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除了急性期的一些治疗方法外,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今天是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刘玉驰和您聊一聊卒中后康复的那些事。
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尽早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强度: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康复训练:
1.运动功能障碍肌肉无力和肌肉痉挛是影响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传统的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神经生理学方法如Bobath方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等,以及新兴的康复训练技术如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等。2.感觉功能障碍触觉(浅感觉)和肌肉运动知觉(深感觉)是进行运动的前提,可通过特定感觉训练而得以改善,感觉关联性训练有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3.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结构和视空间功能、记忆力、执行功能、定向力、注意力障碍等。属于神经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认知障碍的康复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4.情绪障碍卒中后情绪障碍显著增加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和认知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十分沉重的负担,并且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被忽视。①所有脑卒中患者均应注意卒中后情绪障碍;②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进行卒中后焦虑抑郁筛查;③出现卒中后抑郁或情绪不稳的患者可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行为、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5.言语和语言障碍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交流障碍是失语症和构音障碍。①言语治疗师从听、说、读、写、复述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对语音和语义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②对失语症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适当增加训练强度;集中强制性语言训练有助于以运动性失语为主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以及使用手势语;不推荐使用吡拉西坦;参与小组治疗,增加交流能力;③对构音障碍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和扩音器提高语音和改变强度,使用腭托代偿腭咽闭合不全,利用降低语速、用力发音、手势语等方法进行代偿;对严重构音障碍患者可以采用增强和代偿性交流系统,来提高和改善交流能力。6.吞咽障碍吞咽功能减退可造成误吸、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窒息、脱水和营养不良,误吸可能与发生肺炎的高危险性有关;出现进食恐惧、社会隔绝、抑郁等负性社会心理。治疗性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有食)及间接(无食)训练来改变吞咽的过程,改善患者的运动及感觉,包括温度触觉刺激、吞咽手法等方法。7.排泄障碍脑卒中后发生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大便失禁,持续的大便失禁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指征;患者可能存在肢体瘫痪、卧床不动、液体或食物摄入不当、抑郁或焦虑、神经源性肠道或不能察觉的肠道症状,缺乏移动能力以及认知缺陷等均可引起便秘和肠梗阻。①应常规进行膀胱功能评价,如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扫描或暂时性导尿,评价尿潴留;测量尿量、频率和控制率,评价排尿困难;②使用弗雷氏尿管超过48小时将增加尿道感染的危险性,应尽早拔除;如仍需使用,可使用有抗菌作用的导尿管如银合金涂层导尿管,且也应尽早拔除;③建议为尿便障碍的患者制定和执行膀胱、肠道训练计划,应用排尿提醒法等。8.心肺功能障碍脑卒中早期卧床不动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调节失常。①对于并发心脏病的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时,应进行重要的心肺功能指标检测。当患者在训练时出现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明显变化,或出现明显胸闷气短、晕厥、胸痛时应停止或调整训练强度;②肌力好的患者,应进行增强心血管适应性方面的训练;③对脑卒中后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口部装置或者调整体位等治疗方法。按照规范的康复治疗指南进行康复,可提高康复疗效,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预防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专家简介
∣来源:医院神经内一科殷香宇
∣编辑:王丹娜
∣责编:王叶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