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残酷的独木桥,也是给底层人实现阶层跨越的云梯。
身为农家子弟的唐尚珺深信,读书是他唯一的出路。
多年高考失利之后,26岁那年,他开始怀疑自己从小就深信不疑的信条“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从小就被骗了?现在后悔,因为很多人再怎么挣扎都逃不出想要逃离的圈子。
一个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能够屡次考上好大学,1次考上全国重点大学,两次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已实属不易。
但他一次次地放弃上大学,就算今天到了33岁,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复读之路……
唐尚珺出生于广西防城港市公安村一户农民家庭,他是父母的老儿子,在他的上面还有3个姐姐和1个哥哥。虽然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但他的到来更是让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而那种穷困的感觉,让唐尚珺从小就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也让他迫切希望能改变这一穷二白的命运。在唐尚珺读书后,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而身边也有不少案例,让他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因此他从读初一时,便非常刻苦勤奋,希望能通过他的努力,考上声名最盛的中国科技大学。年,唐尚珺第一次走进高考考场,可惜这一年他的分数连三本线都没过。失望之余,父亲还是拿着卖甘蔗的收入,把他送到了南宁一所技校,希望他能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好在社会上立足。然而,不甘心的唐尚珺,却瞒着家人办理了退学手续,他用退回来的学费在钦州一所高中报了高三复读班。年,唐尚珺再次走入高考考场。这次他的分数高于三本几十分,他被一所民办本科学校录取了。看着自己的进步,唐尚珺颇有些受到鼓舞,于是他选择了再次复读。年,唐尚珺的高考分数刚过二本线,于是他决定继续复读。年,唐尚珺的高考分数线高过二本线几十分,可惜由于他志愿没有填好,他没看上录取他的学校,所以他又选择了复读。年,唐尚珺的高考分数过了一本线,他收到了西南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是唐尚珺复读的第5年。 唐尚珺回家过春节的时候,对父母说,他已经从技校毕业了,而且还找到了工作,不过工资不高。 说完他还拿出复读时攒下来的块钱递给母亲,告诉母亲这钱都是他挣来的。尽管给得不多,但母亲十分欣慰,觉得他懂事了,还高兴地劝他早些找个女朋友结婚。 父亲听说后也很高兴,毕竟在这之前为了抚养5个孩子,一直在地里忙活,主要靠种甘蔗维护生计。而种植甘蔗尽管辛苦却收益不高,这些年里,他不敢乱花一分钱,哪怕是给房子周围修一条排水沟,他也只能一拖再拖地将就着。那年,父亲听说唐尚珺参加工作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所以在那年春节,他便开始修排水沟。其实,唐尚珺复读的那些年里,除了生活费的开销,对于他这种复读生来说,学校都不会再收钱。学校往往按上一年复读生的高考成绩,定出了过了一本线每月还能拿块钱补贴的政策,同时超过一分按2块5角钱贴补。所以,唐尚珺每个月能得到多块钱的补助,对他来说,这足够他的生活开销了。年,唐尚珺考上了既是又是的吉林大学,但他不肯接受调剂的专业,所以再次放弃了。年,唐尚珺考出了他历年来最好的高考成绩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当拿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并没有多开心。语文老师劝他中国政法大学可以去读了。此时的唐尚珺已经28岁了,他的老师劝他一定要去读,不要再把时间用在复读上面了。“如果是清华大学和钦州学院,那差别是很大。其他的相差不大,毕业出来你就知道了。”唐尚珺也听从了老师的劝说,他的心里也为能给父母一个交代而高兴。因为他这些年的复读都是瞒着父母的,在父母面前,他说了谎。一回到家,唐尚珺郑重地说。“我今年考上了北京的一个名牌大学,才敢跟你们说实话。”母亲低头笑了一声。堂哥也不再说教。“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以后就风生水起了。”唐尚珺眼里有扬眉吐气,也有期待。他把录取通知书拿给母亲。“你不识字就随便看看。”母亲端着通知书端详了一会儿。“瞒着我不怪你,我还是开开心心的。父母都希望儿子有出息。”母亲的笑容很短暂。反过来宽慰儿子:“你不要操心你爸,操心也没用,专心读书。”母亲没读过书,却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生有时,死有日。”唐尚珺低垂着头。在医院看到父亲那一刻,唐尚珺突然长大了。父亲体内长了肿瘤,发现时已是肺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到表面,嘴唇开裂口腔溃烂。医生说,只有几个月时间。哥哥姐姐看到通知书,都很平静。那几天大家的眼泪都哭干了。唐尚珺突然觉得考上什么大学都不重要,只有亲情才重要。父亲看着通知书说:“虽然他瞒了我很多年,但那种毅力是值得尊敬的。儿子让我感到自豪。”开学季,唐尚珺带着父母一起去北京。这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父亲和母亲常年生活在农村,这趟旅程让他们充满好奇。两人趴在硬卧的窗户上,盯着外面高速移动的风景。在大山里种了一辈子地,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坐了地铁,去了故宫。爬了长城。吃了烤鸭。父母没想到,都这么老了竟然还能来北京。都是托儿子的福。年9月,唐尚珺办了入学手续和助学贷款,开始了他的大学新生活。他不仅要学习,还要勤工俭学,为自己的生活费奔忙,不过他心里是高兴的。终于,他正式成为一个名牌大学生。但是,没过多久,钦州一所高中在报纸上打招生广告,以他的条件去该校复读,学校会立刻奖励2万块钱。对于家境贫困的他而言,想到了自己病重的父亲,这笔钱实在让他有些心动。于是,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再次回到了高中复读,而奖励他的2万块钱,则被他拿去作为父亲化疗的医药费了。父亲的生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逝。记性越来越差,走错房间。后来大小便失禁。慢慢的,话也不怎么说了。最终,在年5月,父亲比医生预计的多活了23个月。由于父亲重病的缘故,唐尚珺在年的考场上没能发挥好,他只考了分,所以他决定继续复读。年,唐尚珺考了分,但由于不是他梦想的中科大,所以他再次放弃了。年,唐尚珺考了分,被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不过此时他似乎下定了非中科大不读的执念,所以他再次选择了复读。今年还在复读。现在,他的同学早已结婚生子,只有他一人独自追寻自己的梦想,一人独自承受追梦的代价。
当他唱着《老男孩》的歌词: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是的,不妥协,不放弃,执着于远大的理想,这种精神不禁让人动容。
但是,在许多人看来,如果他不那么执着,考上第一个就去读。是否可以早点承担家庭的责任,而不是瞒着父母,对家庭毫无贡献。他的执着他的梦想是以牺牲亲情为代价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又是一个自私的人。
如今已经年,唐尚珺依然还在高三复读班刻苦学习。而他当年的那些同学,大多都已经成家立业,唯有他还因一线执念,依然不肯离开高三复读班。高考10年,他值得吗?
有很多人都说,他不值得!
他复读十年,并不是没有考上过好的大学。拋开他前四年考得不好不说(考了二本),从年起,他就先后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重庆大学等好大学。
他们就认为,唐尚珺放弃西南政法大学,就是一个错误,更别说放弃吉林大学和重庆大学了。虽然专业不好,他到大学只要好好学习,完全可以调专业,还可以继续考研,考上更好的大学。一次次选择复读,他实在不值得!
然而,值不值得,只有他自己知道。
来源:纪录片《高十》等时代精神呈现时代精粹解读社会热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