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元素。这五种物质属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作为阐释天地万物联系的基本法则,从而形成了五行学说。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情志 怒 喜 忧思 悲 恐 开窍 目 舌 口 鼻 耳及二阴 其华 爪 面 唇 皮肤 发 在身 筋 心脉 肉 皮毛 骨
一、肝血之存库 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藏血:肝,血之存库,肝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清洁净化。肝解毒的过程就是清洁血液的过程,因此在人体里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 主疏泄: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说明肝就象树木生长一样将干净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使身体得到营养生长。 在体合筋: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血不养筋,关节活动不利,易于疲劳或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颤。说明筋的机能失调于肝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其华在爪:指甲薄而软,易脆裂,枯而无光,甚至变形。肝功能失调会导致指甲病变,反之通过指甲以上变化也可以推断出身体内肝功能失调。 开窍于目: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肝阳不足→视物不清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在志为怒:急躁易怒 在液为泪:两目干涩,流泪增多或目眵二、心君主之官 主血脉,主神明,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 主血脉:心血亏虚:心慌、心悸、面色无华。心血淤阻:心闷痛、面色灰暗。 主神明: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 在志为喜:过喜则神伤 在液为汗:动则汗多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气过盛:现红赤脸、且脸常有红晕,多现血压,血脂异常;心血淤阻:脸颊及嘴唇呈紫色,是血在脉管中循行无力,多现血脉阻滞。 在窍为舌:舌,心之苗。心脉亏损:舌面皱折、裂痕。心火上炎:舌尖鲜红。心血淤阻:舌质紫斑。心神失常:舌卷、舌强直、舌歪、言语有障碍。三、脾“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主运化,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主运化: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痰症、饮症,甚至水肿。 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出现气结,气滞→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 在液为涎:口液分泌增多,流涎。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虚胖、消瘦。 在窍为口:脾运失健:口淡无味,食欲减退;湿热困脾:口甜、口粘、口臭、口干、舌两侧有明显牙齿印;口腔症状:口中多现溃疡,溃烂或牙龈肿痛,嘴角溃烂等。 其华在唇:脾运失健:唇色淡白;脾火上炎:唇色血红;湿热困脾:唇燥褪皮。四、肺 朝百脉,司呼吸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胸闷、鼻塞、呼吸浅表、短促、咳痰、咳嗽、气喘、呼吸不畅、无力。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防御功能减退,容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皮肤易发炎,毛窍多闭塞现痤疮粉刺,肤质差,疤痕难消等肤质问题。 在志为悲:过悲则伤肺 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肺气失宣→鼻塞流涕,嗅觉失灵,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肺热→鼻塞,涕黄浊,嗅觉减退 肺燥→鼻腔干燥 肺寒→鼻流清涕五、肾 先天之本,百病之源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两阴。 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精亏损:生殖机能减退,如男子阳痿、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无性欲,易衰老,重则不孕不育。 主水:体液代谢异常,甚至水肿。 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下焦胀满,甚而失禁。 在液为唾:唾为肾精所化生。 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腿软无力,腰酸背疼,骨质疏松,易骨折,小儿发育迟缓,记忆力减退。“齿为骨之余”:小儿牙齿生长缓慢成人牙齿早脱。“发为血之余”:头发枯槁、泛黄,发质差,易断裂分叉,早脱早白。 开窍于耳和二阴:肾精不足:听力减退、耳鸣、耳聋、耳炎症、耳痒;肾气化失常:小便、大便异常,如尿频、夜尿、遗尿、尿闭,大便稀溏频繁。腑脏表里关系一、胆:与肝互为表里胆汁是从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是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帮助消化食物。二、胃:与脾互为表里上接食道,下接小肠。主要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下降”。三、小肠:与心互为表里上接胃,下接大肠。主要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四、大肠:与肺互为表里上接小肠,下端通肛门。主要功能是传导糟粕。五、膀胱:与肾互为表里位于腹下。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六、三焦:与心包互为表里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小肠、大肠、膀胱等。阴阳气血虚实中医里讲“阴”即为物质,“阳”即为能量,阴阳可以互相转化,既能量和物质可以互相转化。比如食物中的糖分,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转化为能量供给人体活动,这就是阳,如果被人体所储存,既转化为糖原,则是阴。如糖尿病人都是阴虚症状,也就是储存的物质不足,因此就消瘦。 “阴虚”即指人体必须的物质不足。“阳虚”即指人体能量不足。 “阴”在人体中代表人体中所有必须的物质,包括水分、血液、体液、糖分等各种人体组成物质。 “阳”在人体代表人体内的能量,包括气、热量、力量、可转化为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等。 “气”在人体属阳,代表能量,气虚则人体能量不足,活力不足,易疲劳。 “血”在人体属阴,代表血液,血虚则人体面色苍白无华,血液不足,贫血。 “虚”指虚症,即少,不足。人体大部分疾病都跟虚症有关;“实”指实症,即造成疾病的外邪。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方中向来有“十方九归”的说法。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