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应对大全~
这是一条有味道的推文!
没错,说的就是宝宝便秘:春天不适应配方奶便秘了,夏天上火便秘了,秋天太干燥便秘了,冬天宝宝积食便秘了,据说在宝宝成长的路上,它从未缺席过……
娃是爹妈心头肉呀,拉不出便便,更舍不得他用药,只好试试各种民间偏方,香蕉、蜂蜜、香油、番茄汁、肥皂头轮番上阵,宝宝受罪不说,结果还是千呼万唤屎不出来。
妈妈心疼,全家焦虑。
今天就趁此机会给大家支支招吧,嗯哼,必须的!
科普:便秘是一种病吗?
便秘很常见,但在大多数人眼里,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个症状,对这个问题已习以为常。
其实,便秘一般是指大肠末端肌肉紧张阻碍了粪便在肠道里的正常通行与排除。而大便在肠道里积留的时间越长,就会变得更硬更干,也就更难从体内排出。
据统计,我国城市儿童(12岁以下)便秘者占19.8%,也就是说,大约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被便秘折磨。
尽管常见,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被作为单独的一个疾病进行处理。
次数少,不一定就是便秘便秘:一般是指大肠末端肌肉紧张阻碍了粪便在肠道里的正常通行与排除。而大便在肠道里积留的时间越长,就会变得更硬更干,也就更难从体内排出。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排便次数少,就认为宝宝一定是便秘了。实际上,在排便规律这件事儿上,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宝宝一天要排好几次,而有的宝宝则可能几天才来一次。宝宝每天至少排便一次固然会让家长省心不少,但单单只是次数少并不能说明宝宝就是便秘了。
除了次数,我们还要观察宝宝有没有出现大便干硬、排便困难的情况。哺乳期宝宝的便便应该是柔软不成型的,而对于十八个月以上已经建立起正常饮食的宝宝,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来判断宝宝的便便是不是干硬。
如果宝宝的便便次数虽然少,但形状像图中类型三或类型四那样柔软而且成型,那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像类型一或类型二那样,那么即便天天都有,也说明宝宝是便秘了。
另外,有一种严重的便秘需要特别注意。宝宝便秘的时间长了,如果在内裤里发现有水样大便,不要以为这是拉肚子。这很可能是因为干硬的大便在肠道里卡住了,液体绕过硬便排了出来。这种情况是比较危险的,需要马上就医。
宝宝便秘的原因1奶粉冲调不当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来说,出现便秘的情况时宝妈们应注意奶粉冲调是否合理。
①奶粉冲调过浓:有的家长“心疼”宝宝,怕宝宝吃得少了,在给宝宝冲调奶粉时总是特意多加一点奶粉,殊不知这“多一点”的爱给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的宝宝会带来多少负担,冲调比例不当不仅会造成宝宝积食便秘,长此以往还会给宝宝的肾脏带来负担导致多种肾脏疾病。
②奶粉冲调温度过高:温度过高的水温会使奶粉中某些营养素失活,比如奶粉中蛋白质失活之后难以消化,也会造成宝宝便秘。
③奶粉冲调顺序不对:有的家长给宝宝冲调奶粉时没有注意冲调顺序,错误的先放奶粉后加水会导致配方奶过稠,宝宝不好消化。
奶粉本身大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相对于母乳来说,配方奶粉中各类营养素含量及其消化吸收多难达到母乳水平,且某些奶粉中糖化蛋白含量较高等原因也有可能造成宝宝便秘,故奶粉喂养相对于母乳喂养更容易发生便秘。所以给宝宝选择奶粉时可以选择有强化添加益生菌、OPO、益生元等营养元素的奶粉。
2盲目补充其它营养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已经含有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若是家长盲目的在宝宝的配方奶中加入一些营养素如钙、铁等矿物质,则易使宝宝补充过多,这些补充过多的矿物质在宝宝体内会与脂肪酸结合形成钙皂等不溶物。
宝宝的肠胃不好吸收,使大便干结引起宝宝便秘。所以妈妈们要给宝宝额外补充这些营养素时,最好是在喂奶后半小时吃,不要直接加入配方奶中。
3辅食结构不合理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常常因辅食搭配的不合理而出现便秘。
①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在《膳食纤维是人体的“清道夫”吗?》一文中提到膳食纤维有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物的体积、减少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等作用。
有的宝宝添加的辅食中偏爱肉类而少吃蔬菜,使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蠕动变缓,造成排便困难。
②脂肪摄入不足
提起脂肪妈妈们总会想起肥胖这个词,所以在宝宝的辅食中几乎不加入富含脂肪的食物,但是妈妈们应该了解的是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某些脂肪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需要从膳食中摄取,而这些脂肪酸对宝宝大脑、免疫系统等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宝宝需要的每一种营养素都应该适当给宝宝加入食用。
③食量不足
宝宝食量不足时没有便便能排出来,大便减少,需慢慢的储存到可以排出来的时间间隔较长,水分被反复吸收,大便干硬,导致宝宝排便困难。
④饮水不足
大部分宝宝不易感到口渴,也不会主动喝水,妈妈们如果不注意适当给宝宝喂水,宝宝的大便也会较为干燥。宝宝出现尿液偏黄、大便略干燥时,可以在不影响宝宝吃奶量的情况下开始适当给宝宝喂20ml-40ml水。
⑤辅食不耐受
按照我国营养协会的建议,宝宝添加辅食宜遵守从细到粗、从稀到稠、每次添加一种食物尝试3-4天后如果消化吸收良好再尝试另一种,如果宝宝食用了新增的某种食物之后出现不耐受的情况,妈妈们就可以暂时避免让宝宝吃这种食物。
4其他原因①肠道菌群失调,当宝宝肠道微生态失去平衡时也会引起宝宝便秘。
②某些疾病因素也是导致宝宝便秘的原因,比如宝宝肠道器质性病变、肠道畸形等,宝宝长期反复腹泻妈妈们需要考虑是否为疾病因素,及时就医。
③水土不服。如带宝宝出远门,很有可能因为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变化,宝宝适应性不好而导致便秘。
④情绪问题也会导致便秘,有的宝宝会因为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和惊吓而拒绝排便,便便在肠道内储留时间过长,水分变少导致便秘。
宝宝便秘误区1宝宝三天没便便,一定是便秘不一定。宝宝的排便模式各有不同,有时候我们很难直接分辨出宝宝是否得了便秘。
好比说,有的宝宝3天才拉一次便便,便便的性状却很正常,就不算便秘;有的宝宝天天有排便意识,但大便干结,造成排便困难,这就算便秘。
所以判断便秘,是以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为依据,而不是以排便间隔时间。
(如果宝宝较长时间才排便,但拉粑粑时不干燥也不费劲,那很可能是“攒肚”了,属于正常现象。)
一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因为母乳营养消化快,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少,所以会出现排便时间长的情况。
但是也由于母乳中还含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低聚糖、乳酸杆菌等成分,能帮助宝宝在肠道中分解,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所以,母乳喂养宝宝很少出现便秘。
2多喝水能改变便秘有些妈妈们知道,便秘是因为便便的水分不够,所以认为让宝宝多喝水就能改善便秘了。
关于这一点,著名儿科医生崔玉涛在某节目中点名提及:“多喝水改善便秘”其实是谣传。
其实我们水喝多了,在消化道的上半部分,基本上都被吸收了,没有一个人多喝水以后会拉肚子,所以便便中的水分,不是喝进去的水分中的一部分,而是大肠中产生的细菌败解了食物中的纤维素产生了水。
因此,宝宝便秘了,就别再逼着他额外喝水了。
3多吃香蕉可以缓解便秘不可以。事实上,缓解便秘的决定性因素是膳食纤维,水果里香蕉含有的膳食纤维并不多,一根香蕉中大概有1.2g,但含量在水果当中只是处中等水平,并不突出,甚至不如梨、猕猴桃、桃子。
而且香蕉中还含有另外一种成分:单宁,也称为鞣酸,它具有非常强的收敛作用,能促进肠道结成干硬的便便。
特别是越不成熟的香蕉,其中鞣酸含量越高。如果本身就便秘的状态,吃了未完全成熟的香蕉,不仅不利于通便,只会加重便秘症状。
而市面上很多的香蕉都是催熟的。为了方便香蕉保存和运输,一般香蕉果皮在青绿色时就被采摘下来,并非完全熟透。
通过催熟,香蕉虽然表面上看去变黄了,但吃起来口感却发涩,这种涩味就是生香蕉中含有的大量鞣酸。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里有提到:给便秘宝宝参考,少吃容易造成便秘的食物,有大米、白面包、婴儿米粉、香蕉、苹果、煮熟的胡萝卜、牛奶和奶酪都是可能导致便秘的食物。当然,食物对宝宝的影响个体差异很大。
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便秘的孩子尽量少吃米饭、香蕉以及非高纤维的小麦或面包。
4酸奶里有益生菌,可帮助通便?妈妈们都知道,酸奶里有活性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可以促进胃肠道消化、改善肠道。因此,想通过喝酸奶帮助宝宝排便。
国家公共营养师专家却提醒:想要达到需要的效果,就必须保证酸奶里面有足够数量的活菌。
市面上的酸奶有两种,一种常温酸奶,另一种是冷藏酸奶。建议妈妈们在购买酸奶时,请注意两点:
?选择冷藏的;
?选择真正的“酸奶”,而非“发酵乳”。
酸奶里的益生菌,被吃下去以后,还要存活一直到达宝宝的肠道,其实数量是微乎其微的。因此,与其让宝宝便秘时喝酸奶,不如直接口服益生菌。
5直接用开塞露,通便快?遇到宝宝便秘的情况,妈妈们往往会拿出杀手锏——开塞露。
但是用开塞露只能治标,不治本!
虽然开塞露安全无刺激,但同时,宝宝也会产生不适感,产生抵触。
而且如果宝宝一便秘就直接开用,时间长了,宝宝的自主排便意愿就会下降,可能形成对开塞露的依赖性,因此造成习惯性便秘,恶性循环。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开塞露先缓缓。
宝宝便秘可以尝试这些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DF)摄入是治疗儿童便秘的重要基础治疗方法之一,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与非可溶性两类:
■非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通过吸收水份,软化粪便达到改善便秘的目的;
■可溶性膳食纤维则经肠道菌群酵解后产生短链脂肪酸及气体,促进肠动力,达到改善目的。
但是膳食纤维摄入过多也会出现副作用,包括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腹胀、产气、影响矿物质尤其钙吸收等问题。
所以儿童膳食纤维安全摄入量建议在:0.5g/kg.d。虽需额外增加维生素与矿物质摄入,但以上膳食纤维摄入量足以维持正常排便和预防慢性便秘。
混合喂养儿童可采用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如CFOS/GOS的配方奶。
2排便习惯训练(Defecationhabitpractice,DHP)DHP是指对儿童进行有规律的强化训练,使其形成排便习惯,是重要的便秘基础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帮助孩子规律排便:
婴儿期排便为反射性排便,对儿童早期进行排便习惯训练可较快进入意识性排便,使其按时排便,生活规律化,防止便秘及大便失禁;
训练时需要注意循序渐进,训练过程以儿童为主,依据儿童兴趣,能力逐步训练,一般在27个月后开始;
可以准备便器,置于易使用位置,便器高度应使双膝高于臀部,双足可着地以便用力;
指导小儿学会排便用力方式(Valsalva技巧),学会协调肛门内、外括约肌运动。
具体训练时间,需要根据胃结肠反射安排,餐后30~60min进行,每次5~10min较适宜,注意不要出现排便时久蹲的状况。
另外,DHP过程可能遭遇失败或出现后退现象,如强忍粪便不解,这是训练中的正常现象,家长应理解并予心理支持和安慰,不必焦虑或对儿童施加压力。
3水分摄入和增加运动足量饮水和适当运动是便秘患儿的基础治疗措施,但目前并无明确证据支持,足够多的水分摄入可以改善便秘症状,因此只建议饮水量不足的FC患儿保证足量饮水,并不推荐过多摄入水分。
每日摄入水量视年龄及体重及活动量而定。
4解除粪便嵌顿的药物软化剂/润滑剂:常用开塞露,石蜡油,多采用直肠给药方法,可刺激结肠收缩并软化大便,解除粪便嵌顿,是临时性治疗措施,长期应用可产生依赖性,不宜长期使用。
石蜡油:可经口服给药软化大便,剂量1~3ml/kg.d,最大剂量90ml/d。
聚乙二醇(PEG):为容积性泻剂,进入肠道吸收水后形成柔软凝胶,可软化大便,有效解除粪便嵌顿。用于解除粪便嵌顿的PEG多为PEG,剂量1~1.5g/kg.d,可连续使用6天。
软化剂(开塞露,矿物油)与PEG均能有效的解除粪便嵌顿,但由于PEG为口服制剂,且使用更方便、易于使用,因此更作为推荐药物使用
5维持软化大便的治疗药物PEG:推荐使用的长期维持治疗药物,剂量0.2~0.8g/kg.d;
乳果糖: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安全性良好,适用于无法获得PEG的病例,推荐剂量1~2g/kg.d;
胃肠动力药物:西沙比利、红霉素不推荐给儿童使用。
PEG的优点在于可软化大便,刺激肠蠕动,达到改善FC的目的。同时它不会被结肠内细菌分解产气,也不出现类似与纤维素或其他泻剂所导致的腹胀,胀气等副作用,亦不会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国内外研究均显示与乳果糖比较而言,PEG在改善排便频率、粪便形状、以及腹痛缓解等情况都有较好的效果。
一般使用药物维持治疗最少需要持续2个月,如果需要停药,需要逐步递减。一旦如厕训练成功,可试着停止药物治疗。
总之,对于儿童便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基础治疗。
其次就是,解除粪便嵌顿,维持软化大便,保持排便的舒畅性对儿童特别重要,不要让孩子留下排便是痛苦的印象。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听信偏方,如果孩子出现便秘的情况,先去看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