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全市“十大孝星”“十佳敬老模范”表彰大会召开
今天上午,全市年“十大孝星”“十佳敬老模范”表彰大会召开,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甘孝礼,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与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香玲,市政协副主席詹登龙为荣获年“十大孝星”、“十佳敬老模范”的20名先进个人颁奖。甘孝礼指出,各县区各部门要着力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努力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白银市“十大孝星”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邓粉玲女平川区红会路街道红卫社区居民
白叶女甘肃九联退休职工
刘梅娟女白银区纺织路街道银西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
杨万菊女景泰县正路镇大滩村村民
宋翠珍女靖远县乌兰镇东关村村民
胡银泰男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铜业公司检测中心职工
袁怀安男靖煤集团公司职工
徐银辉男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第三冶炼厂职工
殷冰莉女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选矿公司职工
霍静女白银有色集团公司西北铜加工有限公司职工
白银市“十佳敬老模范”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世霞女靖远县糜滩镇独石村村民
王同银男平川区电力路街道水沟沿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
王育萍女平川区电力路街道办事处社保所副所长
卢彬林女景泰县老龄办干部
刘雪梅女白银区工农路街道工作人员
李彩侠女白银区四龙路街道大型社区社会救助员
李海燕女白银有色集团公司深部矿业公司职工
狄仕英医院住院医师
金钱芳女白银区人民路街道水川路社区副主任
崔艳萍女白银市老年公寓护理员
事迹简介
一、白银市“十大孝星”(以姓氏笔画为序)
邓粉玲,女,汉族,年11月出生,平川区红会路街道红卫社区居民,年被评为“白银市优秀家庭成员”。主要事迹:邓粉玲的公公患有严重的肺气肿、高血压,逢年过节,她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总要给老人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乐开花。都说媳妇难做,可她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公公觉得这个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邓粉玲的母亲由于长期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母亲身体感到不适,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母亲因膝下无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并且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都帮老人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接送大小便等日常护理工作。因为患病老人胃口不好,她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做饭菜,让老人吃得顺心。每天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扶母亲在院子里练习走路。后来,母亲的病情加重,她每天为母亲喂水喂饭,洗洗涮涮。母亲在床上躺了五六个月,她为母亲洗澡、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精心侍候,从不厌烦。
白叶,女,汉族,年3月出生,甘肃九联退休职工,年被评为“美德家庭”。主要事迹:白叶和她的爱人结婚以来,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家里时常交流生活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年,她和爱人就把公公接过来和他们住在一起。年,公公眼睛患有白内障失明,之后突发脑梗阻,瘫痪在床。她每天为公公端水送饭,洗脚擦身、翻身按摩;公公大小便失禁,她也没有嫌脏,不怕苦不怕脏,耐心、无微不至的伺候;时时对公公和言细语,依顺细腻,体贴入微。
刘梅娟,女,汉族,年7月出生,白银区纺织路街道银西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年被评为“白银市孝老爱亲身边好人”。主要事迹:年,婆婆患上了卵巢癌,必须做切除手术,面对症断书,刘梅娟急的一夜之间嘴里全是火泡,一直后悔是自己没有照顾好老人。手术后,她每天一日三餐给老人喂饭喂水,大小便不能自理时她就抱上抱下,毫无怨言,天天为老人洗脚,定期擦洗身子为了让婆婆恢复得更好,还请教了许多知名老中医,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婆婆的病情得以好转。那段日子,为了让婆婆多吃点饭,保证充足的营养,她变着花样为婆婆准备各种吃的,还一勺、一勺地喂到嘴里。在阳光充足时,她就把婆婆带到屋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情逐步好转。
杨万菊,女,汉族,年4月出生,景泰县正路镇大滩村村民。主要事迹:杨万菊结婚二十几年来平等对待双方的老人,悉心照顾老人的起居生活,对老人问寒问暖,千方百计让老人安享晚年。婆婆已经80岁高龄,瘫痪在床十多年,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太热睡不好觉,他就给父母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的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她也是每天早起把炉子生的旺旺的,给老人铺上电热毯,每天晚上都不忘记给婆婆洗脚。每当天气晴朗,她就会把婆婆拉出来让老人家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婆婆不舒服他就会十分着急,嘘寒问暖,到处带着老人求医问药,让老人赶紧好起来。她的家庭并不宽裕,每天除了照顾家里的老小还要干很多农活,但她再苦再累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赡养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真谛。
宋翠珍,女,汉族,年8月出生,靖远县乌兰镇东关村村民。主要事迹:宋翠珍的婆婆年事已高且体弱多病。她对待公公婆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恭敬、孝顺的态度。常年来,她为老人洗衣服、做饭,还经常为老人买水果,洗头、洗脚、剪指甲,陪老人聊天。婆婆身体不好,每次卧病在床她都无微不至的照顾,从未有过怨言,有时婆婆发些无名火,虽然不知什么原因,她都会体谅。婆婆经常住院治疗,有一年冬天,婆婆急性阑尾炎做了手术,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十几天她端屎端尿伺候出院,老人逢人就夸有个孝顺的好儿媳。丈夫打工常年在外,照顾老人的担子压在她一人身上,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家里也很困难。就是再苦她也没有苦过老人,经常帮老人改善伙食,老人跟孩子们吃饭吃不到一起,几乎每顿都要给俩老人单做,老人水果吃不动她就给老人煮着吃。
胡银泰,男,汉族,年5月出生,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铜业公司检测中心职工。主要事迹:年,胡银泰的母亲因摔跤住院,随后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症,肢体出现僵硬症状。为了多赚点钱给母亲治病,他决定去广州打工。正当他的事业稍有起色的时候,他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其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一边是美好的前程,一边是亲情的召唤,这时候他意识到,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与亲人朝夕相处的幸福,他毅然决定回到父母身边。回到白银后,他每天6点起床,帮母亲洗漱,喂早饭,叮嘱父亲注意休息,然后出门上班。下班照顾母亲期间,他不仅要给母亲喂水、喂饭,还要随时清理污物,给母亲清洗消毒;晚饭后给母亲按摩、捶背,陪她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夜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她翻身,防止生褥疮;周末他就用轮椅推母亲到户外散心,排解母亲心中的烦闷。几年来,胡银泰的生活始终是两点一线,不但操心伺候母亲,还常常想办法化解她心里的痛苦。
袁怀安,男,汉族,年4月出生,靖煤集团公司职工,年被评为平川区第二届“十佳道德模范”“最美家庭”,被靖煤集团公司评为机关“十佳道德模范”。主要事迹:十几年来,在妻子离去、父母年迈多病、孩子年幼的生活困境里,袁怀安面对母亲治病的巨大债务,用辛劳和执着扛起肩上的责任,乐观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父亲89岁,十多年前双眼失明,重度耳聋,母亲86岁,多年来因患心脏、胆囊、胰腺炎等病,多次长时间住院做手术,后来因突发脑梗成了植物人。十几年来,他除上班以外,几乎放下所有事情,守护在父母身边,给父母洗脸擦身,喂汤喂药,端屎端尿从不懈怠。
徐银辉,男,汉族,年6月出生,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第三冶炼厂硫酸车间制酸班职工。主要事迹:徐银辉的家庭四世同堂,上有90高龄的祖父母,父母双亲,下有8岁的学生,全都需要他的精心照料。自祖父母80岁以来,随着父母年龄逐步偏大,身体状况不佳,照顾祖父母的责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祖父母因有老寒腿的痼疾,腿脚已逐步萎缩,为了更好的照顾祖父母,减缓祖父母的肢体萎缩,他每天都坚持为老人做按摩,先拍10下左腿,再顺时针旋转按10下,然后顺着小腿,又来回搓,接着换到右腿,来回反复做,保持血液循环畅通。这些按摩手法都是他从医生那里学来的,根据每天倒班情况,安排按摩时间,从未间断达九年之久,把为人的美德在平凡点滴的生活中传承下去。
殷冰莉,女,汉族,年5月出生,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选矿公司铜选别作业区职工。主要事迹:年,殷冰莉的婆婆系肝癌晚期。丈夫不得不在外奔波劳碌,女儿年纪尚小,公公年事已高,照顾婆婆的任务就落在了殷冰莉的身上。由于病痛折磨,婆婆连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清洁洗漱、换洗衣物、端屎端尿,成为她每天必做的事情。她每天变着花样做一些婆婆爱吃的饭菜,婆婆消化不好,她就将饭菜用机子打成糊糊喂婆婆;长时间大量服药,造成婆婆精神状态很不好,吃不下饭,乱发脾气,甚至无缘无故的打翻饭菜。她就想办法逗婆婆开心,之后再重新端一碗饭菜放在婆婆面前;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婆婆经常腰酸腿麻,她自学了一套穴位按摩方法,一闲下来就会帮婆婆按摩揉搓。8年来,她很少在外面吃饭、很少添置新的衣物,在单位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中坚强行进。
霍静,女,汉族,年5月出生,白银有色集团公司西北铜加工有限公司装备部职工。主要事迹:霍静年结婚,爱人的家庭很特殊,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结婚那年,奶奶已是七十八岁高龄,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从此照顾奶奶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肩上,这一干就是14年,年4月奶奶安详的走了,享年92岁。年1月,霍静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照顾弥留之际的奶奶与重病的父亲之间的3个月里,她和爱人在奶奶与父亲之间来回忙碌,小两口聚少离多,经常忙的没时间吃一顿像样的饭。办完奶奶的丧事,她又开始专心的照顾父亲。为了能让父亲早一天好起来,她和妈妈、姐姐一起轮流熬夜看护,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为了不耽误工作,她经常把要整理的材料、制作的各种表格带回家里,趁父亲睡着的时候抓紧工作。为了方便照看老人,四年多来她和姐姐一直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后期父亲又患上老年痴呆症,顽固性的失眠健忘,大小便失禁,常常拉裤子、尿裤子,她毫不嫌弃,及时把衣服换洗干净。她和姐姐经常给父亲换洗被褥、给父亲按摩,洗澡、剪指甲,带他出去晒太阳,还经常和老人开玩笑,逗老人开心,讲小时候的故事来唤起父亲的记忆。年4月霍静的母亲又罹患癌症,她一肩挑起照顾两个重病患者的重任,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劳累和辛酸,对患病父母体恤照顾、体贴入微,没有丝毫怨言,直至父母相继过世。
二、白银市“十大敬老模范”(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世霞,女,汉族,年9月出生,靖远县糜滩镇独石村村民。主要事迹:王世霞婚后和丈夫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几年后分了家,和公公婆婆一块生活,那时就靠几亩地维持生活,生活很是辛苦,但她还是照顾婆婆吃好喝好,生怕他们饿着,住着不舒服。那些年公公一直有风湿病,腿一直疼,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作物,收入微薄,但仍然坚持给公公看病。年春,公公去世了,婆婆因此也病了,身体很虚弱,经常拉着她的手,一个劲的流泪,有时心绪不宁,彻夜折腾不睡觉。她昼夜陪护婆婆,一直开导她,就像哄小孩一样,一遍又一遍的变换方式抚慰婆婆。她定时给婆婆喂饭、洗脸、洗头、洗脚、擦洗身上、换洗衣服,不让婆婆卧室有一点异味。由于没有活动量,婆婆的胃口不好,她做饭时尽量变换口味,光早点一两天就换一个样。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女儿都知道孝敬奶奶。
王同银,男,汉族,年8月出生,平川区电力路街道水沟沿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主要事迹:在辖区老人眼里,王同银是个热心开朗、随叫随到、不怕辛苦、脸上总带着笑容的好小伙,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谁家有困难,总能想起他,也总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他的帮助和照顾。只要他了解到居民家中有困难,就会主动跑前跑后,千方百计的去帮助解决。在社区工作近十年,得到王同银帮助和照顾的老人已不计其数,大到为老人维修家里的房顶、医院、过年卫生大扫除,小到帮老人买米买面、陪老人下棋聊天……一切大事小情他都会尽力去办好。
王育萍,女,汉族,年5月出生,平川区电力路街道办事处社保所副所长。主要事迹:王育萍虽然没有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她从内心深处热爱老龄工作,真心实意的为老年人服务,从解决每一位老年人生活中的琐碎问题这样一件件的小事中,体现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她不忘初心,自始至终都在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常被老年人亲切的称为“贴心人”。她始终把老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她坚持以维护老年人各项权益为出发点,全面落实各项老年人优惠政策,帮助老年人解决各项生活困难。她指导社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符合社区实际的为老服务和活动,先后在向阳社区、水沟沿社区、旱平川社区建成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生活照料、文化活动、精神慰藉等服务,提升了辖区老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她主动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积极加入关爱空巢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的志愿服务队伍,经常深入老人家中,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每逢春节、重阳节等节日,她都组织社区和志愿者为辖区残疾、困难、空巢等老年人送去慰问品,并开展各类关爱活动,使老人们更多的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卢彬林,女,汉族,年5月出生,景泰县老龄办干部。主要事迹:卢彬林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她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公公婆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谱写着尊老爱幼的赞歌。她的公公年事已高,由于常年劳作,虽说身体无大碍,但腿脚不太灵活。十几年来,每到周末,她都要为公公洗头擦背,换洗衣服。公公逢人便说:“我儿子真是娶了个好媳妇”。她的婆婆,从小参加劳动,拖儿带女,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家务使婆婆积劳成病,患了高血压、高血糖,更为严重的是老人又患上了腿关节骨质增生,随着年世增高,老人拄着拐杖还摇晃不定,白天自己还凑活能上厕所,晚上就不行了,糖尿病上厕所的次数又较多。为了方便老人,她为婆婆购置了老人移动坐便器,不管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天晚上她都将坐便器放在婆婆旁边,每天早上六点多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倒婆婆的尿盆,清洗的干干净净,隔三差五还要消毒,然后为一家人做早餐,把家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才去上班。
刘雪梅,女,汉族,年7月出生,白银区工农路街道工作人员。主要事迹:她视老人如朋友,坚持不懈地陪伴辖区老人。她视老人如亲人,尽心尽力地服务空巢老人。通过对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的老人进行需求调查,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兵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充实了医疗康复服务、医疗保健、健康知识讲座等内容,有效保障了服务老人的身体健康。每年在中秋前夕,积极倡导辖区志愿者,给老人送月饼,陪老人过中秋探访空巢老人活动。组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道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举办“情暖中秋、关爱空巢老人、残疾人”主题活动,让“空巢”变成“暖巢”。
李彩侠,女,汉族,年5月出生,白银区四龙路街道大型区社区社会救助员,年被评为白银区“孝亲敬老之星”。主要事迹:李彩侠和婆婆生活十多年,由于平时丈夫要上班,所有的家庭重担一下子落在李彩侠身上。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让公婆随性自来,从不惹老人生气。在饭桌上和老人多交谈、拉家常,消除婆婆的孤独。家里的大小事也会和老人沟通,听老人的意见,让做了一辈子“当家人”的老人心里有些安慰。当有人问李彩侠为什么对老人这么好时,她说:“人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理所当然,自己也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怎么要求孩子好好的对待自己。”
李海燕,女,汉族,年1月出生,白银有色集团公司深部矿业公司机运车间职工,年被评为白银有色集团公司第四届“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李海燕是一个有着坚强内心的人,多年来承担着生活中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但她从不气馁,勇敢面对困难,是个孝顺的儿媳、能干的妻子、善良的母亲,是家庭的支柱。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丈夫瘫痪在床,本因婆婆患有脑出血后遗症生活非常困难的家庭,顿时陷入了绝境。面对这样的打击,李海燕没有绝望,她想尽办法筹钱为丈夫医治,但最终还是落下来终身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每天都细心的照顾着丈夫和婆婆。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她丈夫发生车祸不久,医院,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唯一的妹妹又不在白银,自己的孩子还小,照顾一家老小三代人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面对如此困境,她没有抱怨,更没有丝毫的嫌弃,每天都细心的照顾着丈夫和公公、婆婆,还有年幼的孩子。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先给残疾的丈夫和脑出血后遗症的婆婆做饭,伺候着老小吃饱再去送孩子上学,医院照顾住院的公公,为老人接大小便、擦洗身子。公公由于癌症不幸去世,她独自为老人办理了后事,亲戚朋友和同事都对她的孝行敬佩有加。
狄仕英,男,汉族,年6月出生,医院住院医师、白银公益爱心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主要事迹:自他投身公益以来,踏实勤奋,乐于奉献,在和大家一起参加扶贫、助学项目以外,还默默地长期照顾一个九旬独居老人--穆奶奶,把老人当亲人。穆奶奶今年已经89岁高龄,自老伴去世后已独自生活多年,十分艰辛和落寞,身体状况也不好,还曾经做过几次大的手术,虽然家在二楼,但穆奶奶以老迈之躯上下,也极为不便,每一次下楼外出都是一次磨难。在目睹了老人生活的困苦之后,他内心深受震动。在此后的时间里,他都会利用业余的时间去看望穆奶奶,陪她聊天,解决穆奶奶生活的一些琐事,比如家里电路坏了、窗户坏了、水管漏了等。这些举手之劳对年轻人来讲微不足道,但对于穆奶奶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老人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和白银公益的老师们也会带去药品,穆奶奶也会开玩笑说你们买的药比其他的药好太多。每次陪穆奶奶聊天,穆奶奶脸上都会荡漾着笑容,穆奶奶也会说起她记忆中的事情,分享她的喜乐。
金钱芳,女,汉族,年1月出生,白银区人民路街道水川路社区副主任,年被评为白银区“为老服务先进个人”。主要事迹:金钱芳在工作中坚持为老服务理念,多次组织开展了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为主题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开展好为老服务工作,主导成立了水川路社区助老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助老服务。社区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老年人代表大会,征求大家对老龄工作的意见建议。不定期深入辖区居民家中宣传《老年法》,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近年来,先后10次组织集中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老年法律法规讲座,为社区营造了人人关爱老人、孝敬老人的氛围。
崔艳萍,女,汉族,年2月出生,白银市老年公寓护理员。主要事迹:崔艳萍在从事为老服务工作中,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尊老敬老、无私奉献的精神。她爱岗敬业、踏实积极、任劳任怨,善做老人的知心人。她注重职业道德修养、讲政治、重感情、作风严、业务精。她热心为老服务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情系老人,特别是在为老服务工作岗位的近三年期间,她始终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践行着一个为老工作者的拳拳爱老之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护理方法,做老人的好儿女。她遵循“以人为本,信誉第一”的服务理念,坚持“代儿女尽孝心,为社会作奉献”的服务宗旨,以“爱心、热心、真心、诚心、耐心、细心、贴心、关心”为服务准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全心全意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和谐、宁静、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她不厌其烦地为老人洗漱、剃须、洗澡、洗脚、翻身、拍背、擦屎擦尿,使入住公寓的老年人特别是特护老人享受到家庭化的温暖。
声明
内容来源:白银新闻(权归属于原作者)
“白银圈圈”尊重文章及图片的作者权益,与粉丝共同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如侵犯原作者权益请通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