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处理肛门的方法解决了大便出口不畅的问题,能够很快将蓄积在直肠内的大便排(抠)出。
大便是食物残渣,大便的形成其实从食物进入口腔就开始了。期间经过了胃、肝胆、胰、小肠和大肠等脏器作用,经过上焦的“开”、中焦的“沤”和下焦的“渎”等复杂过程。望着解剖图谱上弯弯曲曲的消化道,他不得不钦佩那一块块最终被排出的粪便。它们可是在一条暗无天日的狭窄的羊肠道上折来折去,历尽艰险呀!没有毅力、勇气、力量和润滑,哪有出头之日!所以,彻底根治大便秘结,显然不只是通通腑气,探探肛门那么简单。
他问学生“大便时有什么感觉?”
对于这个问题,天天大便的人可能还不会回答。
他让学生描述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水肿、恶病质等患者的排便情况。
“心悸、气短”“汗出、喘喝”“面红、筋胀”大家议论开来。
“对!排便对于他们来说,困难得很”
“这是为什么?”他紧接着追问。
“古人如何描述这种现象?”他因势利导。
“虚坐努责?”
“对!蹲坐着,却又排不出来,虚坐一场。用了吃奶的劲,逼,再逼,还是没有。哎!好辛苦,好徒劳”
“能用一个大家都明白的字眼概括这种状态就好了”他提议。
“一个字?”学生觉得好难。
他启发:“那就是,任何人排大便都一定要┉”
“挣!”学生接上了。
“哇!好聪明!”他向学生竖起拇指。
“挣的表象是什么?挣的机理又是什么?”。
“挣”常常和“扎”连用,组成“挣扎”。
“挣扎”是人或动物为挽回渐行渐远,甚至即将消逝的生命所进行的一种本能的,最后的尝试和努力。否则,怎么会叫“垂死挣扎”(类似回光返照)呢?挣扎发生的时候,人体为生命续存而拚,而战,而不顾一切。人体主观地倾其所有,发动内体的全部力量,聚集所有的气血、阴阳和能量,以顽强地支撑起生命、功能和形体。
“大家都憋气挣一下”他下命令。
所有学生都如他一样用手搐着鼻,堵住鼻孔,用力吸一口气,然后口腔紧闭,极尽全身力量鼓气。
1秒,2秒┉,5秒。肺功能不好的学生松手了。
10秒,11秒┉1分钟,他是坚持到最后松开手的人之一。
他让学生马上回忆并记录下在憋气挣扎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憋气时:脸红筋胀,呼吸停止,脉搏骤停(部分人群短暂停止),肌肉收缩,伸手蹬脚,四肢僵硬,腹肌挛缩,膈肌紧张,胸中悸动,胸胸腹腔内压瞬间增高。
放开时:呼吸气粗,喘喝,身热,汗出。
他看重腹腔压力增高。他推测,在腹腔高压环境中,所有内体器官都会受到挤压和激荡。于是,胃肠窘急,肝胆活跃,胰腺激动,并引发胃肠道集群性蠕动波。这种集群波一旦产生,就一发不可收拾。一波接一波,一波胜一波,推波助澜,惊涛拍岸,迫使粪便和气流下逼(趋)直到直肠和肛门。使直肠肛门内压急增,便意频频,最终将大便荡涤而出。
是的!挣扎的时候,本来就可能二便失禁的。
也就是说,防治大便秘结的关键在于增加腹腔内压,在于让患儿学会挣扎。
如何增压?如何挣扎?
这可是推拿强项。因为推拿的本质具有机械力学特征。
他运用的方法主要有:
1.抱肚法:术者抱患儿同向坐于腿上,双掌重叠置于脐下环抱。双掌逐渐向后用力挤压患儿腹部至其最大忍受度(要求术者同时配合挺腹挺胸)。此时患儿欲哭无声,脸红、屏气。
术者手法为“外”挣,患儿本身憋气为“内”挣。内外相合,挣而复挣,激荡胃肠,催生大便,疗效可期。
2.荡腹法:患儿仰卧,术者立于其右侧。两手重叠,左掌在下(此为特别要求。只有这样,才与人类用手习惯相吻合,才有下趋和下逼之力),小鱼际紧贴患儿腹部,并与前正中线垂直。施术时,先以双掌根部斜向左侧用力推进,旋即以双掌指部快速将其拨回。并逐渐从上至下移动双掌。连续操作时,患儿腹部尤如波浪般翻滚,胃肠将左右动荡,故而得名荡腹法。此法有助于胃肠蠕动。通便奇效。
3.憋气法: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和成年人,可运用此法。具体操作如前所述。
肛门手法解决出口,挣扎手法解决动力。如果配合口服水果饮料以解决润滑,就没有治不好的便秘了。
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谢谢支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