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火炉介绍
火炉市场
火炉作用
火炉发展
火炉现况
火炉前景

妙用反转生情趣

妙用反转生情趣

陈显荣

诗贵精炼,绝句将诗精炼到极致,令人喜爱。笔者尤爱富含情趣的绝句,因为它能带来愉悦,读诗的愉悦感即艺术享受。在欣赏古典绝句时,发现许多妙趣横生的诗句,其成功的奥妙就在情景的反转。情景的反转就是出人意表地转向对立面,由此而生的情趣,往往妙不可言。试举几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扬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好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童趣跃然纸上。儿童天真烂漫地追赶,蝴蝶却飞入菜花地里去了。黄蝴蝶飞入黄花海,美极,妙极,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回味的余地。蝴蝶到底飞到菜花丛中的哪个间隙了?搔首踟蹰的儿童还去追赶吗?蝴蝶无处寻了,情趣还在追。如果儿童果真捕捉到了蝴蝶,诗味也嘎然而止了。此乃从有到无的反转。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徐俯《春游湖》)尽管春色美如画,春雨过后,水漫渡桥,急煞盼渡人,此情此景并没有多少诗意。忽见小舟从柳荫处飞来,惊喜之余,别开生面,打开了乘小舟到彼岸赏春景的想象空间,诗句虽尽余味无穷了。此乃从无到有的反转。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老人爱静,儿童好动,老人初夏午睡起来没精打采的懒散,被儿童追逐柳花的嬉戏激乐。以静观动,以动衬静,诗人的闲逸之态与儿童的无限生机,形成强烈的反差,情趣尽在其中。此乃从静到动的反转。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鹂下柳条。”(胡令能《咏绣障》)绣花女将盛开的鲜花描上绣床,绣好后安放在花园里对比,吸引得黄鹂都飞下来凑趣。上,花变刺绣,巧夺天工;下,黄鹂入画,以假乱真。一上一下,活灵活现地表现出绣花女的心灵手巧,平添了动人的雅趣,十分耐人品味。此乃从上到下的反转。

世间万物,无不正反两面,对立统一,互相转化。反转的艺术手法,就是妙用事物的逆向转化,出新诗意。传统诗词中以反转手法表现生活情趣的绝句,枚不胜举。当代诗人也不乏运用反转技巧的佳作。

喻石生的《夜值》:“披衣藉露解朦胧,多少人家暖梦融。近晓春寒寒倍觉,聊吟依靠小炉红。”(《中华诗词》年3期)在梦暖万家的早春夜,自己却在五更寒中值夜班,原本是极其冷寞的情景,突然灵感闪现,于是靠近小火炉写起诗来,随即陶醉于吟咏之乐。情趣就在从寒到暖的反转,暖身的是火炉,暖心的是诗情,小炉红一语双关,品读中读者亦感到心暖的愉悦了。

张景孔的《湖边》:“湖荡涟漪杨柳丝,渔竿翘岸一支支。谁人知我徜徉意,他钓鱼儿我钓诗。”(《诗刊》年8期)前两句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湖边垂钓图,虽未直接写人,读者已经想象出垂钓者屏息以待的情态,诗意初现。如果沿着钓鱼向下写,很可能是平淡地延伸。妙在来了句“他钓鱼儿我钓诗”,情趣顿生。趣从何来?来自意境的反转,从钓鱼跳转到钓诗,给读者一个意外,垂钓之愿已经从物质反转到精神了。钓鱼者众,钓诗者寡,正是这难得的与众不同,丰富了诗的内涵。诗爱者徜徉湖边如痴如迷的吟咏之趣油然而生,钓鱼钓诗,各得其乐。

韩同运《自嘲》:“深夜敲诗难入眠,八行换得四元钱。吾妻不弃纹银少,一袋咸盐吃半年。”(《吟稼斋诗稿》)没有华丽的词藻,远离书卷气,近乎口语化的诗句充满生活气息。辛苦了半夜好不容易写一首律诗,投到报社发表后寄来四元稿费,若扣除信封、邮票实得不到三元。就是去看大门,半宿的报酬也不至于如此可怜吧!显然抱怨稿费太低,但深明事理的老妻却幽默地说,买盐能够吃半年!从抱怨到满意的反转,令人拍手称快!不仅有趣,还能琢磨出知足常乐的人生哲理。

写诗讲究情景交融,若在情景中交融出“趣”来,诗便特别可爱。需要指出的是,“趣”对诗的作用并非普遍化,“趣”只能使某些诗生辉,并非所有的诗都要“趣”来点化。有些诗只要将情写到爱憎深处便很感人了,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彭德怀的“我为人民鼓与呼”,是无需添趣的。就通常的生活诗和咏物诗而言,最好吟出点趣味来,这对诗人和读者都是快事。苏东坡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引)“奇趣”即罕见的非常的出乎意料之趣,“反常”包含反转,反转得合情合理,即“合道”,即生趣。

诗评家袁中岳说,“趣”是点活一首诗的金手指。我要说,反转是生发“趣”的一个巧机关。

(原载《中华诗词》年11期)

本辑图片陈显荣摄影

作者近照

乐耕斋制作年5月2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lndbsj/1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