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了,虽然在意料之中,却又好像有点猝不及防。冬天的天气变幻不定,时而暖阳和煦,令人觉得宛如置身三春,惬意怡然;时而寒雨潇潇,又让人感到仿佛踏入冰窟,浑身颤抖。
公园里残叶飘落、枝条稀疏,凛冽的寒风中,鲜有游客和跑者,从而让那些开阔的地方显得极其凄清。田野中不见劳作的景象,餐桌旁却常现围炉而坐的温馨,也使得冬天不那么令人乏味。
老年人体弱多病,也畏寒怕冷,经常会回忆过往、感慨世事,古代一位诗人就曾记述了自己在寒冬时的生活感受。下面介绍金代的一首七律,字里行间透出一份悠闲自在,彰显出恬淡襟怀。
冬日
金代·刘仲尹
刁骚短发镊还生,镜里形骸只自惊。
睡枕食槃翻岁月,头风股痹识阴晴。
鸠栖任笑谋生拙,兔简难忘照眼清。
不用暖炉公库酒,试容拥被听鸡声。
刘仲尹,字致居,号龙山,金代文学家。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却从小刻苦勤奋,志向远大。进士及第后,他担任过潞州节度副使等职务,晚年辞去官职,归隐故园。刘仲尹喜欢读书,又笔不辍耕,他师法北宋的江西诗派,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不过由于生活范围所限,刘仲尹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反映客旅生涯,缺少描写劳苦大众的传世之作。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刻画细腻,描绘出诗人在隐居生活中自得其乐的生动画面。
开篇是作者的一幅自画像,“刁骚短发镊还生,镜里形骸只自惊。”刁骚是指头发稀落的模样,“镊”本指用镊子夹住或拔掉,这里引申为理发。诗人有一天对镜整装,忽然发现自己容颜苍老、头发稀疏,不觉大吃一惊。
其实衰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可能一夜过来就从少年突变为老年,只是当人们心情异常悲伤之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感觉偏差。诗人或许是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潇洒风流的情形,而今却显得须眉皓然、憔悴不堪,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
接下来继续刻画诗人的日常生活情形,“睡枕食槃翻岁月,头风股痹识阴晴。”诗人在仕途上摸爬滚打,经历了无数挫折;又在烽火硝烟中死里逃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退隐之后生活俭朴、日子艰难,他每天在枕席和食槃之间不停转悠,好像倏忽间就逝去了大好光阴。槃,本指盥洗用的木盘,也泛指盘子。
诗人上了岁数之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仅患有头风,而且腿脚经常感到麻木。痹是指由于寒湿侵蚀肢体,引起关节、股骨酸痛的症状。所以一旦天气由晴转阴时,诗人就能明显地感觉异常,几乎能够以此预报天气变化。
颈联表现出作者抱朴守拙的洒脱风度,“鸠栖任笑谋生拙,兔简难忘照眼清。”诗人说晚年生活艰难,行动笨拙,就连门前枝头栖息的鸠鸟,都经常禁不住大声鸣叫,嘲笑自己如此老态龙钟。
可是诗人却不管世人如何讥笑和调侃自己,他不仅丝毫不在意,而且还自我安慰:只要能撰写出传世佳作,让人们感觉眼前一亮,我就感到无比欣慰了!
照眼清,即清照眼,为了押韵的需要,进行了倒置,出自黄庭坚的“诗词清照眼,明月丽珠箔”,意指诗文水平高超,令人感觉清亮耀眼。
结尾彰显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不用暖炉公库酒,试容拥被听鸡声。”诗人说冬天的夜晚寒意刺骨、冰冷难熬,他虽然没有火炉烘烤、也无官酒暖身,但是他可以钻入棉被,然后一觉睡到天亮,在温暖的被窝里,惬意地聆听清晨的鸡鸣,根本不用为了生计而起早干活。公库酒,一种福利待遇,指官员们按月领取的官酒。
刘仲尹虽然名不经传,他的作品也是鲜为人知,不过这首七律却刻画细腻,真实地反映出很多骚客咏士晚年艰苦的生活。作者不惧严寒、不怕讥笑,安分守拙、苦中作乐,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悠闲自在,更彰显出作者的恬淡襟怀。#优质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