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火炉介绍
火炉市场
火炉作用
火炉发展
火炉现况
火炉前景

崩爆米花,一口秒回童年

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传统爆米花随着时代的变化不似从前那么风光火热了。

改革开放初期,在城乡大地常常见到一些从事爆米花的手艺人,他们挑着一口葫芦一样的黑锅,走街串巷,将玉米或者大米变成白白的爆米花,他们是那时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魔术师”。

如今,随着爆米花大工业生产的来临,以及采用微波炉烧制的小包装爆米花原料走上超市货架,崩爆米花已经和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但是,如果寻找,在一些城乡的街头,一些爆米花手艺人的身影仍然依稀可见。泽州县周村镇的爆米花手艺人潘师傅就是其中一位。

传统的风箱被现代化的小型风机代替了。而且是两相电自备电瓶的!

谈起爆米花的“工序”,潘师傅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至今仍记忆犹新:先将玉米倒入黑锅,将盖子封住,架在火炉上不停地转动,师傅判断火候差不多了,就会停止加热,将爆米器架好,用一根铁管子套入锅盖头上的一个固定卡棍上,然后用编织袋罩住机器口。再然后,摆好架势,右手握紧铁管子,左手握紧机器手柄,右脚猛踩一下机器锅头卡口处,只听得“砰”地一声,黑锅里的爆米花悉数随着热浪冲入编织袋,爆米花的阵阵香气顿时扑鼻而至,米香四溢。

晶莹透亮的“兰花炭”

排队等着爆米花的人们

潘师傅一边娴熟的向一个葫芦一样的黑锅里倒玉米。一边向笔者讲述,自己干这个活已经有好年多了,主要是在冬季闲暇时间。

当谈及收入时,他黯然摇头说,“一天挣不了多少钱,爆一锅玉米的大概需要十多分钟,加工费仅2~3元”。潘师傅说,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活也干不动了,只能靠这个老手艺挣个零花钱。但是,现在做这个行业人的越来越少了,又不想把“老祖宗”的这门手艺给丢掉,不想咱们这代人的记忆遗失掉,更何况我真的爱干这个行当。往前推改革开放初期,崩爆米花的米、玉米、糖精、柴禾、木炭等都是由顾客自己带,崩一锅收取加工费8分或1角。

在和潘师傅的交流过程中,童年里的那些陈年旧事又随着爆米花机器的转动带了回去,那些挑着爆米花工具的老人在大街小巷里穿梭,吆喝着,“爆米花喽!爆米花喽!……”声音粗犷豪迈、悠悠长长。发现人流量较多的地方,老人就会停下车子,架起手摇爆米花机,安装好手拉风箱,生起炉火,放置上长长的麻袋,等待着生意。

每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孩子们总是兴奋着,缠着身边的大人,让他们舀上一斤左右的玉米装在一个干净的脸盆里,然后拿着大人们给的几角零钱和几块儿煤炭,寻着那吆喝声,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出去。每一次气喘嘘嘘地赶到爆米花处时,总能见到周围早就聚满了馋嘴的孩子,排起的长长的队。老人不慌不忙地把工具在地上放整齐,然后架好炉子点燃炭火,再接过第一位孩子手中的炭块儿在火炉里燃起。这些准备好时,他再麻利地将玉米倒入那个漆黑的滚筒里,然后扣紧锅盖将滚筒架在炉火上。老人一手欢快地转着滚筒,一手摇着风箱。那些没有爆米花的孩子常是好奇地围在老人身边看着热闹,而排着队的孩子们则是一个紧埃着一个生怕给别人插了队。

熊熊的火苗在炉上欢快地跳跃着,老人边转着黑筒边看着筒边上的气压表,一会儿便提醒大家米花将要出炉了,胆小的孩子一听便赶紧躲得远远的并捂起了耳朵,但又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好奇地看着那老人熟练的动作,震耳的爆炸声响起,一团白色的烟雾和浓浓的爆米花香随着烟雾和风飘得很远。

童年的往事渐远了,城市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传统的爆米花工艺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即便是再有一个挑着担子的汉子在小区中吆喝,也许他能招来一群好奇心重的孩子,但却不可能拥有曾经的那种好生意。因为都市里的人在乎他那个黑乎乎的麻袋是不是卫生,在乎他那个加入糖精的米花是不是对身体有危害,在乎着那个铅制的滚筒……

如今,爆米花在都市里的大街小巷都可买到,家庭里用特殊的炒锅一样能制作出,吃着这种干净而又卫生的食品时,心里却再也没有了少时那种期盼与快乐的心情。

那种曾经的易满足感和简单的快乐感早不知什么时候在忙碌的生浩里丢失了。偶尔闻着商店里购回的爆米花,那一粒粒洁白香脆的米花,浓郁的米花香常能令人怀想起往事,芬香着陈年的旧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lrdbsj/16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