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这些满是回忆的老行当
你还记得多少?
那些耳熟能详的
吆喝声也少有听闻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贵阳的经济、面貌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
而曾经那些遍布贵阳大小街道的老行当
也在日渐消失,不少已遍寻不见
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老行当,你还记得多少?
这次小编带大家去看贵阳尚在的老行当
01打爆米花
爆米花应该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零食了,只要看到有打爆米花的人来,就会立即跑回家舀一瓢玉米,拿着口袋,兴高采烈地直奔响声而去,打爆米花的大叔一只手拉着风箱,另一只手则不停地转动着架在火炉上的锅,几分钟后,就会看看锅把上圆形表,当将锅抬起来时,便是最激动人心时刻,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捂着耳朵,后退几步。“砰”的一声,周边烟雾缭绕,爆米花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孩子们一拥而上,开始在地上乱抢那些没入筐的爆米花,一锅玉米就能爆出一大袋爆米花,能吃好几天,小时候打爆米花的人还会走进村里,生意相当红火,如今在街上即使有打爆米花的人,但围观的人却寥寥无几,特意来打的也不多了。02擦皮鞋
水、牙膏、牙刷、皮鞋油、刷子、海绵扑,两张板凳、一个简陋的木箱,都是擦皮鞋必备的工具。擦之前会先用水简单洗去灰尘泥土,再用牙膏刷干净,擦了皮鞋油后,还会用布条擦几下为保更鞋面更亮,5块钱就能擦一双,真的很便宜,你们体验过吗?
03配钥匙
虽然现在很多人的家里,已用上了密码锁、门禁卡或者指纹锁等,但是也还有不少家庭会使用钥匙。
为了防止丢失,和保证家里每个人都有一把。难免会去找配钥匙的师傅多配几把,在民生路旁就有不少配钥匙的。
04背篼工
你在贵阳见过靠帮人背东西谋生活的人吗?
小编在青云路和民生路都遇到过,尤其是民生路,每次去都会见到,他们穿着简朴,没凳子坐的就只能坐在自己的背篼上,据介绍,通常走步梯,他们背一趟就只赚8块钱,电梯赚的更少,一趟才5块钱,价钱也会按距离计算,就算是几天没有生意,他们也丝毫没有气馁,仍然每天都如约在这里出现。
05拉板车
除了用背篼帮人搬运东西,在贵阳小编也见到过用板车拉东西的,如今各种运输工具都很先进,留给板车师傅生存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了,不知道这个随贵阳一起发展起来的职业,今后将何去何从,不知道他们在贵阳还能留存多久?
06收废铁
不管男女,挑着箩筐走街串巷,时而拖长语气吆喝着“收废品,收废品”,时而直接用大喇叭循环播放事先录好的音频,在箩筐中,除了辛苦收来的废品,还会多装着一两个蛇皮口袋及带秤砣的称,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即使挣得不多,但依旧坚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在贵阳已经极少,见到这样的背影,即使有,几乎只有男人。07卖棉花糖
棉花糖应该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以前每逢赶集的日子,总会见到有一个摊位前挤满了小朋友,一勺一勺的糖在机器里高速运转,缠绕在木棍上,老板现场制作出白云一样的棉花糖,蓬松又香甜,路过的小孩基本都会让大人帮买一个。甜甜又梦幻的棉花糖,大人都很难不爱上,小编之前在圆通街闲逛的时候就遇到过卖棉花糖的,也是幸运,平时在街上都很少见到。08修钟表
如今各类名表遍及各大商场的专柜,电子表也逐渐取代往日的机械表,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今天,又有谁还有不断去维修钟表的耐性,旧式的钟表修理行业和钟表匠们,也随着时光的变迁,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逝。
09打耳洞
爱美的女孩子怎么能不拥有耳洞呢,对还没穿过的人来说应该既期待又害怕吧。
穿耳
提到打耳洞就不得不提,勇烈路的那位可以帮人无痛穿耳的老爷爷,老爷爷是纯手工穿耳,15元/一个,只能付现金。
10弹棉花
“弹棉花喽,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这首经典洗脑神曲《弹棉花》,听过的人应该不少,歌声依旧,但是弹棉花这项传统手艺已经逐渐消失。小编所知的鲤鱼街上的那家棉絮店,也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时至今日虽然还在,但是在制作上也用上了机器。11缝纫店
在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有过,衣服破了就会去找裁缝师傅帮忙缝补的经历,此外,想要换个拉链,裤子改小等也都会去缝纫店,当在民生路看到踩着老式的缝纫机的老阿姨,听脚踩机子发出的熟悉声音,仿佛时间回到了那时候,你过去常去的那个缝纫店还在吗?
12修鞋
现在鞋子不想再穿了就直接重新买新的,长靴、短靴、皮鞋、老爹鞋、运动鞋、帆布鞋……各种款式颜色堆放在家,再宽敞的鞋架都不够放!有的穿了几个月觉得不好看了就直接闲置或者丢弃,然而在过去那个生活经济水平还比较低的年代,鞋子就算张口也只能去街上找个鞋匠帮修补再继续穿。现在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正因如此,也已经很少有人再光顾鞋子修补店,但是我们在贵阳的街头依旧可以看到这些老手艺人,脱底上线30元一双,如果就上一只算你15元,高跟鞋换跟30元一双,如果只是换踩底就是15元,听介绍现在生意比不上过去,一天也就挣个几十块钱,但是做了二十几年的师傅依然坚持做着这门手艺。13磨刀匠
你还记得肩上扛着一条长板凳走街串巷的磨刀匠吗?,七八十年代,磨刀这个行当的生意相当红火,如今时过境迁,磨刀匠也慢慢从我们的视线消失了,如果不是偶然遇见,都忘了还有磨刀匠这门手艺人。
磨刀匠
14纳鞋垫
周末闲暇无意间在筑城广场边的桥上,看到两位阿姨正在专注地纳着鞋垫,这些熟悉的画面瞬间就让人想起小时候。
那时候没有那么奢侈,可以随便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