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漏尿,很多妈妈都经历过......
漏尿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大笑时漏,打喷嚏时漏,咳嗽时漏,跑步也漏......日常蹦跶更不行,稍没绷住就漏了。
这么尴尬的事,有办法避免吗?我们来听听过来人李艾分享的经验。
李艾,40岁高龄怀孕,她知道怀孕一定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一些问题,盆底肌松弛,漏尿,各种器官下垂的问题,出现的几率很高。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李艾在孕期就坚持做盆底肌运动,每天下,从孕期一直坚持到产后,生完孩子后,她啥事都没有。
“孕期坚持做盆底肌运动做好预防,产后做好盆底肌康复,这些问题就可以避免和改善。”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做好预防,重视产后康复,产后漏尿,是可以避免和改善的。
正视产后会出现的那些后遗症,有备而来,就能做好应对。
关于产后盆底肌受损,漏尿等问题,张歆艺也分享过自己的经验。
她看过很多文章,说女性生完孩子后,会出现脱垂,盆底肌松了,以及漏尿,甚至根本不能走跳等一些情况。
所以她一直坚持做运动,孕期锻炼盆底肌,产后坚持做康复普拉提,她直言:那些后遗症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做好预防+康复就行。
而她的坚持也得到了回报,在分娩的时候,医生说她用力的方式很对,在产后,也没有出现漏尿的情况。
生了孩子后,10个妈妈中就有8个会出现盆底肌受损的情况,只是轻重不同。
产后漏尿,器官脱垂,性交疼痛都是因为盆底肌受损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
要了解盆底功能障碍,得先了解骨盆的结构。
我们的骨盆就像一个大漏斗,在漏斗底部,有一群肌肉群,叫盆底肌,盆底肌把漏斗口关住,整个看上去就像个网兜。
这个网兜支撑着膀胱、子宫等器官,维持着排尿、排便等功能的正常。
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怀孕——孕期会释放放松素,这个激素会让关节,肌肉变得松弛,这会影响盆底肌的弹性。另外,日益增大的子宫会长期压迫骨盆底,盆底肌承受的重量越多,也会使肌肉变得松弛。
②分娩——胎头对盆底肌的挤压,使盆底肌被过分拉长,伸展,如果遇上难产,助产等操作,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这些助产仪器和步骤会对盆底肌、尿道及肛提肌等周围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
当盆底肌受损,机体的一些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有盆底功能障碍呢?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症状:
①尿失禁
②大便失禁
③便秘
④性交疼痛
⑤无法定期排便难以排尿
⑥腹部膨胀或沉重的感觉
对产后恢复好的妈妈来说,在产后3-6个月内,盆骨器官就会慢慢调整回原来的位置,膀胱也能重新恢复控制能力,漏尿情况会慢慢消失。
如果恢复不好,就容易出现长期的尿频,漏尿、腰酸、下腹坠胀,甚至是更严重的肛门脱垂、子宫脱垂、膀胱脱垂,严重尿失禁等。
记住一句话:如果漏尿的情况在产后数月都没有得到解决,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
盆底肌障碍是可以预防的,在孕期锻炼盆底肌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首要做的,因为预防比产后去修复效果更好。
锻炼盆底肌有很多好处:
①强化盆骨底肌肉以增强大小便控制能力。
②防止或改善因盆骨底肌肉松弛引致的膀胱、子宫或肠下垂。
③可减少因咳嗽、打喷嚏或跳动所引起的小便渗漏。
④改善肌肉张力(尤其在生产前后),有助预防产后压力性失禁。
⑤收紧阴道或可增加性生活满意度。
预防很重要,产后及时的做好康复也很重要,因为预防的效果因人而异,所以对产后妈妈来说,一定要有意识的去恢复盆底,不要忽视它。
产后42天~1年内是产后盆底修复的黄金时机,其中产后半年内是治疗的黄金期,错过第一年恢复起来就麻烦了。
产后42天会有产后检查,一定要按时去,医生会进行骨盆底检测,检查骨盆底的状态,如果有问题,及早做康复治疗。
图文部分来源:孕事
编辑:Amo文章精选
(点击词语查看文章)
孕期健康四维排畸l唐氏筛查l一剖二顺lLDR一体化产房l品质产科
轻松分娩无痛分娩l营养门诊丨助产士门诊l轻松分娩
妇科健康子宫腺肌症l子宫肌瘤丨宫外孕l盆底障碍性疾病丨宫颈癌预防l意外怀孕l宫角妊娠险破裂
坐月子医疗级月子餐丨牡丹月子会所l小月子中心
不孕不育手术诊疗l输卵管不通l多囊卵巢综合征
产后恢复私密问题l腹直肌分离丨盆底康复l产后瘦身
儿童健康儿科门诊丨新生儿科
名医亲诊重庆妇幼保健院妇科教授亲诊丨妇科卢艳芳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