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农村人都见过他们做饭的饿时候离不开的“灶台”,后来他们为了便于在外面烧火做饭,就发明了一种称之为“行灶”的东西。行灶这种物件正如其名,是一个可以很方面行动的灶台,即这种灶台可以根据情况和使用需求情况而进行一定的挪动。有了行灶,农村人晴天的时候会在外面做饭,万一出现刮风下雨等不好的天气,就可以把行灶抬到屋里烧火做饭。其实,在当前农村社会中,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农村人在操办红白喜事的时候,会使用一种大铁皮油桶式的炉子,其实,那也是行灶的一种。其实,人们发明行灶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有个便于出行使用的灶具,而且,早期的行灶是十分小巧便携。人们出门在外的时候,可以随时带着这种行灶,赶路饿了的话,就可以拿出行灶来生火做饭。以前老船夫在船上生火做饭所使用的那种灶具就是一种典型的行灶。行灶这种物件在古时候就已经比较实兴了,主要以青铜制成的。而在农村这些乡土地区,大家当然要充分利用无限的泥土资源了,农村人一般都是用泥巴来打造行灶。农村人在打造行灶的时候,往往都是请一些有经验的老人来进行,并将整个打造行灶的过程称之为“盘行灶”。主要打造行灶的材料是黏土和麦糠秸秆等。这些老人往往会用适量的盐水把黏土和成软硬适中的泥巴,然后在泥巴中加入麦糠秸秆等,不断打泥巴,增强整个泥巴的强度。而且,在用和好的泥巴打造行灶的时候也是十分讲究和复杂的。要首先把这戏泥巴和成手臂粗细的条状,然后一圈圈耐心用这些细泥条盘成一个大致的灶台形状,前后留出必要的添柴火口和出烟口之后,下面就是一些细腻吗进行的细细打造了。行灶做好之后是不能立即投入使用的,而是要经历一个十分谨慎仔细的晾晒过程。整个晾晒过程必须要阴干,不能放到太阳底下暴晒,这样很容易出现裂纹,使得行灶用起来跑风浪费柴火。等到行灶里里外外全部干透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行灶烧火做饭了。在使用行灶的时候,因为要借用自然风,所以在外面做饭用行灶的话是最好了。而且,使用过行灶的人都知道,虽然行灶很省柴火,但是在使用行灶添柴点火的时候有着很大的技巧之处,那就是在放实柴的同时,要给柴火留有一定的缝隙,便于柴火的燃烧,否则的话很容易导致烟多火小等状况的出现。现如今,农村人使用行灶做饭的人家几乎很少了,随着铁皮火炉的兴起,人们似乎更加倾向于使用小巧便利的铁皮火炉。但是铁皮火炉容易生锈腐蚀,总体还是不如行灶耐用。行灶仿佛也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记忆中的一个老物件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lndbsj/1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