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房子是什么东西?!
其实是一种全新的节能建筑,低能耗建筑
——被动房
被动房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建筑,无需主动热源的供给就能满足人居的制冷和采暖需求,核心思想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能量损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实现:
●外部隔热保温系统:由高效的外墙保温系统和被动式门窗系统构成。
一般房屋墙体厚度只有80mm,被动房的外墙采用了石墨聚苯板,墙体厚度可达mm-mm,传热系数≤0.15,能充分阻隔热交换,起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被动式门窗系统使用绝热框架和3层(在高寒地区甚至是4层)Low-E窗,可以大幅改善室内的热舒适度。
●房屋结构设计:被动房的结构设计重点在于无热桥和良好的气密性。
热桥就像连接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桥梁,一般产生在门窗和墙体的连接处,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热桥部位易形成结露、发霉发黄。被动房执行无热桥的设计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外墙、阳台、女儿墙、空调板等构件的保温的完整性,减少外围或结构中传热较多的部位。
建筑物的气密性是指在建筑保持密闭的情况下,围护结构对室内外空气流动交换的密封能力。被动房一般通过一层连续不断的气密性外围护层和各种连接节点的封堵处理,例如穿墙管线周围用岩棉填充,外部用密封胶带封闭等,以此确保室内温度的均衡性。
●内部热回收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
工作原理是通过排风管的室内排风和通过进风管的外界新风呈现交叉方式流经热交换芯,室内废空气与新进空气进行热交换再排出到室外,新进空气被这轮热处理后从原来的低温升至18-25度。通过不间断的空气置换,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不需要开窗也能呼吸新氧的舒适环境。
这么高级的东西
是从一艘极地考察船开始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历史上第一座被动房并不是一座建筑,而是一艘极地探险船,这艘船墙壁保温层厚度在40厘米左右,三层玻璃和其他防护措施,可以轻松抵抗寒冷的侵蚀。在南极、北极极度寒冷气候条件下,该船不需要开启采暖火炉,即可保持船内较为舒适的温度。实现这一效果主要依靠优秀的保温构造,通过风扇进行通风换气。如今这艘船作为一座博物馆在奥斯陆被保护下来。
年代德国物理学家Feist博士创建了被动式建筑理念,并成立了被动房研究所。年,首次在达姆施塔特市克兰尼斯坦区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栋被动房示范建筑。
在首个被动房诞生后的二十多年间,被动房已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德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在年德国建成了首个被动房小区,并以每年新增栋的速度增长。据悉,全世界目前大约有栋被动房,绝大多数建在德语区国家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绿色建筑在中国已推动近20载,自双碳目标发布以来因其绿色、节能、低碳的特性而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