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患者,女,66岁。年6月15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因忙碌而产生中风,确诊为脑梗死。诊见右上肢成挎篮姿态;右下肢膝关节不能屈折、行走时呈强直性迈步状况。伴面色萎黄,动则汗出,夜晚两腿发凉,食少不知饥,身困重而无力,大便日行六七次,且不能掌握。舌质偏淡,六脉饰物。证属脾肺气虚,气不运血,处方:
黄芪g,赤芍、制附子、肉桂各10g,当归12g,桃仁、红花、地龙各6g,党参、炒白术各15g,木瓜40g。
5剂后,食欲增长,自汗已止。腿已不发凉,六脉较前有力,但大便失禁依旧。
因虑其久病伤肾,肾气不固,故入菟丝子、蒸首乌各21g,又进5剂后,肢体性能已有显然改革,但大便失禁依旧。乃采纳腹针疗法:
取穴下脘、天枢(双)、大横(左)、大巨(左)。捻转技术,得气后去针。
上昼调节后,下昼未解大便,第二天下昼解大便1次,已成形,能掌握,腹胀显然加重。
毎日1次,络续针刺6次后,大便失禁再无复发。
点评
本案腹针处方准确。宛如引气归元、双天枢、双大横均深刺更佳。(图为林超岱腹针处方图)
腹针取穴法子
做家/林超岱
一、程度线
患者通常取仰卧位。医者将刻度尺端平,以程度线衡量。倘若自己举行衡量,亦可站立对着镜子用刻度尺量,但或者不敷精确。
二、比例寸
不论高矮胖瘦均按比例寸取穴,上腹部从中庭穴(胸剑团结中点)到神阙穴核心点为8寸;下腹部从神阙穴核心点到曲骨穴(耻骨联关闭缘中点)为5寸;腹部一侧外缘至神阙穴核心点为6寸,也许从腹侧用一刻度尺贴腹璧外缘与床成90°角笔直伸出,用另一刻度尺与前尺的平面角90°缔交向神阙处度量,所得的直线(程度线)间隔为6寸。
三、中庭穴的拔取
中庭穴位于任脉上,膻中穴(两乳之间前胸正中线上)之下、鸠尾穴(胸骨柄之尾)之上,两侧肋骨向胸上融合成胸骨的下缘凹下处。我的阅历是左手拇指置于大略地位,右手中指从左右肋骨往上轻推,两手合营屡屡确认。由于找准中庭穴希奇急迫,它会直接影响上腹部一齐穴位的地位。
四、任脉的拔取
遵循薄智云感化的阅历和咱们的论证,任脉该当位于腹白线下方,而腹白线有歪曲局面,是以简捷地把腹部的正中线做为任脉来取穴,在大多半情状下是不准确的。腹白线多从汗毛凑集或色深或色浅的走向举行张望,通常来讲,只需子细张望均能较为轻易找到。着实辩解不清时,就先以腹部正中线为准,施针后若呈现成绩则表明地位准确,不然须要从头考量。
五、定位穴的拔取
腹针定位穴通常选中腕、下院、水份、气海、关元、双滑肉门、双外陵,其余穴位也许遵循它们的地位举行定位。倡议众人必要要用刻度尺举行度量,网上有一些人宣扬不必尺子量,宛如很有“程度”,然而存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庞大凤险。
六、针刺的深浅
腹针中针刺的深浅决计了疗效的显现程度,希奇急迫。薄智云感化将腹壁分为天、人、地三部,天、人、地中又各分为天、人、地三部,共九部。
调针到位的准则是:疗养腑脏必要要调到地部,疗养经络必要要调在人部,疗养部分必要要调在天部。鉴于本书搜聚到的很多病案并没有表明针刺深浅程度,为便于众人进修和临床应用,我给出的倡议处方(林超岱腹针处方图)中均标出深入、中刺、浅刺,供众人参考。
倘若您是一名针灸医师,请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