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
作者:相忘于江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战争何时了?俄乌纷纷在扩军。
俄乌战争不知不觉已经打了一个多月,双方正面战场真刀真枪打得不亦乐乎,谈判桌上都声称大有进展,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不过是双方给外人看的虚与委蛇。俄乌不约而同在战略转移的同时,纷纷开始征召新兵,俄军声称征兵13.5万,乌军也不甘示弱要动员10万新兵。
与此同时,俄军宣布第一阶段的作战结束,基辅和切尔尼戈夫的俄军撤离。
但是美军的情报坚持认为:俄军此举只不过是“图穷匕首见”,其真正意图就是与马里乌波尔北上的俄军、乌东民兵武装,三面夹击拿下顿巴斯地区,形成“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效果。
回顾俄乌战争,有哪些关键节点?预测未来,俄乌两军又将走向何方?
俄乌谈判有几分诚意?一、俄乌战争的一波三折
俄乌战争可谓是“一波三折”,经历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两个阶段。
年2月24日,俄军三面围攻乌克兰,俄乌战争全面打响:
南部战场,俄军成功登陆港口城市敖德萨被;东部战场,俄军越过边境进入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州;北部战场,俄军火箭弹突袭基辅。与此同时,俄军卡-52和米-8直升机突袭戈斯托梅利机场。
俄军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三面夹攻处处开花,快刀斩乱麻逼迫乌军投降。
但是,俄军“程咬金三板斧”一通乱砍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被低估的乌军现代麻雀战打得风生水起,让俄军10万大军的坦克钢铁洪流陷入“四面楚歌”的全面被动。
特种部队也没有守住机场,被外界看好的“闪电战”虎头蛇尾打了一个寂寞。
俄军的拉胯,是“外强中干”还是“有所保留”?是战略失误,还是欲擒故纵?
俄空降兵前司令格奥尔基·什帕克上将对《观点报》讲:俄军没有“闪电战”计划,也没有夺取基辅、敖德萨的任务,俄军必须顾及平民的生命。言外之意,俄军还是要打一场有限的战争。但是很显然俄军第一阶段全面进攻“包饺子”的策略并不成功,所以到了第二阶段改为重点进攻。
俄军第一阶段的三面围攻二、俄军第一阶段的得失
从俄军来讲,如果说不愿意打“闪电战”,那是不可能的。
这场现代战争和局部冲突,对俄军和乌军而言称得上是“损人而不利己”。事实上,除了在背后煽风点火“渔翁得利”的美军,无论是进攻的俄军、防守的乌军还是被架在火炉上烤的欧洲各国,都是利益受损的一方,所以说不愿打“闪电战”,那不是坟头烧报纸糊弄鬼吗?
但是,俄军之所以“犹抱琵琶半遮面”进攻不给力,除了战略失误贪大求全,战术上没有电子压制、没有交通线封锁,没有大纵深穿插包围,没有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城市攻坚来的也较晚。
事实上,虽然俄军有百万大军和万预备役力量,但是乌军25万军队背后至少有15万隐蔽的一线部队。所以,俄军和车臣、乌东民兵15万人看起来处处开花,而实际上却处处不结果。
当然,俄军处于人道主义的顾虑也是存在的,但是坦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双方损失辆坦克也没有达成战略目的。二战时期T—34坦克、虎式坦克大杀四方的场面没有出现。而加持无人机和“标枪”导弹的乌军,利用小兵群战法则有些得心应手。
但是俄军也有所得,那就是拿下了赫尔松,即将拿下亚速营大本营马尔乌波尔!
乌克兰各州俄语比例三、俄军“图穷匕首见”
第一阶段俄军磕磕绊绊,是俄军眼高手低还是乌军太狡猾?
其实,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俄军的战略选择上:第一,既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攻打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无异火上浇油;第二,围攻基辅虽然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意味,但与不占领乌克兰的发言相悖;第三,即便都在乌东,同时拿下哈尔科夫、马尔乌波尔也有难度。
刘伯承元帅有一句名言: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这也是主席战略思想的体现,也是我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胜利的基石。
但是一开始俄军正面进攻的乏力,并不像一些人所谓的“温水煮青蛙”,而是俄军真的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不足体现在几个方面:弹药不足尤其是导弹,海军不足没有作战航母,兵力不足伤亡不起,高科技不足穿越回二战。更主要的,还是背后的美军情报很厉害。
战争期间,无论是俄军、乌军还是德军,都被美军情报玩弄于股掌之上。
所以,战略明晰的俄军在第二阶段的进攻就理智了许多,稳固拿下的赫尔松,逐步蚕食马尔乌波尔,继而聚焦顿巴斯:毕竟,俄军出兵目的就是为扶持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州公投独立。
乌军还能抵抗多久?四、战略定得失,能力分输赢
无论哪国军队都是一个目的:只有不断打胜仗,才能持续活下去。
进入4月以后,俄军主力转战顿巴斯地区取得了显著效果,相继摧毁了乌军几十个军事设施,包括一些指挥所、导弹库、燃料库以及作战装备集中区,乌军亚速营的很多武装分子陆续消灭。
但是,顿巴斯地区会不会成为俄乌战争的最后一个主战场?
还真不好说,首先,俄军从来都是熊嘴一旦张开,绝不会空着回去;第二,俄军从“鲸吞”的态势回归“蚕食”的初衷,不是仁慈,而是迫不得已;第三,俄军收缩,不代表乌军也跟着俄军的节奏走,乌军直升机超低空远程越境轰炸俄军油库,就是“深入敌后”的表现。
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所以很多人认为,俄乌和谈只是一个幌子,双方只是停下喘一口气,或者积蓄力量转换进攻重点。至少从短期来看,俄乌两军还没有要罢手言和的意思。
俄军从基辅、切尔尼戈夫撤军,可能有三层意思:第一层,给外界释放一个和平、缓和的信号;第二层,集中优势兵力主攻顿巴斯地区;第三层,可能由于乌军水库的放水,基辅以北根本无法进攻。
俄军的目标是顿巴斯地区五、俄乌战争的死结和走势
既然俄方进行了五轮谈判,为什么说俄乌战争不会轻易结束?
原因很简单:俄乌战争的起因和多轮谈判无果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俄乌存在的三大死结:第一,是领土主权不能谈判;第二,乌克兰的安全还没有保障;第三,是美军和“北约”的存在。
俄乌冲突看似是俄军保护“俄罗斯人”,出兵“保护”乌东两个州的“公投”。
但实际上,俄乌两军的恩怨早在八年前的克里米亚之争时,就已经埋下了。所以,乌克兰无论是谁来当总统,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承认“独立”,从这一点看,谈判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既然主权没得谈,那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还有得谈,但是乌军也有自己的担心:没了顿巴斯地区的顿涅斯克、卢甘斯克,下一个还会不会有赫尔松、敖德萨,以及俄乌毗邻的哈尔科夫?
从历史上看,美军向来是得陇望蜀、贪得无厌,但俄军也是寸土必争、本色不改。
综上可以初步判断,虽然俄乌在谈判桌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俄乌战争的拐点的确已经到来了。俄军发动第二阶段攻势的主要目的,就是逐步将顿巴斯地区变成第二个“克里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