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作为一个极为敏感的部位,出现便血、疼痛、脱出等相关症状,均能轻易察觉到,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对其引起重视。肿物脱出是多种肛肠疾病的共同表现,内痔、肛乳头瘤、直肠黏膜脱垂、直肠息肉等疾病均有可能性。
直肠脱垂有哪些症状呢?
肠管脱垂:是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黏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发展,逐渐不能复位,需用手复位,久之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咳嗽,负重,久站,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不易复位,需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坠胀和疼痛:本病发病缓慢,初期全身和局部常无明显不适,病久重复脱出,脱垂的长度和宽度逐渐增加,致使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近刺激肛门部,出现坠胀感,或里急后重感和排便不尽感。严重者可有腹部或下腹部钝痛,向下肢放射,引起尿频。
刺激症状:病症由于长期脱出和纳入,刺激肠黏膜,使黏膜充血肿胀、糜烂或形成溃疡。如括约肌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湿疹、炎症、瘙痒。
便血:一般无便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结时,擦伤黏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擦拭时有血,量少,色鲜红。
肠道功能失调:常有便秘或腹泻症状。
嵌顿:大便时肛门直肠黏膜脱出,未能及时复位,以致局部静脉回流受阻,继而发生黏膜充血、水肿并导致脱出部分嵌顿。随着时间延长,黏膜由红色逐渐变暗紫色,甚至出现黏膜糜烂、坏死,病人可出现全身反应,体温升高,小便困难,疼痛坠胀加重,甚至发生肠梗阻症状。
哪些人群容易患直肠脱垂?
1.儿童多为先天因素,与缺乏骨骼、肌肉的支撑及过大的腹腔内压力有关;l老年人气血衰退,中气不足,肛门括约肌松弛和盆底肌力减弱,因此常合并有大便失禁;
2.女性多产妇,分娩用力耗气,气血亏虚,盆底肌肉受损,以致直肠肛管向外脱出,部分女性患者还伴有子宫、膀胱脱垂等多器官脱垂现象;
3.一些精神病或强迫症患者也容易患此病,原因尚不明确。
直肠脱垂有以下4种严重危害
感染:直肠脱出后病菌容易侵入肠道,引发肠道炎症、肛周皮下脓肿等等。
直肠损伤、溃疡:直肠脱垂不及时就诊会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容易发生炎症、肿胀,疼痛。
肠套叠、绞窄、坏死:直肠脱出后无法复位或者不能恢复原位,可能造成肠套叠,严重者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
直肠嵌顿:大便时,肛门直肠脱垂未能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
如何预防直肠脱垂?
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要积极预防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要注意。
增强营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产妇注意休息: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
坚持提肛运动:经常做肛门体操,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预防本病有相对作用。
此文章来自互联网搜集,仅供参考,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