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0”可以查看目录
育儿问题10分钟解答,回复1开始提问
把屎把尿是我们由来已久的传统,可是,各位家长知道吗?把屎把尿不但是错误的做法,会伤害宝宝的泌尿排泄系统(比如结肠肥大导致便秘,中国那么多人便秘的原因!),而且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 你还给他穿着纸尿裤呐? 年的圣诞节,我们带着Sam到一个朋友家吃晚饭,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思思也来参加,思思1岁8个月,比Sam小2个月。席间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不免谈些育儿话题。我见思思几次被父母督促着上厕所,不禁好奇地问他们是不是孩子已经自知大小便。 思思的父母自豪地宣称,“是的,女儿早已经不用尿布啦,像大人一样上厕所。” 我问他们是怎样达到这个效果的?他们说尽早开始训练,襁褓中就开始把屎把尿,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但是她的控制能力已经成熟了吗?”我又问。 思思的父母显然没有被这样问过,也不明白我在说什么。他们问我,“Sam难道还不会自己上厕所吗?” 我回答,不会,他还太小,没有控制能力,现在还在用纸尿裤。 思思父母的脸上露出一丝鄙夷,问我,“那你为什么不早点给他把?” 我说,“他还没有准备好啊!他的扩约肌还没有发育成熟,他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怎么能够要求他自觉上厕所呢?” 他们说,这么大的孩子还在戴纸尿裤,不正常,应该给他训练。“你看我们家思思,就是把出来的,一把就有。” 我说,那她还是没有自我控制能力,还是需要你们频繁地督促。我是反对给孩子把屎把尿的,因为太容易给他们造成身心两方面伤害,甚至遗留终生的问题。况且,总担心孩子什么时候拉屎撒尿,成年人还有功夫干别的事情吗? 思思的爸爸不假思索地反驳我,“你那个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孩子就是要早把,多给他压力,就学会了。” 我问,“思思没有失误的时候?” 他们夫妇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她从来不尿裤子。” 离开朋友家时,我发现思思的脚上只穿了一双单鞋,不禁问她的父母怎么这么冷的天,不给孩子穿暖和一些的鞋。 思思的父母突然有些气短:思思在来的路上,在他们家车里尿了,把裤子和鞋都尿湿了。 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 尤其是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泼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1岁之后,孩子们开始有了一点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并不完善。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个道理。很多家长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时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时候自己尿了,就会责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骂的方法来要求孩子尿尿之前必须告诉家长。 “我们现在知道,大多数宝宝掌控大小便的神经和肌肉在18—24个月之间成熟。如厕训练开始晚的宝宝比那些提早训练的孩子获得控制的速度快。”(西尔斯夫妇,《育儿全书》) 把尿对孩子的伤害 在如厕训练问题上,除却生理方面的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十分重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可以接受如厕训练,使得孩子感到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控制有所把握,是自己的主人。如果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提前训练,不仅会给家长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更会给孩子施加心理压力,造成伤害。传统的把尿,有时会使孩子髋骨损伤,或者遗留尿频的毛病。 布莱泽顿医生——美国着名儿科专家、畅销育儿书《触点》作者,在他的着作中详尽地论述了提早如厕训练的诸多弊端: 如厕训练产生的问题几乎都是源于亲子关系失衡。当父母不愿等待,将如厕训练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会感觉被侵犯了。 对于一个热衷于走向独立的学步儿来说,如厕训练令他自我挣扎。他或许站在马桶前举措不决因而尖声哭叫,或许躲进角落悄悄地大便,用眼角余光瞥视他的父母。几乎没有父母能够忍住不去帮助孩子。然而,当父母卷入孩子的挣扎,替他理出负疚与混乱时,孩子为独立而进行的挣扎变成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权力斗争。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大多数此类权力斗争都会把如厕训练变得多灾多难、令人不快、拖延时间。如果家长全力以赴参与斗争,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孩子会憋住大便,引发慢性便秘,导致结肠肥大。孩子憋住的变硬大便会不由自主地然而有规律地漏出液体,弄脏内裤。这种渗漏看似腹泻,本质问题却是便秘。(布莱泽顿,《触点:出生至三岁》) 布莱泽顿医生接着论述了由于如厕训练失当而带来的其他病理问题,比如尿频、尿床和失禁,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赘述。 我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孩子无意识地尿裤子后,对孩子训斥责骂,“没羞!笨蛋!怎么又尿裤子了?真没出息!”孩子一脸无辜,满面惊恐。本来,这不是她/他的错,为什么要怪罪人家?这样教训孩子,小小的心灵难道承受的起? 再看到,寒冬腊月,领着孩子在外边遛弯儿的家长,毫不犹豫地把孩子的裤子扒拉下来,就那么让孩子嫩嫩的肌肤面对刺骨的严寒,催促孩子排泄。我怎可忍心让我的孩子经受这样的摧残? 真正有效的排尿训练 宝宝1岁半左右,很多妈妈发现给宝宝有时能在尿尿前提前告知了。这意味着妈妈可以开始做些简单基本的排尿训练了。(当然,如果继续给宝宝穿纸尿裤,等到2岁再开始训练也是完全可以的,且宝宝会学得更快。) 准备一个可爱的尿盆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个方便而可爱的尿盆会让宝宝更愿意在有尿的时候主动去找尿盆,或者告诉大人。还会让宝宝慢慢学会自己脱裤子提裤子,学会控制自己准确坐上尿盆的动作,和不尿到外面的技巧。这些能力的提高,还会增强宝宝的自信。(如果这时还在把尿,甚至因为宝宝不配合把尿或不提前告知尿尿而呵斥宝宝,宝宝能学会什么呢?) 市面上卖的尿盆有很多种,有跨坐的,靠背式的。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爱好来选择。一种不喜欢就换一种试试。 很多妈妈发现,领宝宝到卫生间,让宝宝学习蹲下尿尿也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国外很多父亲在帮两三岁的男孩子学习尿尿时,会带宝宝到尿盆或者小马桶旁边,或者在马桶旁摆个脚凳,丢一个麦圈到水里,让男孩子瞄准麦圈“开火”。这样积极引导的创意,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排尿训练时的好思路。 还有一个广泛适用的办法,就是大人上厕所的时候让孩子进来“观摩”。小孩子都是从模仿中学习的,尤其喜欢模仿大人的做法,做起来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感觉。告诉宝宝,“妈妈想尿尿了,要去厕所,坐在马桶上,然后嘘嘘,然后起来提裤子,然后冲水。”很多宝宝会仅仅因为喜欢冲水而喜欢使用马桶的。 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表明,尊重孩子的时间表,在孩子准备好了以后再进行如厕训练,会非常顺利,孩子一般3岁之前就会掌握。如果和这个原则背道而驰,就不免经历极其漫长和痛苦的训练期,孩子有可能到了4岁还没有完全学会。 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我遇到过有些妈妈宣称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把他,也就是说,从出生开始如厕训练。这些年来,我接触了不少妈妈和宝宝,无论是早开始把屎把尿的,还是顺其自然等孩子发育成熟、准备好了再开始如厕训练的,以宝宝完全能够自主大小便为最终标准,无一例外都需要等到宝宝两岁左右才能够达到目的。那些早把的孩子,训练期长达两年之久;而晚开始的孩子,则仅仅需要几个月。 如果妈妈们能够放松下来,给自己和宝宝两年的自由,不在宝宝的排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也减轻宝宝的心理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知识链接: 肛欲期(analstage,约2——4岁):弗洛伊德把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作“肛欲期”,显然也是将心理发展与生理功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另外,大便对婴儿还有其它的重要意义。对婴儿来说,大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而且,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的是自己不肯屈服。因此,从主客体关系地性质来看,大便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孩子与父母或成年人保持关系的某种工具,孩子们感受到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此期母子二元关系逐渐开始解体。这个时期,孩子学会了走路,能用简单的词语交流,开始体会到了自主性,他们开始学会观察环境、探索环境、摆弄玩具,寻找过渡性客体,如绒动物、枕头、指头等。 孩子的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肛欲期的结束,标志着孩子的性心理向着下一个阶段——生殖器期迈进。这两个月中,如果成年人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严厉,孩子就会感觉紧张,心理压力大,会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次数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有的孩子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结束肛欲期,孩子的性发展就出现了停滞状态。
文:母婴育儿问答来自:维基百科
点右上角的您可以:
1、(发送给朋友)分享给某个有需要的好友。
2、(分享到朋友圈)告诉小伙伴们,这篇文章很棒!3、(复制链接)转给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