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得了压疮,辛辛苦苦的照顾老人,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竟问题出在哪了?
其实预防压疮是有讲究的,今天便和大家聊聊如何正确、有效的预防压疮。
首先,压疮最早称为“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称为“压力性溃疡”。
压疮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其引起的严重感染还会导致死亡。如果预防措施得当,则可以减少由压疮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康复训练不能正常进行、治疗费用增加、家庭护理工作量增大、患者受负面心理影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1不知下面这些压疮预防误区,大家中招了吗
误区一:局部按摩局部按摩使骨突处的组织血流量下降。活检显示该处的组织水肿、变形、分离,应避免按摩。
若受压部位已出现发红或水泡,不可按摩
因按摩力度或时间掌握不当,可能会加重损伤、造成皮肤破溃。
对于卧床患者我们应给予肢体的被动锻炼。
误区二:使用消毒液消毒压疮创面消毒液消毒压疮创面,会把新生的脆弱的肉芽组织杀灭。日常只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擦净即可。
过度清洁皮肤,会降低皮肤的防御能力。
清洗皮肤建议使用32~34℃温水;
如需使用皂液,建议选择弱酸性或中性皂液,每天使用一次即可。
不建议使用碱性皂液或酒精擦拭
误区三:使用粉剂爽身粉等粉剂会堵塞毛孔,
对皮肤健康不利,不建议使用。
误区四:使用橡胶圈错误的以为使足跟悬空,就可以预防压疮。
实际上这些环形器械增加了新的受压点,
边缘产生的高压会加重组织损伤。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枕头或泡沫垫放在小腿下,使足跟抬起。令整条腿部的重量沿小腿分散,完全解除足跟部的压力,以免出现高压区域,特别是跟腱处。
误区五:使用紫药水等造成创面干性环境“细胞只会游泳,不会飞”,所以一定要给细胞一个湿性环境
误区六:翻身时给患者最大的侧卧位这样受压部位承受的压力是全部体重,最好采取侧卧30度体位,这样受压部位的压力仅为体重的1/2。
误区七:对某些临床问题视而不见如电极片、血压计袖带压迫造成的皮肤破损,引流管及导联线的压迫性溃疡,气管插管造成的压疮性口炎,无创面罩压迫导致的颜面部压疮等。
误区八:暴露伤口使其结痂结痂即是愈合,实际上痂下愈合,很容易形成痂下积液感染。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伤口进行清创并包扎,使其湿性愈合。
乱用抗生素,随意涂抹药物也会加重病症。患者应及时就医降低患病加重风险。
误区九:使用烤灯以为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可结果并非如此
使皮肤干燥,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量增加,进而造成细胞缺血甚至坏死。体温每上升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
02要做到六勤
一、勤擦洗要常为卧床患者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
汗多及大小便失禁时要随时清理,避免潮湿及排泄物长期浸渍、刺激皮肤。
擦洗时动作要轻柔。
二、勤翻身翻身是预防压疮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注意事项:
1、通常情况下,照护者至少应每2小时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并在骨隆突处放置软枕等支撑物,以减少局部受压。
2、可使用30°倾斜侧卧位(右侧、仰卧、左侧交替进行),避免90°侧卧位或半坐卧位等使压力加大的躺卧姿势。
3、卧床患者床头抬高角度应小于30°,避免身体下滑形成的剪切力损伤皮肤(除非病情需要,或出于进食、消化因素考虑)。
4、翻身时,应先将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防皮肤损伤。
5、照护者最好制定翻身时间表,并做好记录,以避免忘记。
三、勤观察为患者擦洗身体或更换衣物时,
要查看皮肤有无压红、水泡、破溃等现象。
发现异常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使压疮能尽早得到专业的治疗与护理。
四、勤做肢体被动锻炼对于长期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
照护者应每日对其进行肢体被动锻炼。
尽可能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
五、勤整理保证床单、衣物平整,
以免皱褶处损伤皮肤。
六、勤更换保持床单、被罩及衣物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要做到随湿随换。
最好为患者准备柔软的棉质被服。
03要做好皮肤护理
干性皮肤可使用润肤霜;
受刺激物浸渍区域可使用皮肤保护物(压疮保护贴、皮肤保护剂等);
小便失禁者可使用纸尿片或纸尿裤、使用尿套或留置导尿管;
大便失禁者可安装造口袋或收集器材。
如果患有糖尿病或血液疾病,更需要特别小心照顾皮肤。
04积极治疗原发病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康复、保持皮肤健康,如果患者进食困难,需向医生咨询如何使用营养补充剂。
05贵铝智慧幸福苑专业护理,为长者保驾护航
集中进行专业的护理培训外出培训,涨知识实景模拟,磨练技艺文娱社交,一应俱全你身边有没有很好的朋友,你有没有打算和他们一起养老,一起住?
与其孤孤单单地生活,不如一起抱团取乐
贵铝智慧幸福苑,您温暖的港湾
时刻期盼着您的归来...
更多养老资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