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研究的结肠直肠外科顾问医生陈光伟副教授说,他之前在一些中国网站上发现,当地有中医通过针灸治疗排便失禁问题时,所刺激的穴位与骶神经刺激术所刺激的位置不谋而合,这促使他决定展开临床试验来了解,能否通过针灸疗程改善病人漏便问题。
生育、手术创伤、老化等都有可能导致大便失禁,现有的一些治疗方案虽能有效解决,但昂贵的手术费并不是人人都负担得起,更何况不少病人并不愿意动手术,医院展开研究,探讨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来改善病人漏便问题的可能性。
这项时长三年的研究由医院结肠直肠外科顾问医生陈光伟副教授领导,参与研究的中医药机构为新加坡中医学院。
陈光伟日前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医院一年一般会看多名面对漏便问题的病人,其中80至人的情况较严重,一个星期面对至少一次排便失禁问题,须接受治疗。”
目前,医院对漏便问题有两种治疗方案——非侵入性和侵入式治疗方案。
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案是通过10个星期的机能反馈疗法,锻炼尚未受损的膀胱括约肌。这个方法治愈率为50%,即半数接受这种物理治疗的病人,能将每星期漏便的次数减少约一半。
侵入式治疗方案方面,除了能动手术修复受损肌肉外,也能通过名为骶神经刺激术的疗法,将一个细长的仪器插入下背,借由起搏器传入低强度电流,刺激控制排便的神经,继而强化肌肉功能,控制排便。这个方法的治愈率高达80%,但费用却相对昂贵,光是仪器的收费就超过1万元。
陈光伟说:“我之前在一些中国网站上发现,当地有中医通过针灸治疗排便失禁问题时,所刺激的穴位与骶神经刺激术所刺激的位置不谋而合,这促使我决定有系统地展开临床试验,来了解能否通过10星期的针灸疗程改善病人漏便问题,并与现有的机能反馈疗法进行中西医非侵入性疗法对比。
目前已有10名面对较严重漏便问题的病人加入这项研究,陈光伟的目标是在接下来三年,每年邀请0至40名病人加入。面对较严重排便失禁问题的病人,可致电询问研究详情。
这个项目,是其中一个在去年初结束的中医药科研津贴计划第二轮征集活动中获卫生部赞助的项目。
政府是在年推出00万元的中医药科研津贴,并在去年为这项计划再拨款万元,鼓励各机构展开更多研究项目。
医院研究用针灸舒缓脊椎关节炎病痛包括大便失禁研究在内,卫生部至今已拨款支持九个由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团体和高等学府携手进行的科研计划。每项计划可获最多75万元拨款。新一轮的项目征集活动已从即日起展开,截止日期为6月0日。
由医院风湿病与免疫学顾问医生方永成领导的针灸改善轴心型脊椎关节炎(AxialSpondyloarthritis)研究,是另一个在第二轮中医药科研津贴计划征集活动中获得赞助的科研项目。参与研究的医院。
患上轴心型脊椎关节炎的病人一般会面对脊柱僵硬、行动受限等问题。每年因这种疾病前来医院求医的病人,人次达至人左右。
这种疾病无法痊愈,一般只能靠物理治疗与药物如非类固醇消炎药,来延缓病情恶化及减轻痛楚。然而,有约四成的病人在服用这种药物后病情并没获得改善,因此医生只能给予他们更昂贵的生物制剂(biologic)药物。
方永成说:“有研究显示,针灸能舒缓骨性关节炎病人所面对的疼痛问题,因此我们就想举一反三,医院合作展开研究,来了解针灸是否也能有效改善心型脊椎关节炎病人所面对的痛楚。”
医院的洪湘菱医师透露,参与这项研究的病人将会在医院接受五个星期总共10次针灸治疗。每次治疗为0分钟,主要是针对疼痛部位如颈部、背部与腰底等行针。
至今已有三名病人参与这项研究,团队的目标是邀请名病人参与这个科研项目。面对较严重轴心型脊椎关节炎问题的病人,可致电询问研究详情。
-摘自联合早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