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文化园》原创,汇聚全国文艺爱好者
家乡人家的摊饭
文/王高楼
每当看到妻子用电饼铛烙饼煎饼时,就不由得想起家乡人家腊月的摊饭来。
制作摊饭的原料是米面(硬糜子面)或高粱面,工具是特制的铁鏊子,鏊子实际就是一个锅心凸起的小铁锅,加一个又厚又重的铁盖子,下面加火,做摊饭实质像煎饼子。
做摊饭首先要调面糊、发面糊。把面放入大盆或大盔里,加上开水搅成流质面糊,凉凉,再加入发面头儿,搅匀,盖苤苤捂好,保温发酵。
面快发好时,看好火炉。以前家乡人家铁炉不多,很多人家生的是泥炉,炉里烧焦炭,烟少火硬。面发好了,就可以开始摊了。取一个小盆和一把小勺,从大盆里舀一小盆面糊。再取一只碗,碗里倒少量素油,放一个麻团扎的小刷子或者胡萝卜。把鏊子架在火炉口,掀开盖子,用刷子或胡萝卜蘸一点油,在鏊子上均匀抹上一遍,以防粘锅,然后端起小盆就到铁鏊边,舀一勺面糊从锅顶浇下去,注意让面糊快慢均匀呈辐射状流到锅边。热锅凉面糊,浇下的面糊“哧啦啦”直响,盖上盖子,锅里还“滋滋”地响着,不时从缝隙里冒出热气和滴下水蒸气。
过两三分钟,估摸熟了,揭开盖子,放在一旁,一张金灿灿的摊饭出现在眼前,上面布满许多气孔,诱人的米香味直钻鼻孔。用铁匙从锅边伸到摊饭下利索的铲起,放到旁边准备好的簸箕或笸箩里,再摊下一张。上一张凉了一下,对折起来成半圆形,一个搭一个,排成一行又一行。摊饭又暄又精,松软可口,十分好吃。家里如果有小孩,开始十张八张是攒不住的,早被小孩吃光了。
做摊饭是技术活儿,发面、看火、浇面糊、估生熟,经验不足是不行的。不是浇不圆,就是粘锅了;不是夹生的,就是烧糊了。面糊稀了摊饭太薄且不好摊,面糊太稠流不下去也不行。技术好的,摊出的摊饭厚薄、大小匀称,圆圆软软,心薄边厚,里黄外焦,美观漂亮,看得人馋涎欲滴;吃到嘴里,筋道可口,满口余香。家乡习惯,谁家哪天摊摊饭,一定会挑周正好看的十张八张,送给四邻好友,共尝共享劳动果实。
聪明的家乡人民,面里常常放点儿糖精,使本来就有点甜味的米面摊饭更加香甜。高粱面(为了筋道,过去都掺榆皮面)糊里撮上盐、切上葱花,使摊饭成为咸的。一黄一苍,一甜一咸,两个口味,增加食欲。
家乡人家摊摊贩时,一般用两个炉子,两副鏊子,一个人同时照看着、轮流操作着,大大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摊好摊饭,家乡人们把摊饭整齐地码放到篓子里,包好冻到院里或南房里,随取随吃,或馏或焖或烤,再配上家乡的烩菜,地地道道的家乡饭,传统正宗的农家饭,粗粮细作的可口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又有了电鏊子,效率自然赛过古老的铁鏊子,但用电摊出的摊饭和用炭火摊出的摊饭味道是不同的,吃摊贩的怀情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本期编辑:仲阁作者简介王高楼,山西省原平市同川人,一名平凡的教书匠。笃信天道酬勤,好人一生平安!本平台属于公益平台(无稿费),致力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和文学创作!
《草根文化园》,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