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我们发了关于如厕问题的文章(复习过来人都说,放轻松,如厕训练没那么难!)看到大家留言里提到的各种状况,我或多或少在小妞的如厕训练过程中也都遇到了,根据大家之前的留言,总结了三个方面,做一个统一的回复,算是对常见问题以及应对办法的梳理。
现在回头来看,在我应对这些各种奇奇怪怪的情况中,解决方案虽有差别,但是殊途同归,面对孩子时有用的法则就是Justletitbe!所以,还是要再啰嗦一下,给大家宽心,最终孩子们都会像我们一样上厕所的。真的真的只要你别过度添乱就好~
1
成功的小经验
刚开始进行如厕训练的时候,对于父母而言,就是要有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意外状况的心理准备,比如孩子偶尔成功的按照你的要求上厕所了,但是还是会尿到裤子上;不喜欢在马桶便便等等。因此,如厕训练出现各种意外状况都是正常的事,千万别在孩子面前大惊小怪。
最重要的事,无论出现何种状况,切记切记,绝对不能出现打骂。豪不夸张的说,这是一种最糟糕的处理方式。无论参与如厕训练的是父母还是家人,一定要转告她们,打骂的方式不但没有任何帮助,并且只会让情况更糟。
因为,通常来说,孩子最初上厕所的时候偶尔会成功,是因为他们刚懂得上厕所这个概念;而成功率增加,是因为孩子理解了上厕所的目的。没有错误的干预,各种意外状况会随着训练的时间减少,这是孩子逐步理解的过程。
如果已经出现打骂了,孩子行为倒退,对此有用的建议是:做错的事情需要和孩子道歉,重新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同时淡化那些错误的行为,不要过度强调。就像第一天开始那样,重新建立如厕过程和习惯。
比如,小妞最初并不理解上厕所要蹲下来,因为带尿布阶段,宝宝什么姿势排泄都是有可能方式的。刚开始她也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要上厕所的意愿,所以第一次蹲下来尿尿是在地上,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埋怨孩子,而是告诉她,“你看,上厕所的时候需要蹲下来的”。然后清理战场就过去了。
事实上,我觉得这个过程对于小妞来说,是成功的第一步,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产生的结果,之后再慢慢引导孩子理解,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感觉要告诉妈妈,可以坐到小马桶上完成这个事情会更舒服。基本上经历了尿到地上和裤子上不舒服之后过程之后,她更容易理解有这样的感觉要去马桶上来解决。
所以,各种意外一定会有,而减少意外状况的确有些方法,这个功课是大人来做的。总结起来,值得推荐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一旦决定开始训练了,摘掉尿布,换成象征大宝宝的裤子。可以建立这样的仪式,让孩子也有一定的成就感。但是训练过程中不建议反复再使用尿布。容易给孩子造成困扰,也是如厕训练缓慢的原因。
短时间外出的话,比如楼下玩玩,建议多带一条裤子。长时间外出坐车之类的可以考虑隔尿垫。但是这个只是个人建议吧,也要根据家庭能接受的情况而定。始终一致的方式有助于孩子更快理解这个行为。
2对于孩子上厕所的时间进行预测,可以依据普遍的生理习惯。比如早上起来之后,饭后10分钟,或者喝水之后,及时询问,也是慢慢给孩子建立好的习惯。小妞现在2岁多排便依旧不规律,但是会表达,也会去马桶,只是时间不太固定。所以,真的别太焦虑,如厕习惯需要慢慢养成,要给孩子时间。
3游戏的时候或者长时间没有上厕所的时候,需要问一下他们是否需要。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孩子专注地做别的事情,就会忽略这种感受。
4留意孩子上厕所之前是否有特别的反应,比如忽然蹲下来或者发呆。小妞的习惯是忽然之间会安静,眼神盯着某一处出神,和小时候带尿布的反应差不多,只不过那时候尿完还会打个小冷战。
延续这个习惯,我们在如厕训练的时候发现也是如此,这时候我们就会问她是否需要去小马桶上尿尿了。基本上都能命中。所以,细心观察很重要。
5出门或者自己有长时间照看不周的时候,比如要在厨房准备晚饭之前,问问是否需要上厕所。
6上厕所的地点和穿脱的衣服一定要很方便,不要让孩子在尝试的时候感到困难。
7适当犯懒。根据孩子如厕进展的情况,适当减少必要的帮助。当时,小妞找我帮忙,我会说你先走到马桶边上,妈妈马上就过去。刚开始,她就是走到马桶边上等着我,当我越来越“懒”的时候,反应越来越慢的时候,她忽然就不怎么喊我了,只是我某一天忽然发现,小马桶上竟然有成果,但是我不知道时候发生的。算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了吧。
2
关于拒绝在马桶上厕所的问题
总之,我们要理解,孩子们最后都会像我们一样学会上厕所的。只是这个过程可长可短,有耐心面对就好了。
无论是只在尿布里便便,还是上厕所的时候不允许观看,都是孩子在学习上厕所这件事情上的个人的理解问题而已,对于各种过程中出现的小怪癖,真的没必要大惊小怪。不是特别大的原则问题,尊重他们的选择就好。
我们也有好长时间拒绝去小马桶便便,必须要带上尿布来解决,唯一值得分享的心得就是允许她这样做,顺应孩子需求,而某一天她就会要求在小马桶上来解决了。只要家长不要过度干预和焦虑,孩子们都能好好的学会上厕所这件事。真的,请放宽心吧。
关于男孩子站着尿尿和坐着尿尿的问题,我个人没经验,但是问了一些男生爸妈,真是各有各的好。如果有借鉴的,就是让爸爸们多做示范吧。
3
关于便秘的问题
在便秘这件事情上,我觉得要分两个维度。如果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生理问题,最好还是求助专业的医生。对于父母来说,可以应对的大部分不太严重,由心理问题引起的便秘。
心理问题会有很多种,比如有些宝宝有洁癖,或者新环境紧张没有安全感,都会引起长时间不排便。之前文章我也提到过孩子出国的时候7天没拉臭臭,我也是急得不要不要的。
虽然克制,但是还是不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中途我们在大排档吃饭,孩子忽然说要拉臭,当时已经第四天了,但是一到厕所,孩子就要求回去。反复两次,最终也没上厕所。
后来我反思一下,觉得当时应该是孩子有这个胜利需求,但是厕所是蹲便器,也不是很干净,她没有见过,还问我这是什么,可能是不熟悉的原因,让她没有安全感,心理抵触战胜了生理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回国的当天就拉臭了。
这么多天,排便困难是肯定的。应对的方法是在食物上有所调整。粗粮和酸奶这些食物是有很大帮助的,也就是让生理需求战胜心理抵触情绪。同时,适当的安慰和鼓励也是需要的。
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可以,让孩子建立时间太久不去厕所便便会不舒服的关联关系。但是如果已经是特别严重的便秘情况,排便特别痛苦,建议还是求助医生,不要产生恶性循环。
另外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是孩子的大便失禁,腹泻的情况除外。相信很多妈妈会在孩子的内裤上发现偶尔会有少量便便。对于小孩子,这是特别常见的情况。因为小妞并不是每天规律的大便,我偶尔也会在内裤上发现。后来看了一些资料才理解意识到这也是便秘引起的问题。
这个概率并不算低,10岁以下的孩子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在1%-2%左右。有些父母会责骂,有些家长可能会选择忽视。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比如五六岁已经会自己擦拭的,可能是清洁不干净引起的,更多原因是由于孩子便秘产生的。
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孩子长时间没有排便,结肠的肌肉和神经会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出现轻微的失禁,尤其要对因此责骂孩子的父母说,孩子并不是故意的,大部分时候,他们并不知情。
因此,在这里特别提出来,是希望大家意识到,早发现早干预,轻微的便秘通过改变饮食结构来调整,不要等到严重的时候再去想办法解决。
以上是能想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案。
如果过来人有更好的方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出来。
总之,希望每个宝宝都能顺利度过这些吃喝拉撒时的小问题,茁壮成长!
感谢你的阅读,
欢迎转给有需要的人。
----
也许会有帮助
----
小国王,请上马桶宝座|如厕训练用品+详细步骤+辅助绘本全推荐
转给有需要的人就好~
赞赏
人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呀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