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靠自己生命属于你
检查不成病千万别侥幸
异常小指标生病慢悄悄
耐心学一点减少大风险
劝君提升健康管理学习意识
耐心看一篇完整的健康科普
这对大家都好
原文:“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病案:周某,男,65岁,原有慢性支气管炎10年。此次发病缘于3个月前不慎受凉,致使咳嗽加重,前医给予抗生素、清热类中药应用,咳嗽曾一度减轻。近1个月,咳嗽次数增多,夜间为甚,但咳声不扬,痰液稀薄不多,患者尤感痛苦的是夜里咳嗽时容易大便失禁。刻下诊见:咳嗽、气短、语音低微,咳痰不多,质清稀,时有流涎。望其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诊其脉沉弱无力。询知患者微恶风寒,小腹不温,平素容易汗出。辨病为大肠咳,证属:肺气不足,肠寒不固。处方:黄芪30g,白术12g,防风10g,款冬花15g,白前10g,半夏12g,五味子10g,乌药10g,干姜12g,赤石脂30g,炙甘草10g。4剂,水煎服。二诊:咳嗽减轻,已经不恶风寒,小腹觉温,汗出不多,咳嗽时偶有大便失禁。效不更方,继服7剂。三诊:症续减。原方减去乌药,加乌梅12g,改干姜为15g。7剂,水煎服。药后病遂告愈。
按:本案患者老年男性,咳嗽伴见大便失禁,符合“大肠咳”的范畴。关于大肠咳的成因,笔者认为:因为风寒久羁,加之寒药杂投,肺气亏虚,“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足,则大肠气亦虚弱,日久肠寒不能固涩,则咳时遗屎。明代医家王肯堂提出用桃花汤治疗本证。桃花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赤石脂、干姜、粳米组成,原治脾肾阳气衰微所致的久痢。方中赤石脂涩肠固脱为君;干姜温中祛寒为臣;粳米养胃和中为佐使,助赤石脂、干姜以厚肠胃。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涩肠之效。《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中也载有“赤石脂:咳则遗屎,同禹余粮煎服”。笔者案中以桃花汤合玉屏风散补益肺气以助肠气固涩之力,更加止咳之品,实践证明其效专而力宏。因患者小腹不温,故加乌药温散肝经寒邪。方中防风、五味子、乌梅、炙甘草四味实际上是当代名医祝湛予的“过敏煎”,笔者临证对于过敏性肠炎、过敏性咳嗽用过敏煎加减多效。
4、膀胱咳
原文:“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病案:闪某,女,46岁,感冒后咳嗽3个月,胸片示:肺纹理略粗,余无异常。来诊时出示前医病历,知其遍服止嗽散、三拗汤、定喘汤、二陈汤之类,罔效。刻下证见:咳嗽频作,咳痰少,咽喉微痒,乏力懒言,咳嗽白天较重,夜间反轻。查: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脉弦细。诊毕,患者嗫嚅告诉笔者,白天一咳嗽就要小便,稍不及时则会失禁。笔者顿悟,辨病为膀胱咳,证属:膀胱失于温煦,气化不利。处方: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猪苓15g,桂枝12g,泽泻30g,车前子30g,款冬花15g。3剂,水煎服。二诊:咳嗽减轻,小便失禁减少,咽痒如前。继以上方桂枝增至15g,加荆芥12g,防风10g。7剂,水煎服。三诊:遗尿不作,咽痒愈,偶有咳嗽。以止嗽散原方5剂,药后病愈。
按:本案特点:一、中年妇女,二、咳嗽无痰,三、咳嗽伴遗尿。笔者临证所见,一般中老年妇女长期咳嗽多伴见遗尿,不过由于患者羞于启齿,医家若不追问,则易疏忽。对于此种咳嗽,可按《内经》膀胱咳治疗,方用五苓散加减。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伤寒论》中有关五苓散的条文共8条,主要是针对太阳蓄水证而设,其主要症状为:口渴、小便不利、有或无表证。其病机在于“气不化水”。气化失司,水津不布,故见口渴;水液潴滞,则见小便不利;同样气化失司,水不化气,也可表现为尿多或遗尿等小便异常之证。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老中医擅用五苓散治疗遗尿、多尿、少尿、尿崩症等。清代名医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记载,膀胱咳可用五苓散加人参治疗。笔者临证治疗膀胱咳,喜用五苓散,若患者确系肾虚不固,则用肾气丸加五味子等,疗效亦十分满意。
如果您觉得这些信息有用,欢迎转发,您的转发将会帮助其他人更健康!
蓝月提示:健康无小事无病别侥幸你为自己健康都做什么了?
一天学一点,疾病离得远!
更多健康内容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