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读完《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回顾了一下减肥药的发展史:国外曾有减重药物获批上市,但由于毒副作用、成瘾性、依赖性和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相继撤市。例如苯丙醇胺(PPA):年11月苯丙醇胺因其可能与妇女颅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而撤市。芬氟拉明(fenfluramine):年美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表报告认定,芬氟拉明与右芬氟拉明长期使用会引起心脏瓣膜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引起心脏病变,药品用于减肥风险大于利益,因而含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成分的减肥制剂停止销售。西布曲明(sibutramine):年11月获美国FDA批准作为减肥药上市,年10月由于西布曲明(meridia)可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FDA要求药品制造商自动撤市。利莫那班(rimonabant):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服用利莫那班的患者中出现了癫痫发作、抑郁、焦虑、失眠、攻击性和自杀倾向等神经和精神方面的安全性问题,研发单位宣布撤消利莫那班在美国的新药上市申请。目前全球范围内仍在市场上的减重药物比较有限,包括酯酶抑制剂奥利司他胶囊、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以及芬特明(拟交感胺类食欲减退剂)+托吡酯(抗癫痫药)以及那曲酮(阿片受体拮抗剂)+安非他酮(氨基酮抗抑郁药)两种复方制剂。其中奥利司他胶囊是我国目前唯一获批的用于肥胖或体重超重(体重指数≥24kg·m-2)患者的治疗药物,其主要通过减少食物中脂肪吸收来降低体重,但其减重效果有限,且可导致脂肪泻、胃肠不适,维生素缺乏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差,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不广泛。从CDE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lndbsj/15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