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病因
痔疮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老年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咋办
老人大便失禁

肛门括约肌锻炼

一、肛门功能锻炼法是一种治疗和预防肛肠病的良好方法,在改善和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部血液循环有较好疗效。

二、影响术后大便自制、肛门功能的因素:1.盆腔植物的神经损伤:可导致结肠对大便的传输能力下降,使大便容易在结肠滞留,难以到达乙状结肠或直肠,导致排便困难;2.肛门括约肌损伤:包括括约肌直接被切除以及术中术后括约肌的牵拉受损,以及对括约肌支配神经的损伤,可造成肛门括约功能障碍;3.吻合口位置的肠管很容易出现自发性痉挛性的收缩:可产生异常便意;4.肛提肌的损伤;5.重建直肠的容量降低和对充盈协调性的损害。

三、肛门功能评估

1.动力学评估: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其主要的指标:a)肛管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b)肛管高压区长度。

2.肠道功能评估:大便失禁程度采用Vaizey评分系统(见附件一)。

四、肛门功能锻炼

1.提肛运动:身体站立,两腿叉开,双脚平肩,然后全身放松同时呼吸下蹲,蹲2—3秒钟后起立,起立时吸气往上,尽力收腹、收肛,两大腿用力向对侧意念性靠拢,然后又下蹲一起立一下蹲,重复操作,每日作2次,下蹲次数量力而行,可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切不可操之过急,有高血压、心脏病者要注意。年老体弱者可以手扶栏杆帮助身体平衡。

2.缩肛运动:无论是坐、卧、或站立,在空闲时自行收缩肛门,吸气提肛3—5秒,然后在放松呼气,舒张肛门3—5秒,如此连续进行3分钟以上,随意进行,每日3次以上。

3.排便反射训练:每日早饭后进行排便训练,方法:抬臀弓背,屈髋、屈膝平卧于床,先抬臀直髋,再弓背收腹,重复10次左右;如有便意可立即收缩肛门并做深呼吸或通过变换体位、听音乐、看书等方法以缓解便意,要求持续10s,不急于上卫生间;在排便时尽量躯体前顷,臀部抬高,帮助大便排空。

五、肛门功能锻炼意义

1.早期、持续地进行提肛肌训练有助于降低术后暂时性大便失禁的发生率,对缩短术后大便失禁的持续时间有积极的作用。

2.早期缩肛运动,可尽快恢复肛门直肠环的功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定时排便兴奋性和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可剌激提肛肌增强其收缩力;肛提肌属于盆底肌结构,收缩运动受到来自阴部神经的躯体神经支配,盆底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是连接提肛肌至肛门的主要组织,对肛门发挥收缩作用,可有效控制排便。

3.排便反射训练促使大脑皮层尽快建立定时排便反射,早餐后胃结肠反射最强,因此每日定时指导患者于早餐后半小时进行排便训练,有利于早期排便反射功能的建立,重建排便规律;同时,可提高肛门内、外括约肌的节制能力,提高患者排便自控能力。

六、观察指标

1.排便控制功能评价

优:干稀便能自控,夜间无失禁,能区别排便、排气,便前有便意,能控制2min以上,大便1~2次/d;良:干便能自控,偶有稀便随排气流出及夜间失禁,能区别排便、排气,便意不明显,能控制1~2min,大便3~4次/d;差:干稀便失禁,不能区别排便、排气,便前无便意。

2.排便感觉功能评价

优:排便时能感觉排便全过程;良:能区分排气、排便;差:不能区分排气、排便。

医护人员相关培训

1.成立肠道管理团队肠道管理多学科团队由外科医生、造口治疗师、护士组成。

(1)外科医生主要是患者的手术医生,掌握患者的整体病情和手术情况;患者就诊或复诊时医生评估发现有大便失禁情况,安排检查,并通知造口治疗师护理团队,向患者家属或第一照顾者解答病情和治疗效果。

(2)造口治疗师护理团队由5人组成。其中造口治疗师1人,兼职病房和门诊护理工作,全面评估患者,是护理计划制定者和护理措施的首诊执行者,落实对照顾者的健康教育;搭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dbsjzb/1378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