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邻水“5.9”疫情影响,川渝高竹新区多个重点项目工地一度暂缓施工,如今,在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的情况下,川渝高竹新区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生产进度。目前,各重点项目已全面复工复产,工地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开足马力,争分夺秒,夺回工期。
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工地。杨青摄
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分为产业孵化区、科创孵化区、配套服务区三个功能区,项目于今年1月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全面建成。建成后,将重点引入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导新区金融机构、商贸商务、总部经济、产业项目等相关企业入驻集中办公,为入驻新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一站式”的现代综合产业服务。
记者在该项目工地看到,项目复工复产仿佛按下了“快进键”,工程车轰鸣作响,塔吊调度有序,多栋主体建筑已初见雏形,其中项目办公区已建成,26、27号楼主体结构完成,34号楼桩基础完成,1号楼桩基础完成80%。四川发展川渝合作产业园实业公司总经理陈永剑深有感触:“复产过程中,无论是在项目工地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还是在设备供应畅通、生产要素供应方面,我们都有充分的准备,管委会也帮了不少忙,工人们对项目如期投产很有信心。”
南北大道三期项目现场。杨青摄
在南北大道三期(北延伸段)施工现场,打桩机器轰鸣、挖掘机铁臂飞扬,工人正操作机械进行路基土石方开挖。“我们正在加紧施工,目前临时道路完成施工主便道6.82㎞,满足全线%路段通行。主体工程的路基土石方总工程量已完成72.7%,C20片石砼挡土墙已完成总量的70.7%,C30砼抗滑桩已完成总量60.8%,涵洞19道总工程已完成总量的71.7%,力争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车。”邻水县公路养护中心项目现场负责人王瑜介绍,自复工以来,就地留在项目管理的余人已经全部重返施工一线,60多套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为提高生产效率,项目施工方强化施工力量,加大要素保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抢抓工期,同时变“流水施工”为“平行施工”,争取把因疫情耽搁的进度抢回来。
该项目建成通车后,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主城区车程最快将缩短至半小时,同时也将成为邻水县融入重庆主城都市圈的又一条交通“大动脉”。
西部模具城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约0亩,全部建成后预计将引进50家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模具生产、研发、培训、服务企业,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记者在西部模具城项目看到,该项目已建成㎡厂房,另有㎡厂房地梁已完成,完成一期工程的三分之二,多家企业已经入驻。走进已投产的重庆公福金属模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车间建设有热处理、钢材加工等生产线,安装了真空炉、回火炉、网带炉、锯床、磨床、铣床等数控车床设备,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生产工作。目前,其他多家入驻企业也正紧锣密鼓安装生产设备,不久后就可投产。
四川众禾泰立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杨青摄
四川众禾泰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长安汽车供应方向盘,洗涤器、蓄水瓶、座椅锁等零部件的生产企业。记者走进生产车间,看到车间工人正对新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外观表面进行处理,加班加点赶工期、促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非常多,受疫情影响停摆了一段时间,我们非常着急。5月底,管委会通知我们提交复工复产申报时很激动,很快申报通过,员工就陆续返岗,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目前产能已经从疫情期间的30%逐渐恢复到现在的85%。
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内生产企业多、重大项目多,为了做好复工复产,新区专门成立了服务专班,根据四川省、重庆市疫情防控要求,不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场所分类分区管理,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工作,平稳有序推动新区企业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川渝高竹新区77家投产企业,已有75家企业共计约人复工,人员到岗率超85%,企业复产产能平均恢复至疫情前的70%。
据悉,今年川渝高竹新区计划新开工重大项目43个,投资总额.64亿元。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开复工重大项目13个,包括基础设施项目8个,产业项目5个。产业兴城,为新区发展“强筋壮骨”。接下来,川渝高竹新区将认真统筹安全和发展,科学摆布工作精力,紧盯经济运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调度、有序推进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