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火炉介绍
火炉市场
火炉作用
火炉发展
火炉现况
火炉前景

师说将语文要素落实进行到底读浙江

白癜风怎么引起 http://m.39.net/pf/a_6559327.html

M

A

Y

义乌小语

将语文要素落实进行到底

——读《浙江省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丛书·小学语文》

作者介绍

义乌市宾王小学何向华

义乌市宾王小学语文教师

义乌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义乌市小学语文教坛新秀

义乌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获得者

义乌市首届四星级教师

“识字教学中该如何渗透汉字文化?”“教学中复述单元该如何更好地落实?”“教师该如何解读习作教材,为学生搭好习作支架?”……自统编语文教材实施以来,这些问题时刻萦绕我们一线教师耳畔,困扰着我们一线老师。怎样解开老师心中的谜团,解决老师教学的困惑?近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余琴老师主编的《浙江省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丛书·小学语文》一书,收获很大。

全书共三篇,重点论述了38个教学关键问题,凝练了小学语文学习领域、小学语文学与教的策略和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的重要问题,体现了“学、教、评”的一致性。每个问题从“关键问题分析、关键问题解决建议、评述与讨论”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统编语文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教科书不但加强了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导语页上都用简洁的语言明示了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从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各安排一个,让老师的教学有了抓手,很好地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好语文要素至关重要。关于单元语文要素话题,《关键问题研究丛书》一书中多次提及,其中第28问“如何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针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单独阐述。

读着《关键问题研究丛书》,想着自己的教学实际,对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我深有感触。

一、要正确把握语文要素的内涵。

《关键问题研究丛书》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老师误解了语言要素的实质内涵,就会影响语文要素的落实。书中的例子“三上第七单元阅读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很真实,教学中,老师真的只是凭经验,简单地认为只有用上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言才是生动的语言,窄化了“生动语言”的范畴。记得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一文时,学生是这样理解“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一句的,学生认为这句话作者写得很生动,理由:①“幽深”说明树木茂密,“雾蒙蒙”说明黎明时树林里视线不好,因为天还没有完全亮,作者把黎明时真实的树林写出来了。(下图是当时的配图)

②“上上下下”说明父亲看得很仔细,平时我也会用“上上下下”这个词:有一天放学回家,走进小区,我忽然听到一阵好听的鸟声,可是停下脚步朝树木上上下下找了几遍,却没有任何发现。③从“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知道父亲望了很久,闻了很久,这样的词语我还想到了“说了又说”“摸了又摸”“听了又听”等等,都说明反复做了许多次。④这个句子写出了父亲对鸟真的很熟悉,很了解。难怪作者用《父亲、树林和鸟》做题目。句子没有运用任何修辞手法,但仍然是生动的语言,值得我们品味与积累。

二、要恰当处理语文要素的梯度。

统编教科书的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编排在各册单元中,形成内在的能力体系。《关键问题研究丛书》指出:语文要素是统编教科书的结构主线,也是统编教科书的主要目标体系,教学中要解析语文要素中的核心词,并将其具体化。如教科书围绕“关键语句”这一核心词共选编了四个单元,其中三上第六单元的要求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下第四单元的要求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粗粗一看,两者要求相似,课堂上老师处理起来可能差别不大,其实是有梯度的。

如学习三上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整段话围绕关键语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从哪里可以看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具体写了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体现出“西沙群岛真的是鸟的天下”。这样借助关键语句就很好地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落实了语文要素。而在学习三下第四单元《花钟》第2自然段:“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关键语句是“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怎样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呢?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学生读文后发现,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还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这样一来,借助关键语句,学生就能概括出本段话的大意: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还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两者相比,后者要求高,三上只是要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下要求“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不但提高了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概括能力。只有落实好,才能为四年级“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年级“借助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做好铺垫。

教学中,对每个语文要素进行“上下勾连”,明确该要素与前后册次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恰当处理语文要素的梯度,就能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切合点,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要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习得。

《关键问题研究丛书》指出:语文要素的学习要融入语文实践活动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或口语交际教学中自然习得,摒弃贴标签式、罗列概念式地教语文要素。如三上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习得?

1.读好童话,感受丰富想象。

在学习《那一定会很好》时,先引导学生借助流程图理清种子的生命历程,感受种子奇妙的变化。

再选择其中一个历程进行想象介绍。学生这样介绍种子长成大树部分:

从学生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童话丰富的想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习得。

2.用好童话,做到读写结合。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感受到了童话丰富的想象,借着小小火柴上的火焰,小女孩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学生除了感受到童话丰富的想象,还深切地感受到小女孩子是多么可怜,多么令人同情。于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完成了《小女孩,请到我家来》的小练笔。

这一练笔素材来源于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童话大师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很可怜,又冷又饿,又痛苦;学生的练笔与大师的童话衔接,下着大雪的除夕夜,请小女孩来家里和自己一起吃年夜饭,多么温馨,多么动人,多么美好!这样的练笔,不仅落实了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阅读要素的习得,还让学生学着编童话,为习作做准备。

3.写好童话,自己大胆编写。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示,自由选择角色、时间、地点编写童话。

该学生选择了“国王”这一角色,“星期天”这一时间,“森林超市”这一地点,编写了国王去森林超市买菜的经历。国王管理着国家大事,生活上向来时时有人照顾,事事有人料理,以至于不认识蔬菜,逛超市买菜闹出了种种“笑话”。这样一来,本单元“编童话,写童话”这一语文要素的习得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认真研读余琴老师主编的《浙江省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研究丛书·小学语文》,及时反思自己平时教学的点滴,踏实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阅读收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lndbsj/17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