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是北方常见的一种面食,酥脆香是评价烧饼的最佳形容。在河北石家庄、唐山等地有一种烧饼,味香酥脆、外焦里嫩,又因独特的制作工艺而令人赞誉,叫“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相传元朝末年,战争连年、人们流连失所,因缺乏炊具,一个火炉匠利用废墟中的缸瓦片,将面团放在缸瓦片上,再用火烤,结果发现口味不错,酥脆可口,人们吃了反响不错。再后来火炉匠用凿穿底的水缸,架上炭火,将烧饼贴到缸内壁进行烘烤,生意很好。这之后,人们将它称作缸炉烧饼。
几百年来,缸炉烧饼经过发展也多种多样,有插酥的,加肉馅的,有圆形的、方形的、长方形的各式各样,但烘烤烧饼用的缸却依旧是陶制的水缸,只是有横放的,有竖着放的。这也侧面反映了缸的耐火、缸壁厚、传热均匀等特点保证了缸炉烧饼的独特口感。
清朝末年,唐山乐亭有个叫石老化的厨子,主营肥肉蒸包,他改进方法,将蒸包子的料陷增添佐料,包在面团,擀平,放在缸炉之中烘烤成肉馅的缸炉烧饼。石老化制作的缸炉烧饼层层皮薄,酥脆清香。其独道制方均系以缸横卧,内壁贴饼,且经外温内烘后珠联呵成出炉。一时食客蜂拥,美誉播传。
古人云:“城府千层四方方,芝麻万点心计长。奈何八挂炉中烧,纵到唇边更放香。”缸炉烧饼看似简单,要想做好其实没那么容易。从和面、拌馅、烧缸、刷缸、贴饼、烘烤等一系列步骤要做好,都是烧饼师傅在经营中日积月累的结果。烧缸时间太短,饼贴后烘烤时候容易掉下来,烧缸时间过长,又容易烤糊。贴饼也有技巧,用清水刷完缸内壁降降温,用手背托着沾好芝麻的饼向缸内壁一拍就粘在上面了,熟练的烧饼师傅可以在几分钟内将满缸贴满烧饼而烧饼不会跌落。
缸炉烧饼在缸内烘烤3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炉了。掰开里面是一层层的,嚼起来酥脆又有芝麻和烧饼的香味。再来一碗羊杂汤或者大碗刀削面就是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好了,到饭点了,我要去吃缸炉烧饼+泡面了。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