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喷嚏,内裤湿了!开怀大笑时,内裤湿了!跳绳时,内裤湿了!快步跑时,内裤湿了!两人情浓意切时,小便出来了……估计很多成年女性朋友会遇到诸如此类的尴尬。中招的不止产后的妈妈,甚至还有年轻女孩、大学生等等。
截图来源于网络
这就是压力性尿失禁,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难于启齿的症状严重影响女性朋友们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独、心理障碍,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01
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很高
压力性尿失禁,顾名思义,就是在腹压增加时尿液自动流出。国际尿控协会将压力性尿失禁定义为患者在运动、打喷嚏或咳嗽等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溢出。
02
压力性尿失禁是怎么得的?
膀胱和尿道协调控制人体的储尿和排尿。尿液从膀胱经过尿道排出体外需要经过两道“阀门”,第一道阀门——尿道内括约肌,受大脑控制;第二道阀门——尿道外括约肌,与盆底肌相连,可受人体主观意识控制。
我们盆底部的肌肉像一个吊床,一端挂在耻骨上,一端挂在骶尾骨上,支撑着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控制着排尿、排便。在女性的一生中,盆底肌肉受重压和创伤的机会较多,巨大的压力可能让盆底肌肉受到损伤,导致这张“吊床”的支撑力不足。当盆底的肌肉受到损害时就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大便失禁或肠脱垂等。
造成盆底肌肉损伤的高危因素:
引发盆底肌损伤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年龄、妊娠、分娩、肥胖、便秘、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这也就解释了,为啥年轻女孩也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03
!!!怀孕、生娃易引发尿失禁
而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妊娠、分娩导致的盆底肌受损。妊娠期尿失禁的发生率约43.6%,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高达14.6%,这不是一个临时问题,很多孕产妇产后尿失禁可以持续很多年。
怀孕期间,盆底承受着长期持续的压力,容易给盆底肌造成慢性损伤。分娩时,胎儿从阴道分娩,也会给盆底肌带来挑战。
同时,若是产妇自身骨盆条件不够好或者胎儿过大,盆底肌本就薄弱,那么就容易在胎头娩出时,出现会阴撕裂,甚至因盆底肌过渡拉伸出现神经去极化造成神经无法支配盆底肌的情况。
04
患有压力性尿失禁该怎么办?
病因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治疗咳嗽/便秘,戒烟等。
盆底肌训练(又称为Kegel运动)
该方法作为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线治疗,要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能有效,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
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
持续收缩盆底肌(即缩肛运动,或者想象自己在憋尿)不少于3秒,松弛休息2-6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3次;或每天做-次。
盆底电刺激治疗
借助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通过阴道治疗头,使用电刺激作用于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Ⅰ、Ⅱ类肌力,使肌肉能自主收缩。这可不是什么市面上的缩阴产品,医院有的、专门修复盆底肌的“正规项目”。
药物治疗
包括增加尿道平滑肌的张力而提高尿道关闭压力的药物和雌激素,但收效甚微。
手术治疗
尽管手术对于大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具有长期、确定的疗效,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吊带手术:
这个手术属于一个微创手术,真正手术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它呢主要是模拟盆底肌作用,在尿道下方加一根TOT吊带,原理如下:
视频来源:CCTV健康之路
因此需由专业的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END———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爱密儿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