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重庆依然很热
“火炉”“火锅”的标签
从未离开中国西南地区
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城市
或许,在这样的天气中
置身于一群钢铁构成的机器人中间
会让人舒适些
张慧颖:这届学生真有福气!
9月10日,张慧颖迎来了她职业生涯中第三个教师节,但和她以前过的教师节有点不一样。还记得两年前的今天,彼时,她刚刚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来到重庆交通职业学院物流专业任教,还没有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还没能和学生们“混个脸熟”,学生们的节日祝福短信让她有些激动,也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特有的荣誉感。今年则不同,张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来到本校与京东物流机器人教育学院联合建成的“无人分拣实训中心”,体验了一次操控机器人进行“无人分拣”的全过程。而这些印着“京东”字样的物流设备,今后将成为她经常会接触到的教具。数十台分拣AGV机器人在两百平米的教室内自由穿梭,与原有的配送机器人、京东校园派一起,实现了各种场景的电子化管理,非常完整地还原了京东物流智能仓配系统的作业场景。“这届学生真有福气,能够在实训中心体验仓库的真实场景,我学了7年物流专业,上课基本都是听老师讲,看黑板,看幻灯片,记笔记。”张老师说。张老师今年27岁,老家是河北省衡水市,这个地方以一种叫做老白干的白酒和全国学生家长梦寐以求的“衡水中学”闻名全国。张老师于年考取了重庆工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年进入北京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攻读物流管理与工程专业。“去年,我们带领多名学生一起去重庆亚洲一号参观实践,被仓库内的作业场景震撼到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想象不到物流行业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这么高了!”王科:物流实训
是物流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
不过,机器人可不是那么“听话”的。目前在实训中心,能够熟练地完成实训中心的教学任务的只有1个人,他就是物流管理专业的负责人王科博士。王老师作为“最老”的80后,今年39岁,年接触到物流专业,至今已经从事物流专业的研究长达20年。两年前从科研机关离开,进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任教,他对学问有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因此很快就成为这个实训中心的专家。实训中心的建设不止是红砖绿瓦盖起来的大教室和把数十台机器人搬进房间在地上跑这么简单,这些精密的设备,附带了传感器、芯片和机器视觉识别设备,在接触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有损坏,对于设备的保养清洗都是一门学问。“这些机器人就像是我们的汽车,你只有熟悉他的性能,用着才顺手,以后有别的老师使用的时候,也才能顺利的接手。”“学生需要经常来这里上课吗?来个一两次不就行了?”我好奇的问。“大学的课程分为专业课和智能物流设备运营与维护管理,这门课是专业核心课里最重要的,学生一周8节课中,有三分之二的课是在这里完成的。”王老师说道。“为什么不找其他老师一起分担?”“这是门新课程,能教课的老师太少了。长期以来,物流管理被认为是管理学,适合女教师,所以女教师比例更大,但是女老师往往不喜欢鼓捣这些机器类的东西。”王老师苦笑。很多女学生看到在仓库里要和机器人打交道,她们内心也是排斥的。为了鼓励女学生们接受它们,王老师找来了很多资料,他以京东物流上海无人分拣中心的分拣员姜珊为例,告诉学生,“以后你们可能会像她一样,一个人就可以管理个看上去已经失控的机器人,而对于故障的维修,也有专业的工程师去管理。”这让很多女生逐渐放弃了心中既有的一丝偏见,也给了刚刚走出校园,走上教师岗位的蒋沛更多的力量。蒋沛:多接触新事物
既要学习理论,也要注重实操
蒋沛是重庆本地人,也是那一批燃起对机器人兴趣的女教师之一。今年6月份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刚来到这里,便参与到了实训中心的管理和日常维护的工作。在学生期间没有接触过智能物流设备的她,感到格外兴奋。当她走进实训中心的时候,她首先意识到这是一份工作,以及如何把这份工作做好。起初,蒋沛遭遇了不少尴尬。“一开始看着它们运作时觉得很新鲜,但是当出现问题时才感觉到原来这些可爱的小机器人儿,还真不简单呢。”时间长了,蒋老师觉得自己和这些外表冰冷的机器人有感情了,无论是操控,还是维护保养,她都是小心翼翼的。“我觉得这些机器人是有生命的,他们就像是我的朋友,他们也帮助我更快地和学生成为朋友。”“这种课程更生动,像是入库、分拣、配送、打包这些物流流程,我们以前只能用书本、幻灯片、影像资料的方式传输给学生,结果是学生特别懵,连问题都不知道从何处提。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些机器人,包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非常简单明了。”学生们开心,蒋沛也开心,她很享受这样的成就感。然而,实训中心要想充分利用,其困难远不止于此。王老师说,“实训中心的教辅教材还在开发阶段,没有教案,我不能仅凭借说明书上课,另外,教师的进修也要提上日程,像蒋沛这样的新老师如果不经过专业而系统的培训,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智能物流设备的运营维护管理,我特别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和京东物流的专家多一些沟通交流的渠道。”李阳:学校需要的,我们都会做
王老师提到的问题,也正是京东物流机器人教育学院的负责人李阳所关心的。李阳表示,“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双师型的认证,同时支持合作院校的五种研学辅助。我们欢迎所有合作院校的老师能够走入京东的仓库,能够在企业去做一些实践类的操作,今后,这些都会逐渐成为我们与院校合作的重点项目。”最近十年,物流行业发展迅猛,仅机器人领域的人才缺口已经达到百万以上。同时,很多高校的学生依然为“找工作”而焦虑。
张文礼:只要掌握新技术
就永远不会被淘汰
“只要能够学有所长,掌握现代化的技术,就永远不会被社会淘汰。而且现在我们的学习环境比以前强太多了。”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张文礼副校长表示。当很多人在“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之间徘徊纠结时,这里的师生没有想这么多,他们只是想尽办法去拥抱时代的变化。张文礼副校长认为,“京东无人仓AGV分拣系统在学校的落地,将更充分地满足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截至目前,与京东物流机器人教育学院合作的高校已经将近20所。
以教育为核心,京东物流正在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推动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传统教育产业发展,满足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人才需要。
往期精选内容推荐:
?上午寄,当天到!京东快递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间实现极速送达?聚焦技术引领下的产业化升级,京东物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经济学家圆桌会议?亮相第十九届亚太零售商大会,京东物流价值供应链引专家热议?快递员老潘:“马拉松”天天跑,今儿和闺女一起?物流新青年小城知事,钢铁直男的转型之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