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会动
却千变万化
它从石头中蹦出
却能保护肉体凡胎
它散落于晋江的每个角落
有心人才能寻其踪迹
它就是
石
敢
当
房前屋角石敢当,
面目狰狞显神威。
镇宅驱妖保平安,
祈福家族年年兴。
历时十五年
他走遍晋江大大小小的村落
滴落多少汗水
只为追寻这肩负使命的“生物”
一个千与千寻般的神隐世界
在他的镜头下慢慢显现
寻找勇敢的石头
留下乡土的印记
故土的守护神
晋江石敢当影像记忆
寻宝人物丨刘翼
喜欢晋江的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节假日常邀三两好友到散落在各处的古街深巷里转转,用影像记录晋江本土传统建筑,留存乡土文化艺术。
出砖入石、皇宫起、番客厝、砖雕、石雕等都是我影像记录的主题。
记得一个遥远的夏日雨后,行走在出砖入石的墙角,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块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得模糊的长条石,走近细看,上面有三个风化的阴刻字“石敢当”。惊喜之余,我拿起相机,定格这场意外的邂逅。
这是“石敢当”第一次成为我的影像主题,也正是从这一次不期而遇开始,我与家乡的石敢当结下了不解之缘。
?
晋江,路有“神明”。
十多年间,我走遍晋江所有镇街,拍摄了两百多张晋江实体石敢当图片。个中喜悦与艰辛都化为光线、色彩、线条,构成一幅幅珍贵的影像,回想起来,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温度、有意义的。
闽南传统建筑的衍生物有石敢当、剑狮、八卦和门神等,它们造型各异,艺术形式有平面、立体、半浮雕等,材质则有本地白石、绿辉石、红砖、木质等。
路
面
立路面石敢当
这是一尊半蹲立的石敢当,
造型威猛而又若显呆萌。
两只耳朵一高一低向外张开,
警惕地听八方来声。
眼晴微微突起直视远方,
嘴角闭合向外突起,
憨厚得意之形,
蔑视路口一切不净之物。
巷口前这只半卧半蹲的石狮子,
造型圆滑而有张力,
雕刻栩栩如生。
眼珠深邃凹陷,
嘴显平面微微上翘。
高昂着头威武着凝视远方,
有将不速之客阻挡门外的洪荒之力。
没人知道你在这蹲守了多久,
也没人知道你为家族的兴旺
阻挡了多少妖怪。
你威武的样子有些模糊,
但你的眼神却依然烔烔有神。
你是闽南人心中的守护之神!
嵌
墙
嵌墙式石敢当
你蹲守于斑驳的石头墙中,
没有人知道你驻足多久了。
墙倒了但生命还在不断延续,
烟火气犹存,
你守护着这片土地无怨无悔。
睁目呲牙,
你有防邪止煞、祈福消灾的无穷神力。
背驮石敢当有历史的负重,
给人心灵的安全感:
镇宅保平安。
三角形的石头,
随性凿出石敢当造型,
寥寥数笔如写意画,
洒脱、奔放。
呲牙咧嘴、怒目瞪眼,
造型夸张、威武外露,
让世间的尘埃无影无踪。
剑
狮
“剑狮”石敢当
剑狮造型石敢当在晋江比较少见,
倒是寻到几处灰塑材质的。
在墙角边,
在山墙上。
剑尖指向右边
剑尖指向左边
“狮头衔剑”,
剑尖指右表“辟邪”,
剑尖指左表“祈福”。
佛
塔
石佛塔型石敢当
塔是佛教专门的建筑,
闽南人信佛、崇佛,
佛教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石佛塔型石敢当的造型融入塔的元素,
许多长石条都是上半部为佛塔,
下半部或塔中刻“石敢当”
(有的刻“南无阿弥陀佛”),
它们与佛教塔型十分相似。
阁楼式塔
宝箧印式塔(也叫“阿育王塔”)
舍利宝塔
八
卦
八卦型石敢当
照壁:太极八卦图
“八卦”中的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分别象征
“天、地、雷、风、水、火、山、沼泽”
八种自然现象,
是万物产生的根源。
挂在门楣的八卦牌
八卦牌挂在门楣、门楼、山墙、
屋顶、石敢当和照墙上,
太极和八卦图作为镇宅之用。
闽南建筑中正对大门的埕围略高,
成为“照壁”,
是为挡住“煞气”。
照壁:离卦为火,坎卦为水;
意:水火相济,阴阳调和。
砖
木
红砖木质石敢当
这可能是拍到的最小石敢当,
在一块尺二砖上
随意雕琢“石敢当”三字,
就地取材,朴实无华。
这也是少见的木质石敢当,
用阴刻凿出“石敢当”三字的轮廓,
朴素而不张扬。
屋
顶
屋顶石敢当
晋江夏季多台风,
有的古厝屋脊之上,
或立土偶,骑马弯弓,
状甚威猛,是为蚩尤,谓可压妖。
一种是单纯的狮子,
也有风火炉,
风经过时发出声响,
意家族兴旺。
另一种是将军骑着狮子,
手握弓箭等武器,
隐含祈福避灾之意,
成为侨乡独特的景观。
将军骑着狮子,
狮子口含宝剑,剑狮也。
手握弓箭,
左右各一个风火炉。
?
石敢当,是种神秘的“生物”,
不是每个地方都有,但用心的话在晋江可以见到。
石敢当在闽南扎根镇宅时间久远,街衢([qú]四通八达的大路)巷口可见其踪影。尘世凡间,轮回延绵,中原迁徒使得闽南人族群而居,他们崇尚天人合一,祟拜神灵,祈求保佑。
?
古厝新厝,有石敢当都挺不错。
自古而来,石敢当有镇宅保平安之功能。因为身居户外,加之年代久远,石敢当的面目大多因风化磨损而残缺模糊。如果时光倒流,它们一定是一尊尊雕刻精美、造型质朴粗犷、形象威严的镇宅之神!
?
在光阴中穿梭的石敢当,肩负着使命。
石敢当制作工艺简朴、大巧若拙,彰显大简之美,颇有隶书雍容、敦厚、古朴之风,反映当时匠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老百姓的审美趣味。
?
憨态可掬的石敢当,可爱指数十分满分十分。
历史与我们越离越远,以至于我们都无法完全还原它们的真容,但每一尊石敢当,都是闽南人庇护族群、守望家园的“精神图腾”,实实在在蕴藏着闽南源远流长的宗族文化和浓浓的乡土情怀。
?
带有宗庙色彩的石敢当
关于石敢当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不少说法,其中较为主流的是神灵说、姜太公封神说、真人说。民俗学研究表明,对石头的原始崇拜——“镇宅神以蕴石”的“灵石镇宅”民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
“卧”着的狮样石敢当
“石敢当”一词最早见于汉元帝时代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寓意石头坚实不易腐朽,能抵挡,敢担当。人们认为,石头最坚硬,一切艰难险恶就让石头承担,即石头敢担当。
?
棱角更为分明的狮子样式石敢当
石敢当承载着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愿望,是“祈福平安”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也是浓浓乡愁的承载平台。
?
浮塔型石敢当,或嵌于墙内,或立在路边。
?
深情凝望远方的石敢当,
没人知道它是从何时起便出现在此处。
转眼千年,石敢当还默默地蹲守着,注视着人世间无形或有形的往事。乡村的历史会随着时光的流逝,产生断层或者湮没无闻,加之乡村建制的改变或是古厝建筑的变迁,在寻访石敢当的过程中,被询问的老者们时常也会一脸茫然。
?
与人同框,石敢当就在身边,伴你我成长。
有时只能靠双脚丈量这片博大的热土,蓦然回首,会有不经意地发现:或是在墙角,或是在对路冲的地方,静静地蹲立着一方石敢当。
?
幻化于石头,又融于草木。
沧桑之感有如深沉的历史回音,让人心中荡起一阵阵祈福之愿境,这就是古人的祈盼,以文化的传承,在今人的精神世界中激起共鸣,将街头巷尾的故事世代传承下去。
?
它定是听遍了尘世间的故事,包括你我的秘密。
若有解不开的烦恼,倒是可以去问问它。
在整理这不可多得的石敢当影像资料时,我发现许多石敢当或掩埋在城乡改造的瓦砾堆中,或被有保护意识的有心人转移到家族宗庙里,但想必有许多是失踪于浩渺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了。如果没人有意识地拾掇起这些悄然离我们远去的乡土文化,那么,失去的就将永远地失去了。
?
我就说,如果你不是个有心之人,根本发现不了它。
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防就从发现石敢当开始吧。
但切忌“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终究选择将之呈现与分享的同时,却忧心石敢当人为的失落,不便将石敢当所处的村落广而告之,但为了引起观者的保护意识,为了更好地传播与保护石敢当文化,理当让世人知晓他们散落在何方。
?
这些有“宝座”的石敢当,骄傲地昂着头。
如果有“石敢当印章”,会不会这就是原型呢?
多么希望乡风土韵的故土里,还会有许许多多默默守望的石敢当在保佑着我们,也希望石敢当文化如同一曲曲悠扬顿挫、余音绕梁的南音,唱出古今融合、文化传承的古韵新章,让多元的闽南乡土文化共存、包容、开放、交融,并持续发展。
?
石敢当成功混入“出砖入石”,互相切磋技艺。
?
“护身符”般被人们镶嵌于房屋上的石敢当,
如同心脏一般。
END
勇敢的石头
经受住了时间的打磨
顶起了人们的一片天地
只要用心
你也可以寻得到
那块属于自己的“勇敢的石头”
?
寻找勇敢的石头:
多欣赏欣赏乡间老屋的门窗,
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发现。
?
寻找勇敢的石头:
经过拐角时不仅要注意行人车辆,
还要留意是否有石敢当藏在这里。
篇幅很长
但人文君也想和大家唠一唠
制作这篇文章
惊叹于晋江石敢当神奇与美丽的同时
也感叹刘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
烦恼通过怎样的叙述方式
来为大众更好地呈现这些珍贵之物
对得起老师的这份热爱、初心与付出
可以说这是一篇孕育了很久的分享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有所收获
那么
再次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
和石敢当一样宝藏的晋江宝藏大叔吧
他叫刘翼
热爱生活也热爱摄影
寻宝人物
刘
翼
晋江东石人,任职于晋江市华侨中学,中学高级教师,丈量晋江这片独具人文底蕴的沃土,留住故乡的影像,是他永远的拍摄主题。
往期精彩回顾
听!这是他对晋江的长情告白
的幸福,原来藏在福林!
如果晋江的砖会说话……编辑:林若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