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
病因:
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如细菌、病毒、真菌、非典型病原体、理化因素(放射性、胃酸吸入、药物等)。按解剖部位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按病程分为急性肺炎、迁延性肺炎、慢性肺炎。
表现:
(1)寒战、高热。典型症状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软、纳差。使用抗生素后热型不典型,年老体弱者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2)咳嗽、咳痰。早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咯出白色黏液痰或带血丝痰,1~2天后,可咯出黏液血性痰、铁锈色痰、脓性痰,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黄而稀薄。
(3)胸痛。常有剧烈胸痛,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重,可向肩或腹部放射。下叶肺炎可刺激隔胸膜引起腹痛,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4)呼吸困难。因肺实变致通气不足、气体交换障碍、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出现发绀、胸痛、呼吸困难。
(5)其他症状:少数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时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治疗:
患者除了卧床休息、大量饮水、吸氧、积极排痰外,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是抗感染。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原体治疗和经验性治疗。前者根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菌药物;后者主要根据本地区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此外,还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是否有误吸等因素,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预防措施:
(1)杜绝感冒。
(2)注意环境卫生,做好家里的卫生很重要,要随时保持居室清洁通风,搞好居室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清新,注意做卫生时尽量带着头罩,以免细菌侵入体内,引发疾病。
(3)补充身体营养。
(4)加强身体锻炼适量、合理地锻炼身体,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这不但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功能,还可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对气温骤变和寒冷的适应能力;也可多做深呼吸运动及扩胸运动来增强肺功能。
相应食谱:
(1)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多吃生津养肺的食物,宜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易消化或半流质食物。
(2)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忌食过于咸、腻的食物。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