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9月8日头版头条报道)
望城区茶亭镇涌现出一名全国道德模范、两名中国好人、一名湖南好人,两万多名学雷锋典型和志愿者望城有个“雷锋窝”长沙晚报记者唐薇频朱华“洪水中,是谁保卫了我们的家园?”“雷锋!”长沙最北端的望城区茶亭镇,有着长沙市第二大堤垸——苏蓼垸,那是曾让省、市领导和望城人在汛期高洪水位时日夜担忧的万亩大垸。年抗击超历史特大洪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已经过去两个月,记者重访这片遭遇洪水洗劫却依然完好的热土时,一位年轻的妈妈正牵着女儿,一边走一边对话,稚嫩的童音在青山绿水间回荡。
“雷锋在哪里?”记者举目四望,寻找“雷锋”的身影。热情淳朴的村民们围了上来,向记者道出他们心目中的“雷锋”:
“雷锋”是新上榜的湖南“敬业奉献好人”、年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苏蓼垸堤委会主任姚建刚!如果不是他这个“土专家”舍生忘死,连续五天五夜在大堤上带头抢险,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住大堤,他日夜操劳,累倒在大堤上,老姚就和当年雷锋一样“傻”呀!
“雷锋”是茶亭镇党委书记郑波!险情出现时,他担任敢死队队长,在江心又大又急的漩涡中,抢险堵涌。
“雷锋”是大龙村任劳任怨的憨支书李新民!他的家就在黄龙水库下面,黄龙水库漫水时他家首当其冲。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仍守在最险的金钩寺段夹河堤。
“‘雷锋’不仅出现在抗洪的时候,平时也有很多。”“茶亭是周美玲的家乡,我们这里出了一个全国道德模范、两个中国好人。”
……
访灾后重建访出了一个“雷锋窝”,让人内心震撼。放眼茶亭,青山依旧,美丽依然。姹紫嫣红的花海中,记者恍如看到了55年前牺牲的共和国普通士兵——雷锋。他欣慰地微笑着,深情地凝视着和自己一样傻傻的、美美的家乡人。
危难时刻的脊梁:
“不怕死的跟我来”堤内一片柔情似水,堤外一派田园风光。眼前的万亩大垸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苏蓼垸,传说这个垸子因为长满紫苏和蓼草而得名。湘江从这里滔滔北上流向洞庭湖,沿河堤岸长达1.8公里。见到此情此景,谁又能想象60多天前的惊涛骇浪?7月1日,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水袭来,超警戒水位近米的洪水,使湘江大堤周边时时险情不断。苏蓼垸内居住着的一万多居民黯然神伤,步步回首地撤离了垸子,他们想:这一回,大堤肯定保不住了,美丽的家园啊,三万多亩就要收割的稻子啊,鸡鸭鹅猪和鱼塘啊,都保不住了!可是,苏蓼垸保住了!从7月1日到7月6日,这里的干部和守堤的群众、人民子弟兵,以及志愿者多人,和洪水大大小小搏斗了次。终于,在7月9日6时,苏蓼垸退出警戒水位。那些撤退的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回家了,他们站在大堤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庄稼毫发无损,树木茂密葱茏,房屋岿然不动,良田依旧在,鸡犬声相闻。人们喜极而泣。这,是一个奇迹。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创造奇迹的茶亭人吧!“不怕死的跟我来!”7月日上午8时许,茶亭镇大龙村南横渠临湘江大堤处管涵喷出3米多高的巨型水柱,如不抢修,有可能导致湘江大堤裂口。情急之下,突然有人高喊出这一句话。随即,0多名抢险队员一起跳上抢险机船,奔赴险点抢修。约中午1时,喷水被制止,险情化解。事后,有人说那一声是茶亭镇党委书记郑波喊的,有人说是副镇长熊和平喊的。问他们两个人又都说是对方喊的。“要求出院,后果自负!”56岁的姚建刚是敢死队中的一员。老姚在苏蓼垸堤委会工作了0多年,人们说他是“最懂大堤的人”。正因为如此,在这次防汛抗洪中,老姚既抓全面工作,还抓险情的技术处理和物资车辆调度。5天5夜的战斗后,他因高温劳累深度中暑,引发旧疾,昏厥在大堤上,经过数小时抢救才苏醒。当他还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手背插着输液针头,鼻腔里插着氧气管的时候,却心急如焚地喊着要出院。出院的第一天,他又带着干部群众处理了3处险情。“水位在降,老婆在生孩子。10岁的女儿又打电话要办手续,带少了钱……”坚守大堤的茶亭镇副镇长熊和平这条朋友圈一下子击中了大家的泪点。在茶亭干群绘就的抗洪群英谱中,许许多多平凡的话语和不平凡的故事,感人至深。“危难时刻,大堤就是岗位所在!”望城区委书记孔玉成说,抗洪精神,就是敬业奉献、不怕牺牲的雷锋精神。在年抗击超历史特大洪水中,望城区有效处置险情共计00余次,其中较大险情15次,望城在这场特殊的“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8月8日,望城区被评为年全省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凡人善举的力量:
“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雷锋”不仅仅出现在危急时刻,更在润物细无声的日常里。“人为什么活着?”“为了爱!”“孝老爱亲”中国好人向铁梅说。她是一位普通的茶亭媳妇,但她身上却有着令人动容的大爱:爱自己的父母,爱老公的父母,爱别人的父母,这些她都做到了。弟弟突发车祸,瘫痪以后,大便失禁,她每天戴上手套帮弟弟抠出大便;弟弟不幸去世后,她还将弟弟的女儿长期带在身边上学,负担所有费用。东城社区书记姚罗华说,活着就是奉献,“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十年前的茶亭镇静慎村是个贫穷落后的山旮旯。现在,静慎村成了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两型”建设示范村,和慎家桥社区合并成了东城社区。走进这里,可以看到,清澈的小河绕村而过,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被绿树繁花掩映,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巨变的背后是因为来了一个雷锋式的“傻书记”——姚罗华。“十年就干了两件事,一是淳化民风,大家都来学雷锋当乡贤,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共同致富。”姚罗华原本在城里承包多项工程,事业已经小有成就。那年,他带着小车来到村部决定回村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并定下一条规矩:不要村里一分钱补助,人人都以为他是傻了。现在,姚罗华用社区的巨变回答了人们的质疑。把时针拨回去,我们会发现:雷锋精神,早已成为流淌在茶亭人血脉中的基因,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雷锋。“每个人都要凭良心做事,见死不救的事我做不出。”年7月0日下午,一辆满载钢筋水泥管子的大货车一头撞进了路边经营烟花鞭炮的门面内。摩的司机郭德高迅速跑了过去,关闭了电路总闸,防止电线短路引发起火,紧接着又冲向大货车,准备营救卡在驾驶室里的人。这时房屋垮塌,掉落的水泥块瞬间将大货车和郭德高整个埋了!经过抢救,郭德高的性命保住了,但是下半身基本瘫痪,目前仍生活不能自理。年5月日黄昏,当目睹同村的3岁小男孩周周懵懂地向马路中央跑去,即将被一辆满载砂石的大货车撞到时,千钧一发之际,周美玲快步冲上前,救下了小男孩,而她的左脚却被无情碾压。当人们问她,“你为了救别人,自己的腿受重伤,你觉得值得吗?”她坚定地回答,“值得啊,因为我救下了一条人命!” 鲜为人知的是,小美玲的家,离“见义勇为”中国好人郭德高的家,不到米。出了雷锋学雷锋,茶亭,出了一名全国道德模范和两名中国好人、一名湖南好人,涌现出两万多名学雷锋典型和志愿者,占到全镇总人口的近0%。茶亭人是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一份情感来守护,一大传统来传承,一种习惯来延续!“茶亭镇拥有‘学雷锋、当好人’的深厚土壤和浓厚氛围。”望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建刚由衷点赞说。永恒的召唤:
“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雷锋精神是永恒的。55年前,普通士兵雷锋,用岁的年轻生命,谱写出一曲绚丽多彩的旷世绝响——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它发散着,升腾着,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激荡在全民精神家园的神圣殿堂……哪里是第一个音符的起点?湖南望城,雷锋的家乡。雷锋的家乡,怎样让雷锋精神在传承中熠熠生辉,茶亭镇“雷锋窝”现象又是怎样炼成的?答案在于无处不在的雷锋文化。在茶亭,雷锋精神是这样温暖而具象:有时,他叫“雷锋车队”“雷锋超市”;有时,他是一群在教室里大声诵读《雷锋日记》的中小学生;有时,他是一个个在岗位上践行“两学一做”的党员;有时,他在搀扶盲人过马路;有时,他在为贫困孩子送去哪怕是几块钱的温暖;有时,他叫“志愿者”“义工”。在这里,一辈子的坚守令人敬仰,一年的善举、一瞬间的善行也同样可贵。答案在于创新关爱机制,形成正向效应。“很多人来看我帮我,我不后悔当初的举动。”小美玲如今升入了中学。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经过数次手术的小美玲如今已经可以穿上大码鞋子四处走动了,她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能穿鞋子后笑容更开朗了。行动不便的郭德高开了个文具店,因为茶亭镇政府的帮扶,现在两口子维持生计不成问题。“好人不吃亏,好人有好报!”定期回访,关心帮扶,着力解决先进典型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切实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正是望城区、茶亭镇以雷锋精神为引领,坚持不懈地关爱好人、善待好人,推动形成了学好人、做好人的正向效应。把学雷锋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把是否践行雷锋精神,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把学雷锋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将《雷锋日记》列为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必读内容;把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渗透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美丽乡村、精准扶贫、民生改善、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在好人层出不穷的茶亭,“傻子精神”成了金字招牌、宝贵财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迸发,短短几年时间,从相对贫困落后的乡镇,崛起为省会长沙的旅游名镇、美丽乡镇、经济强镇。桃花江是个“美人窝”,擦亮的是一张景美人美的城市名片;长沙城南有个“戏窝子”,唱响的是一张湖湘传统戏曲文化名片;望城区茶亭镇出了个“雷锋窝”,打造的是一张雷锋家乡道德高地名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茶亭镇的“雷锋窝”现象充分诠释了“种子的力量”!
(长沙晚报9月8日A-A5通版报道)
雷锋式的好干部姚建刚,雷锋式的好支书李新民、姚罗华,雷锋式的好男人郭德高,雷锋式的好媳妇向铁梅,雷锋式的好孩子周美玲,还有无数雷锋式的茶亭人,茶亭的雷锋一串串、一群群。
茶亭是个雷锋窝子。
助人为乐、大公无私、顾全大局、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坚守岗位,人性的种种美好在茶亭蔚然成风,人生的种种大爱大义大担当大情怀在茶亭灿烂盛开。
茶亭是块道德宝地。让我们走进茶亭的山水中、茶亭的历史中、茶亭的学校里、茶亭的寻常人家,去探寻这个雷锋窝子的秘密。
“雷锋窝”的秘密长沙晚报通讯员何宇红记者朱华茶亭风景优美。茶亭水库碧波荡漾,映着周围的九峰山,山水倒映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个地方早就成了长沙的露营宝地,每年夏天,水库边架起各种各样的帐篷。“五彩茶亭,四季花海”,最近十几年,望城大兴美丽乡村建设,茶亭是最美乡镇之一,爱美的茶亭人让家乡一年四季鲜花不断,五一小长假和国庆期间,茶亭游人如织。走进茶亭,你一定会被一座奇塔吸引,那是“惜字塔”。“惜字塔”是古时人们焚烧写满墨迹的纸张的地方,砌一座专门的塔来焚烧字纸,可见这里自古以来就对文化充满了敬畏和尊重。已有两百年历史的古塔上长了树,树塔相生相守和谐共处。正是因为有美丽的山水、古塔、鲜花,茶亭人的心灵有了美好的投影,少了世俗的污染,少了随波逐流的势利。翻开《茶亭烟云》,发现茶亭自古就是文化底蕴深厚之地。历史风流人物无数的茶亭镇紧靠书法家欧阳询的故乡书堂山,村民一般都能写毛笔字、打算盘。谁家有红白喜事,签到时客人都拿着毛笔潇洒地签上大名;喝酒兴起时,村民当场作诗当场吟。茶亭还是早期革命领导人郭亮烈士的故乡。郭亮纪念园是党员教育基地,也是学校的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这里都会举行扫墓活动,秉志奋进,缅怀先烈,不忘历史。据《茶亭烟云》记载,茶亭的革命烈士还有李灿英、胡绩熙、郭福生、谭天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传说将先烈们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镌刻到了茶亭人的骨子里,让他们在砥砺奋进之余,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茶亭的学校都有一面吸引人的雷锋墙,周美玲所在的西华中心小学的雷锋长廊长约0米,雷锋叔叔的日记成了随处可见的风景。孩子们在校园惬意散步,驻足在一个个雷锋故事里;在游戏的瞬间,一回头就能看见雷锋的笑脸。从小耳濡目染,难怪周美玲的笑容如此灿烂可爱。行走在茶亭镇的乡间村落,满是和谐喜乐。男人在土地上劳作,在城镇打工;女人操持家务,手捧一幅“家和万事兴”的十字绣穿针引线;孩子上学,老人在家里听戏、下棋、写毛笔字、写古体诗,怡然自乐。茶亭民风淳朴,传统的孝心文化在这里得到弘扬。茶亭有几个村是中华传统文化孝心示范村,每年一批批“最美婆婆”“最贤大嫂”“最美媳妇”“最美指导员”在这里涌现,大家都想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传统文化蓬勃兴盛。在这里,每个村都有文艺队。01年茶亭镇办了一台春晚,二十多个节目很是精彩,表演间隙,还给“最美媳妇”“最美婆婆”“最美家庭”颁了奖。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组上的女指导员信心十足地上台,准备脱稿发言,结果讲了一个开头就全忘记了,一阵手忙脚乱后才发现,稿子被她放在了台下。看到此景,大家忍不住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这时,她像一阵风一样冲到台下,找到稿子跑回台上,从从容容地用茶亭普通话念完,整个过程不亚于一场小品。虽然历经挫折,她依然坚持把稿子读完,如此认真,如此执着,如此可爱。灵秀山水点点滴滴的美丽浸染,传统文化丝丝缕缕的润物熏陶,革命烈士英雄故事反反复复的种子撒播,雷锋精神春风化雨的心田滋润,望城区“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的道德循环在茶亭得到了最完美的传承。年的洪魔被成功赶走了,这是淳朴善良的茶亭人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胜利,这是雷锋精神大放异彩的胜利,这也是上天对茶亭这个雷锋窝子的眷顾和垂爱。傻傻的茶亭人,美美的茶亭人,雷锋是茶亭不老的精神偶像,茶亭是望城暖暖的雷锋窝子!
抗洪处险不怕死
郑波茶亭镇党委书记,苏蓼垸抗洪敢死队队长
“不怕死的跟我上!”7月日8时,面对一处危及垸内数千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万亩良田的凶险管涌,郑波没有过多考虑,振臂一呼,主动登上小舟,带头去江心堵管涌。在他的带动下,0名党员群众站了出来,组成堵管涌的敢死队。
当时,茶亭镇大龙村南横渠临湘江大堤处管涵喷出高米多的巨型水柱,而出水口在离堤岸米一处被淹没的平顶机房下面。平顶周围已形成一个大漩涡,只能搭乘小舟运输卵石和棉被去堵住机房下的洞口,漩涡加上洪水,危险万分,谁敢上?危急时刻,已连续作战8小时的郑波主动担任处险队长,率敢死队迎难而上。13时,喷水止住,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大型险情处置总负责人,他时刻冲锋在抢险第一线,组织各界力量余人次,成功处险多处,确保了一线大堤安全。水漫家门不进屋
李新民茶亭镇大龙村党支部书记,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的“憨”支书“关键时刻,我怎么能不坚守呢?我回去了大家的心怎么能安稳?”李新民是大龙村村支书,抗洪期间他带头组织了不怕死的抢险队,一直坚守在大堤上。而李新民的家就在黄龙水库下面,如果水库漫水,他的家第一个被淹,有人善意地提醒他回家一趟,他一口拒绝。7月日凌晨,在特大暴雨的袭击下,撇洪渠撕裂了一个30多米长的口子,如果不能堵住,洪水将淹没苏蓼垸,李新民连忙组织人员修筑子堤。00多吨砂卵石灌袋下沉、多平方米彩条布铺设下去,连熬两个通宵后,洪水终被挡住。就这样,直到洪水退出警戒水位,李新民才回家。大龙村是省定贫困村,李新民当上村支书后,一心一意谋发展,带着全村人一起养龙虾、绿壳蛋鸡,确保年底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他还倡导大家白喜事不放鞭炮,倡导不搞生日、乔迁等大吃大喝的事情,既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环保型节约型村庄的建设。孤儿的“婷妈妈”
戴婷望城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湖南省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长沙市红十字会五星级志愿者爽朗的笑声、清脆的嗓门、利落的短发……在如火如荼开展灾后自救的望城大地上,不少受灾群众认识了性格外向、总是给他们送去温暖的茶亭妹子戴婷。带着众多志愿者,她奔波在受灾一线,送物资送关心。
“人生在世,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能够帮助到别人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戴婷年开始在湖南省新晃山区开展扶贫助学活动,01年担任望城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支持并带领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扶贫助人,走出了一条志愿服务的奉献之路。在她的带领下,志愿者关爱孤寡老人和抗战老兵,帮扶困难户,资助特困孤儿。她参加了望城区第一中学“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的助学活动,至今已经资助了十几个贫困学子。她还坚持资助特困孤儿,仅在新晃侗族自治地区资助的就不少于30名,孩子都亲切地称戴婷为“婷妈妈”。最美少年有担当
周美玲茶亭镇望一简文学校学生,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我觉得把小弟弟从车子前救下来,只是一件很平凡的事情,因为我当时就想着如果小弟弟的爸爸妈妈失去了他,一定会很伤心。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叫做本能。”年5月日傍晚,一名年仅3岁的小男孩冲向十字路口想穿过道路返家,接近路中心时,一辆大货车从侧面疾驰而来。紧急关头,周美玲毫不犹豫地冲向小男孩,奋力将他扯回来,自己却因为没有及时爬起来,被大货车撞上,左小腿多处严重受伤。她被授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刘云山同志称她为“雷锋家乡小雷锋,最美小少年”。冲在抗洪最前线
姚建刚茶亭镇苏蓼垸堤委会支部书记、主任,抗洪英雄,获评“湖南好人”“我想早点出院,回到大堤上去。”7月6日,医院病床上,望城区茶亭镇苏蓼垸堤委会主任姚建刚几次提出,他放不下苏蓼垸长达1.8公里的湘江堤岸,放不下垸内万余名居民和两万亩田地的安危。自启动防汛以来,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的姚建刚一次又一次冲锋在前。他说得出,也做得到。56岁的他连续作战,5天5夜没有下堤,处理了多处险情,每天只睡1个小时左右。7月日中午,由于疲劳过度、重度中暑,诱发了高血压、肾炎等老毛病,姚建刚累倒在了湘江大堤上。在医院抢救过来后,老姚不顾医生反对,又回到大堤上。在“湖南好人”7月榜单上,姚建刚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8月获评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十年助学不间断
余平广长沙恒广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省零担货运协会会长
“‘奉献爱·传播爱’湘西助学行第七季正式启动啦,定于8月1日—3日到湘西古丈、保靖等地区,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方式,深入现场走访受助学生家庭……”日前,余平广在朋友圈里发出的号召得到了众多点赞和支持。
在外创业的余平广身上,有着茶亭人的大爱大义、热情豪爽。每年8月,余平广都会组织爱心人士奔赴湘西,开展“奉献爱·传播爱·湘西贫困学子爱心助学活动”,活动自年至今从未间断,并从10年前的个人微爱发展至多家企业同心联盟献出爱心。活动每年资助贫困学生近名,为学生送去书包、文具、书籍等,资助办公用品近5万元,资助贫困学子学费从元到元不等。据了解,公司股东团队、员工每年资助学生30多名,余平广个人资助学生十余名。建设乡村新乡贤
姚罗华茶亭镇东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年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我承诺为村里服务10年,现在诺言已经兑现。”姚罗华是地地道道的雷锋傻子精神的传承者。
9年前,在城里做工程已小有成就的姚罗华决定回村做村支书,并定下了一条规矩:不要村里一分钱工资,他要带领全村人和谐文明致富。刚接手时,村里一条水泥路都没有,姚罗华一边筹措资金,一边带领全村党员义务投工投劳,8年时间为村里新增道路66.7公里;带领村民发展花卉苗木、辣椒产业、红薯粉等生态农业产业,让村民共同致富。乡贤在农村社会中的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促进发展等作用被姚罗华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广场”上竖着一张“乡贤榜”,“乡贤塘”上架着“乡贤桥”,旁边是郁郁葱葱的“乡贤林”、崭新笔直的“乡贤路”……在东城社区漫步,处处可以看到乡贤的印迹。姚罗华正是返乡建设美丽乡村的新乡贤。孝老爱亲不言累
向铁梅茶亭镇东城中学教师,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孝老爱亲好人”“我必须得这样做,才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说这话的向铁梅是婆家的好媳妇、娘家的好女儿,更是弟弟的好姐姐、邻里的热心人。向铁梅是望城区东城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年,丈夫的奶奶瘫痪在床,她抽空就帮老人喂饭、梳洗。远在桑植的父亲上山砍柴摔断右手、母亲用机器剁猪草不小心切断手指,她和丈夫连夜赶回,在医院尽心守护多日。年1月,弟弟突遇车祸,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她把弟弟接到长沙医治,课余就为弟弟擦身按摩、换小便袋。弟弟出院回桑植后,她每逢节假日便带着导尿管、消毒液、抗菌药等回桑植探望,往返近千公里。几十年来,向铁梅从来没有与公公婆婆生过意见红过脸,左邻右舍都夸她是个好媳妇。见义勇为不后悔
郭德高茶亭镇戴公桥村村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当选“见义勇为好人”“每个人都要凭良心做事,见死不救的事情我做不出来。”郭德高原本是一名摩的司机,年7月0日发生的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天13时50分许,一辆满载电线杆的重型货车在长湘公路上行驶时,不慎冲入戴公桥村路段经营花炮生意的戴某家门面内。住在旁边的郭德高立即关闭了戴家的电路总闸,以防电线短路引起烟花爆炸。随后,郭德高又冲去救助被卡在出事车辆驾驶室里的一名妇女,这时墙体突然倒塌,将他埋在瓦砾之中。从此,他的生命里留下了永远的伤痛:脊椎断裂导致大小便失禁,下肢多处肌肉失去知觉,行走不便。但他说:从不后悔。
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袁云才望城区茶亭镇涌现了万多名学雷锋典型和志愿者,占全镇总人口的近0%。这样的数字很有说服力,它让人想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确,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域来说,某种技艺、某种文化、某种风尚,往往能够在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中形成叠加效应和集聚效应,进而成为一种现象。任何一种风尚的形成都有一个长期过程,“雷锋窝”也不例外。在此过程中,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正是茶亭镇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雷锋精神才更好地落地生根,并在社会上树立鲜明而又牢固的风向标,形成“出了雷锋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的良性循环。可以说,“雷锋窝”的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一颗雷锋精神的种子,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大成树,聚成森林,带来清新的空气。愿我们都向“雷锋窝”的种子们看齐,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来感染他人,营造“雷锋窝”一样的道德高地、文明沃土。本版文字:长沙晚报记者朱华通讯员彭阳(除署名外)本版供图:长沙晚报记者陈飞余志雄茶亭镇政府本版绘图:吴志立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