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怒,是彪悍的;脾主思,是柔缓的。
当肝气太急的时候,静下来客观地思考一下,肝气马上就缓和了;当脾思而气结的时候,肝气动了,一冲而散。
所以说,肝和脾相克又相依。
当一个人肝气不舒,疏泄能力就下降了。脾胃失去了肝气的帮助,好像失去了伴侣一样,变得呆呆的(如纳呆),没有劲头工作。
这种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状态,我们叫它「肝郁脾虚」。
理论上来说,出现「肝郁脾虚」,问题既可能出在肝身上,也可能出在脾身上。
如果一个人过分地胡吃海喝,或者超负荷劳动累坏了身体,会由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而导致肝失疏泄。
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肝在拖累脾。
很多与脾相关的饮食、肌肉、二便问题,真正得以解决是通过围魏救赵的方法:去找肝。
因为肝郁一定影响脾。肝受邪气,又常常传给它最容易欺负的人——脾。
所以中医上的一句大白话:「调脾不调肝,等于瞎胡干!」
那么,肝气为什么会郁呢?
说到这个,我们不由得长叹一声:还不是因为压力大、心情差、生闷气嘛。
用中医术语来讲就是「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想要的得不到,敢怒又不敢言。
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太容易随时开心,工作上的,生活上的,还有替别人操心的。尤其是职场上的人,有时还要压抑自己,导致肝郁脾虚。
这个原因不会平白消失,它会继续存在。但我们能否通过一些中医的方法来调节呢?
能否通过身体的、物质的方法来带动精神走出肝郁脾虚的怪圈呢?
如何判别肝郁脾虚
先看下是不是真的肝郁脾虚,判断肝郁脾虚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看舌象。
△舌头尖尖的,舌边偏红,舌中间有一条或多条纵纹,好像舌头是被折叠起来一样,是肝郁脾虚的表现。
△舌质淡,舌体胖,舌尖部是圆的(水湿积聚在舌尖,使舌尖变圆),有齿痕,也是肝郁脾湿的表现。
主症
①与情绪密切相关的大便溏薄、少腹胀痛;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
次症
两肋附近胀满、窜痛;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嗳气,泛酸;肠鸣,矢气;脉弦或缓;失眠,多梦。
△主症①②③中只要有一个符合,就可以断定为肝郁脾虚。一般也会有次症相随。
肝郁脾虚怎么办?
早睡、少气、不喝酒、多运动外,艾灸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谢谢阅读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艾灸需求请按以下方式咨询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