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131228/4318895.html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古诗二首》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取了两首写景名篇。《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根据古诗的文体特点,我们可以这样学习第一首: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山西省永济市有一座很有名的楼叫“鹳雀楼”,(板书)指导识记,书写“楼”,出示鹳雀楼的图片,欣赏。有一天,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这座楼,看到了非常壮丽的景色,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就叫“登鹳雀楼”。(板书“登”)根据题意,读好诗题的停顿:登/鹳雀楼。初读古诗,感受节奏借助拼音自主练习朗读,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1.识记生字。读准前鼻音尽,后鼻音穷、更、层。楼、依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如:数、搂“。2.读出节奏。师范读古诗,生感受古诗诵读的节拍和韵律,自主练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指导写字。“楼、依”是左右结构,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尽”字上部的“尺”稍扁,下面的两点对齐,上点略小,下点略大。“黄”注意三部分结构紧凑。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都看到了什么呢?出示第一、二句诗,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中写的景物有“白日、山、黄河、海”,白日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读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多媒体播放夕阳西下、黄河入海的景色图片。小结诗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作者为什么能看到这幅壮美的景色呢?自由读读第三、四句,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就是“想要”;“千里目”指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小结诗意: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结合生活实际,更直观的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和道理。配乐读,唱读,熟读成诵。学习第二首《望庐山瀑布》:出示诗题,介绍作者。1.设置九宫格游戏,复习回忆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又疑瑶台镜、疑是地上霜)2.介绍作者。说说这些都是谁的诗篇?谁来介绍介绍这位作者。3.谈话导入。诗仙李白来到江西庐山,这里有云雾缭绕的香炉峰,有雄奇壮丽的瀑布,他停住了前行的脚步,写下了这首雄浑壮阔的瑰丽诗篇。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读诗题,结合偏旁识记“瀑”:这个字和什么有关?“望“是什么意思?看什么?山势陡峭,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你觉得李白是怎样望的?(远望、遥望、仰望……)试着边做动作,边读诗题。初读古诗,认读生字在诗仙李白的笔下,庐山瀑布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古诗。自由读古诗,圈画生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将诗句读通顺。1.识记生字。看图猜字:有的字里边藏着一幅画,画里藏着字,这种字我们把它叫做象形字,出示”川“字象形图片,组词巩固识记:山川名山大川结合偏旁分辨庐与炉:庐,广字头,跟房子有关,如草庐、茅庐;”炉“,火字旁,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跟火有关,如火炉、香炉,联系生活,想一想见过哪些炉子?如煤炉、微波炉。2.指导书写。“照”是上下结构,四点底在书写的时候第一点要略向左,中间两点稍小,最后一点是长点;“炉、烟”的火字旁的捺应改成点。3.读出节奏和韵律。师范读,学生感受节奏和韵律。出示标好节奏的诗句,练一练。师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品读诗歌,感悟诗境扣住关键词,理解诗意,引发想象,体会情感。日照香炉生紫烟“生”写活了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黛色的青山做底,金色的阳光倾洒在乳白的云雾上形成了紫色的云烟。谁来读一读这美丽的画卷。指导读,读出云雾慢慢升腾的感觉。遥看瀑布挂前川谁见过瀑布?瀑布是什么样子的?看瀑布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我们来看看李白笔下的瀑布。读第二句,哪个词令你印象深刻?“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雄奇壮观。指导读,读出气势。如果根据这两句诗作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小结一、二句诗意: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好像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红日与紫烟,青山与银瀑,多美的庐山画卷,请读——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画出诗句中表示数字的词语,想一想意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dbsjby/1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