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届毕业生座谈会如期召开,毕业生敞开心扉,献计献策,思想碰撞,开阔思路。以下就座谈内容进行整理,以期持续改进,提升专业建设发展水平!
座谈宗旨:多批评、少赞扬;多揭短、少说长;多说不足,少谈优势。座谈任自由,改进为根本。
问题1:你进入工作岗位后,更愿意从事专业技术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阐述理由。
大部分同学愿意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其理由有三:学了大量的专业技术课程,有用武之地,何乐而不为;管理方面的课程非常少,不够系统,从事管理,需要重新学习大量课程;从事技术工作,更多的与机器交往,与设备交流,减少了人际交往对生活的干扰。学生也表示,在从事技术工作的同时,在人文,管理等方面加强塑造,对整个未来都大有好处。
问题2:如果让你再来一次本科回炉,你会更多的学习哪些知识?其目标是就业?考研?考国网还是其它?
有同学直接表明立场,要考取研究生,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提升竞争力,不失为一种快捷之路;有同学直接表明考国网,尤其是以“电二代、电三代”学生居多,他们选择专业,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为国网而来;相对于此,目标盯住就业的相对较少。
问题3:你感觉专业教师出专业之外,还带给你哪些素质,对你影响最为深刻?
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没有做过多的正面回答,而是剑走偏锋,提及四点问题:一是希望教师在上课时能贴近工程实际,考虑工程经济,对接需求;二是学习的相关理论课过于抽象,希望突出应用,对接生活;三是多找一些视频,帮助理解课程内容;四是在PPT上课的基础上,坚持板书应用,帮助理解推导过程。同时,学生在此问题上进行了拓展,希望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适当的融入职业规划,对专业方向进行有效的引导。
问题4:你认为我们开设的实践类课程(毕业设计、专业实习、工程训练、创新与发明)等,对你们未来发展有什么作用,有哪些更好的改进建议?
学生对实习工作意见较大,认为在现场更多的是拧螺丝、搬箱子等不够专业的劳动;自己掏钱吃饭,饮食卫生等环节不能保证;实习时间与国网考试、研究生考试冲突;实习过程学不到知识等,但也表示,分散实习可能存在自寻单位困难等问题,希望在时间上给予更多的冗余和分批,更多地满足个性需求。学生对创新与发明课程比较青睐,表示科技创新环境对自我提升有助推作用,获奖对考研面试等有明显的助推作用,但受众面较窄。
问题5:你认为班导师对你有什么影响?如果出现学业或生活上的困难,你优先选择班导师,还是找辅导员解决问题?
有同学指出,班导师和辅导员负责不同的模块,专业性的知识,找班导师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找辅导员解决。也有同学反映,班导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有同学提出建议,班导师可以带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老带新、传帮带、贯通制”等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与会老师也就此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认为这是后期导师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并就毕业生和低年级学生交流融通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由于时间关系以及同学们交流时已涉及到教师授课和专业课学习的问题,座谈引导性问答以上述5个问题为主。
最后,让同学们结合四年的大学生活,对专业提出意见和建议。主要意见建议汇总如下(根据学生建议进行适度重组和修改):
1、就业指导不够系统,希望进行系统性的、专业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就业方向;
2、入学阶段比较迷茫,希望进行早期干预和针对性的引导,帮助顺利度过迷茫期,为后期学习树立目标;
3、职业规划不够自由,希望给予更多的自由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形式,为了职业规划而规划,应付差事;
4、专业课学习中发布预习,以便前期做好准备,保证听课效率;
5、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结合;
6、专业课程多而杂,对课程体系不明确,希望通过讲解,明确课程体系,做好全局认识;
7、加强对考研、考国网的支持力度,和实习错开时间,通过教师建立官方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