延长。因此,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2背部刮痧散热祛湿容易受风的部位通常是人体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区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祛湿。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个区域刮5-8下即可。3膳食调理健脾利尿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苋菜、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薏仁是一种营养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湿、增强肾功能。4少摄食盐助肾排水排水还应少吃食盐,人体摄入的盐分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产生水肿。若无明显排汗过多的情况,应低盐饮食。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盐摄入应少于普通人的摄入量,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推荐两款简单的祛湿食疗法:1山药茨实薏米汤材料:每次可选用怀山药15克,茨实(也叫芡实、鸡头米)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克。制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作用,非常适合脾虚湿重、精神不振的人。2赤小豆煲鸡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制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重坠不适感等有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