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新报》报道,1月下旬,记者从天津市大肠癌筛查项目办公室了解到,从年开始的大肠癌筛查已经有6年了,以3年为一周期进行筛查,年是第二个周期的最后一年,筛查了60万天津市常住居民。
医院为其中多高危人群进行了肠镜检查,发现肠道病变多例,肠道息肉近例,大肠癌52例,早期15例。相对于第一个周期的3年,人们的接受程度增加了一倍。该院副院长、肛肠疾病专家张伟华教授告诉记者,筛查进行了6年的一系列数据显示,天津市民的健康素养在提升,对肿瘤早诊早治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谓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
在我国,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3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死亡率居第5位,居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之后。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
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早期确诊的比例仅为5%~10%,60%~70%的结直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
所以,来慢病界的朋友一定要向天津市民学习,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提高结直肠癌预防意识。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说了:癌症嘛,万一得了就切;肠癌就把肠子去掉一截儿,照样活得很好。我就认识XXX,人家胃癌切了一半胃,十几年了,现在过得好着呢......
PS:如果你觉得,得了癌症只是挨一刀的事,那小编只能说一句tooyoung,toosimple,toonaive......
来,我举个栗子你看——
搞胃肠外科、肛肠外科的人都知道,对结直肠癌而言,以直肠癌的治疗更为棘手。
为什么呢?因为直肠位于整个肠道的末端,与肛门相连。直肠癌一般长在距离肛门边缘3~15厘米处,低位的直肠癌距离肛门更近。如果直接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就必须切断直肠。这对直肠周围的神经也会有影响,影响肛门周围的括约肌功能,造成一些患者手术后不能保留肛门,需要做造口手术(也就是术后在肚子的左下方开个口、挂一个粪袋,通过这里排大便)。有些患者即便能保肛,但控制排便的能力会受到影响,经常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有临床报道称,处于局部进展期的直肠癌,单纯手术切除后局部复发的比例最高能达到32%,也就是有1/3的人手术切除以后出现局部的复发。局部复发相当于重新长了肿瘤,很容易侵犯到周围的脏器,包括膀胱、精囊腺、前列腺、子宫、阴道等等。如果直肠癌侵犯骶前软组织或骶骨,还会引起会阴部频繁的剧烈疼痛,有时对此类患者在做全盆腔清除的同时,还要对4~5段骶尾骨进行凿除。
如果觉得太专业,没看懂。那就留意这几个关键词句——
肛门切除,今后肚子上外挂一个粪袋;
肛门保留,以后可能经常大便失禁;
一旦直肠癌复发,容易转移到膀胱、前列腺、阴道等部位。
要想避免上述痛苦和麻烦,办法主要有两个。
1早筛查
由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增生性病变到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是一个10年以上的过程,因此给了我们预防的机会。早筛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最主要方法。只要发现得早,从癌上来讲90%都可以治愈。具体来说,早期筛查分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有结直肠腺瘤病史、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者,都属于高危人群)两种情况,可按照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版》要求进行。
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1.年龄50~74岁,首次筛查者要进行高危因素问卷调查,再做大便隐血检测(阳性者做结肠镜检查)。
2.后续筛查时,每年至少检查1次大便隐血检测(阳性者做结肠镜检查)。
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
1.应每年参加结直肠癌筛查。
2.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其间隔不应大于5年。
2
早预防
结直肠癌与生活方式改变有着密切关系。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喜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等均有关系。饮食不当的突出特点是糖、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等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等明显缺乏。据统计,7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与生活习惯有关,且66%~78%的结直肠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联合形成的《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年)》,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十字花科类蔬菜可防癌
十字花科类蔬菜作为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之一,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比如卷心菜、花椰菜(菜花)、绿菜花(西兰花)、大白菜、小白菜、青菜、油菜、白萝卜、大青萝卜、红萝卜、水萝卜、心里美等。
2.少吃红肉和加工肉
大量医学研究表明,红肉(指牛肉、羊肉、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和加工肉类(腌制、熏烤、煎炸等肉类食品)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高风险相关。
3.远离香烟二手烟
长期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在吸烟史超过10年的人群中,结直肠癌风险随吸烟史的延长而有升高的趋势。
4.尽量不要喝酒
长期大量饮酒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国外研究人员对~年间的结直肠癌相关医学文献分析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饮酒人群结直肠癌的相对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
5.尽快减肥
肥胖是结直肠癌发病的潜在高危因素。欧洲癌症和营养的前瞻性调查(EPIC)发现,在20~50岁年龄段的成人,体重每年每增加1公斤,其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提高60%。
6.常锻炼
合理的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运动量(相当于至少每周分钟快走或75分钟慢跑)可使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左右。
往期精彩
低血糖远比高血糖危险,可能会让糖友变成植物人
尿酸高只会致痛风?没那么简单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陈伟伟: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管理
促进慢病示范区建设的经验与思考——顾学琪教授专访(四)
减盐,是否都要吃低钠盐?
文字/排版刘云丽
原创作品,转载须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