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
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一件“生理大事”
有人习惯早晨起床后排便
有人则习惯饭后排便
还有人晚上才有便意
……
去一趟厕所
将肠胃中的各种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整个人都舒畅了很多
简直不要太爽了
好像在我们的印象当中
“一天一便才正常”
“固定时间排便更健康”
网络上也有这样的说法
“一天不排便就相当于身体吸10根烟”
事实确实如此吗?
到底怎样的排便规律才是正常的?
关于排便的7件事
一起来说道说道
什么是便秘?
首先,我们来看看医学上是怎么定义便秘的?
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将慢性便秘定义为存在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且至少达到3到6个月:
●排便频率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费力;
●粪便变形;
●粪便干结;
●排便不尽感或直肠肛门阻塞感;
●需手法辅助排便及未使用泻药时有稀便。
如果只是偶尔的排便不出,或排便辛苦,可能只是身体的正常反应,不用过分紧张。
晨起与饭后排便会延长寿命吗?
答案是:几点排便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排便一定要规律。每天有规律排便的人,身体才可能更健康。不论是早上、下午还是晚上,养成自己的排便生物钟最重要。
不管是每天排便一到两次,还是两三天排便一次,只要自己的排便比较规律,都是正常的,不需要矫枉过正。
长时间不排便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1顽固性便秘大便长时间停留在肠管中,肠道会对大便中的水分和部分有毒物质进行二次吸收,促使粪便干结,诱使便秘的发生,长此下去容易形成顽固性便秘。
2肛裂与痔疮长期便秘,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肛管粘膜向外凸出,静脉回流不畅,久而久之形成痔疮;粪便划破肛门管,形成溃疡与创口,容易造成肛裂。
3大肠癌研究表明,便秘是诱发大肠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慢性便秘者,由于大肠粘膜与致癌物质长期不断接触,就有可能发生癌变。据资料表明,严重便秘者约10%患有结肠癌。
4盆底综合征如果长时间不排便,直肠对于粪便刺激的敏感性会降低或消失,使得粪便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多而使粪便干燥,就会导致便秘,还容易引起一些盆底综合征症状,例如盆底压迫感、大便失禁等。
5心脑血管疾病便秘造成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大便排出不畅而过度用力摒气,会增加腹压,血压也同时升高,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中风猝死等。
6情绪焦虑经常排便不畅会导致患者的情绪焦虑,甚至导致抑郁情绪。影响正常工作和社交;心理焦躁再反过来导致便秘加重,恶性循环。
温馨小贴士:很多人上厕所不方便时憋大便,尤其是医务人员,长期刻意憋大便,导致盆底压力和肠管压力增加,容易诱发痔疮的生成。
便秘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饮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喝水少
憋便
精神紧张焦虑
肠梗阻
肠道良性/恶性肿瘤
药物等因素
吃香蕉能解决彻底便秘问题吗?
不少人出现便秘之后,认为吃香蕉口感软而滑,非常易吞食,所以会有润肠通便的功能,可以用来缓解便秘。
真相是:很不现实!
通便要靠膳食纤维,单纯依靠香蕉的膳食纤维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是很不现实的。
其实香蕉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并不突出,梨和火龙果的含量都比它高。
而且市面上出售的香蕉大多是后期催熟的,生香蕉里有大量的“鞣酸”,它有非常强的收敛作用,能让蛋白质凝固,吸收便便里仅存的水分,便便就会变得更干更硬。
出现以下症状及时就医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排便的次数也会有所差异。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就诊:
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发生改变: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排血性、脓性或黏液性粪便。
出现贫血症状
腹部包块
排便困难、腹痛或腹部不适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肠梗阻症状:表现为便秘、腹胀,部分病人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含粪渣等
肠腔狭窄症状:初始粪便变形、变细,之后可出现腹痛、腹胀等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
伴随合并症状,比如体重下降、发热、乏力等
家族里有患肠道肿瘤或者炎症性肠病的
预防措施有哪些?
1养成良好的规律排便习惯练习每晨排便一次,即使无便意,也可稍等,以形成条件反射。同时,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2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按时作息建议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等食物,补充膳食纤维,保证规律的作息,坚持适当运动。
温馨小贴士
如果你出现了以上异常症状,请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医院普通外科
医生专家坐诊安排:
周一全天:周明银主任医师
周二全天:余强副主任医师
周三全天:张锋主任医师
周四全天:郭锦涛副主任医师
周五全天:蒋胜昌副主任医师
退休返聘专家门诊:
楚炳烈副主任医师: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全天
护理专家门诊坐诊安排:
周二08:00——12:00:张颖副主任护师
普通号门诊安排:
周一——周日全天
就诊地点:门诊患者请携挂号单到门诊4楼普外科就诊;住院患者请到一号楼住院部16楼普通外科病房就诊
文章部分来源:科普中国、医院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李丽
审核人员:周明银张颖余强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