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震惊了全国,而相关报道显示,袁老的离世也与摔跤有关。据报道,袁隆平院士的保健医生表明:袁老曾在今年3月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医院治疗。
虽然新闻报道称袁老因多器官衰竭而去世,但3月份的那次意外跌倒很可能严重影响了袁老的健康。
袁隆平保健医生发声
今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摔了一跤,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医院治疗。同时,#预防老年人摔跤#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很多网友表示:从没想过摔跤原来这么可怕。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某位长辈身体向来不错,因为在家里突然跌了个跟头,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甚至长期卧床不起。
对于老年人而言,跌倒的确很要命。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跌倒”已成老年人因伤致死首因!根据研究,在中国,有超过20%的老年人跌倒后成了重伤,即使是平时健康状况非常好的老人,仍然有17.7%的比例摔倒后会成重伤。
人到老年,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年轻时跌个跟头,爬起来拍拍灰就走了,而老年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任何一次跌倒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骨折后无论是否手术,都会带来行动不便、运动减少,甚至持续卧床,这将显著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而肺感染往往会对老年人产生致命性的打击。
胸椎、腰椎、髋部和腕关节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而跌倒后最常见的就是髋部骨折,同时也是最凶险的。
根据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后一年的病死率为26%-29%,两年的病死率高达38%,原因就是髋关节骨折的并发症。
国内外医学文献显示,老年人髋部骨折若不进行手术,1年内的死亡率最高达50%,最低也有20%。这一死亡率,比很多癌症还要高。
骨折并不是死亡原因,可怕的是骨折后的“长期卧床”,因为无法活动,老人的身体状况会一点点变差:
吃喝拉撒全都要在床上解决,肌肉萎缩,快速消瘦、衰老;身体溃烂、流脓,动一下就钻心地疼;便秘、尿路感染;肺炎导致呼吸困难和高烧,意识不清……
正因如此,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此外,老人跌倒不仅危害大,发生的可能性也不低。
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的研究,中国老年人的跌倒率达到了16.0%,其中农村地区更有18.9%之多。另外,相比老年男性,老年女性跌倒的比例更高一些。
为什么老人中,女性跌倒率要比男性高?
首先,在所有年龄段,女性都比男性更容易摔倒;其次,年老后,女性的骨量、肌肉丢失的速度都比男性快,生理上也更容易摔倒。
而老人家的跌倒,有超过一半都发生在家中。院子、卧室、卫生间、楼梯都可能是老年人不慎跌倒的地方。
四个方面,预防跌倒老年人跌倒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常见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了疾病因素(如骨骼肌肉疾病、视力受损、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等)、药物因素(如安眠镇静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等)和环境因素(居家障碍等)。
具体到跌倒这一行为,其实也有一些行为习惯和居家环境改造措施可以提前进行干预,减少跌倒的发生几率:
?增加老年人对身体、感官功能转变的理解
●认识视力及听力退化、冷热的敏感度减弱、记忆力下降、下肢肌肉乏力、动作反应缓慢
●经常保持警觉性、提高安全意识
●经常保持警觉性、提高安全意识
●用合适的衣服鞋袜眼镜、助听器、助行器等
●培养做运动的习惯以改善平衡力及肌肉力量
?减少危险行为(避免意外)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危险的行为
(如:做事心急、做家务时用不安全的工具或用不正确的姿势等)
●避免坐在有辘、过高或过低的椅子上
●小地毡及旧衣服容易绊倒,应避免用作地布
●避免将杂物、鞋子、电线及杂志等放在通道上
?为老年人创造便利的家居环境
●家居应运用通用设计概念,既节省体力、减低劳损及意外,亦可提高长者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采用可两边开启的浴室门,不怕出现反锁情况;装设较大的电掣按钮,方便长者使用;安装适当的插座高度位置,减少长者要经常弯腰使用的情况)
●选用适合长者的家居辅助工具
(如:长柄工具:如长柄拾物器、长柄刷及穿鞋器;电动工具:如智能计时器、电热水壶;安全工具:如防滑垫、安全扶手、花洒恒温器)
?除去家居意外盲点
●改善家居环境
(如:减少杂物、改善照明及地面湿滑的情况)
●穿裤子、袜子时应坐在椅上或床上
●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比较容易站起
●如果长者走路不稳,建议使用拐杖
●在洗手间及浴室内安装扶手,浴室内应用防滑垫
●电线要束好,尽量放置于不当眼的地方
●在床边放置手电筒,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在屋内不同房间装设夜光灯,深夜有需要起床时便不需摸黑走路
●尽量将常用物件放置于容易伸手可及的地方
●穿著有承托力、轻薄而防滑的鞋子
此外,生活中还有很多跌倒风险,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一些细节解决的。
年卫生部发了一份《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内容非常实用,本文文末“阅读原文”处附有下载链接,推荐给家有老人以及即将步入老年人行列的朋友认真看看。
万一跌倒需接受手术,术后该如何护理?
如果老人跌倒了,并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那么骨折后的老人,该怎么护理?通常做完手术出院后还要休养一段时间,但如果是摔到的是下肢的大关节,比如髋部骨折,需要采用打钉子固定的手术方式,则需要卧床休养3个月左右,不能下床活动。
长期卧床的患者会导致很多并发症都是家属需要警惕的:肺部感染、压疮、便秘、血栓等。
以上并发症有的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因此患者在家的护理就格外重要以下四要点:
?翻身拍背要常做
●日常最好抬高病人头部30-60度;
●每2小时要翻身一次,睡着的时候也不能忽略,体重重的病人,可借助三角枕头,帮忙固定身体;
●经常帮助患者拍背,卧床的先拍被压住的部位,顺序按照从下往上、从外往里拍。
恢复得不错可以坐起来的患者,也按照从下往上、从外往里拍背。
?喂食喂水要注意
●髋部骨折、长期卧床的病人,只能躺着吃喝,就很容易呛咳,甚至产生可怕的后果。
安全姿势:头部依旧抬高30-60度,侧身躺;
安全动作:从嘴角喂水、喂食物,每一次1/3勺。
?大小便也需要重视
●很多患者因为不能下床活动,非常容易便秘。这时要多喝水多吃粗纤维的食物,顺时针按摩肚子;
●同时因为患者不能下地上厕所,也会有上厕所不便或者大小便失禁的情况,现在有很多的产品可以辅助患者。像成人纸尿裤、男、女式接尿器都很方便,但是要经常观察,及时清洁,否则粪便也会刺激人体的皮肤,导致其它情况的发生。
?警惕血栓问题
●长期卧床也会导致下肢产生血栓,血栓的形成也是致命的存在,可以帮助卧床病人做一些腿部的防血栓活动。
1.慢推前脚掌
2.外旋按摩前脚掌
3.内旋按摩前脚掌
当然,希望这一部分,永远派不上用场。
无论之前是否发生过跌倒,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下一次跌倒是最重要的。集体或居家进行的多种锻炼方式、太极、环境改善、用药评估、足部和鞋类问题的管理、维生素D补充以及良好的疾病管控,对减少老年人的跌倒预防都要一定的好处。
相信通过以上的多种手段和措施,
老年人一定会减少跌倒的发生,
做个名副其实的“不倒翁”。
内容来源:
[1]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医院
[3]上海都市频道《X诊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