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大便失禁病因
痔疮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医治
老年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咋办
老人大便失禁

中药综合10周搞定80分重要考点第三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http://m.39.net/pf/a_4577569.html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马上进入考点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

考点01有神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在疾病过程中,如患者两眼灵活、明亮有神、鉴识精明、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称为“有神”或“得神”。神以精气为基础,故精气充盛则神旺,而精气表现于两目比较突出。“有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末衰,即使病情较重,预后亦多良好。

考点02失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在疾病过程中,如患者表现为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菱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至神识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猝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等,均称为“失神”或“无神”。表示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考点03假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往往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患者。如原来不欲言语,语声低弱,时断时续,突然转为言语不休者;原来精神极度衰颓,意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者;原来面色十分晦暗,忽然两颧发红如妆者,都属于假神,“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应予以特别注意。

考点04神乱的临床表现和意义

即神志异常,常见于癫、狂、痫的患者。

①若表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呆滞,哭笑无常,多为痰气凝结、阻蔽心神的癫病;

②若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多属痰火扰心的狂病:

③若突然跌仆,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动,多属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的痫病。

考点05白色的面部病色临床意义

主虚寒证、失血证。若白而虚浮,多属阳气不足;淡白而消瘦,多为营血亏损。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的证候。里寒证剧烈腹痛,或虚寒战栗时,也可见面色苍白,则为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

考点06黄色的面部病色临床意义

主虚证、湿证。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考点07赤色的面部病色临床意义

主热证赤为血色。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仅颜面部潮红,则多属阴虚而阳方的虚热证。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是虚阳上越的危重证候。

考点08青色的面部病色临床意义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可见苍白而带青的面色;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为气虚血瘀所致。又有小儿高热,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见,往往是惊风的先兆。

考点09黑色的面部病色临床意义

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的病色。肾为水火之脏,阳气之根。阳虛火衰,则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血行不畅,故面多见黑色。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若面黑而干焦,则多为肾精久耗。

考点10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和临床意义

机体外形的强弱,与五脏功能的盛衰是统一的,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疾病过程中,凡形体本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即是“形盛气虚”多见于阳气不足之证;而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干焦,则又常见于阴血不足之证。如瘦削已至大肉脱失的程度,每见于精气衰竭的患者。

考点11望舌质和舌苔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望舌质

(1)望舌色

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

(2)望舌形

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齿痕舌、芒刺舌。

(3)望舌态

强硬、痿软、颤动、吐弄、蜗斜、短缩。

望舌苔

(1)望苔色

白、黄、灰、黑。

(2)望苔质

厚薄、润燥、腻腐、剥落、有根与无根。

考点12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痰涎

痰色白而清稀,多为寒证;痰色黄或白而黏稠者,多属热证。痰少极黏,难以排出者,多属燥痰;痰白易咯而量多者,为湿痰。咯吐脓血如米粥状,为热毒蕴肺,多是肺痈证;痰中带血,或咯吐鲜血,多为热伤肺络。

2、呕吐物

呕吐痰涎,其质清稀者,属干寒饮:呕吐物清稀而挟有食物。无酸臭味者,多为胃气虚寒;呕吐物色黄味芒多属肝胆有热胃失和降:呕叶物秽冲酸身,多因胃热或食积所致;吐血鲜红或暗红,夹有食物残渣,多因肝火犯胃或瘀血内停;呕吐脓血,味腥臭者,多为内痈。

3、大便

大便稀唐如糜色深黄而黏,多属肠中有湿热;便稀薄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多属寒湿;便如黏冻,夹有脓血,是为痢疾;色白者为病在气分;色赤者为病在血分;赤白相杂者多属气血俱病。先便后血,其色黑褐的是远血;先血后便,其色鲜红的是近血,

4、小便

小便清澈而量多者,多属虚寒;量少而黄赤者,多属热证。小便混油不清,或为湿浊下注,或为脾肾气虚:尿血者,多是热伤血络:尿有砂石者为石淋,尿如膏脂者为膏淋。排出物望诊的总规律是:色白、清稀者,多属虚证、寒证;色黄、稠浊者,多属实证、热证。

考点13语声变化的临床意义

(1)语声强弱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的,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的,属虛证、寒证。若发不出音,称为"失音”,有虚实之分,见于外感风寒、风热,或感邪后又伤于饮食,或妊娠末期气道受阻者,多属实证;见于内伤,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多属虚证。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机于湿浊阻滞,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所致。呻吟、惊呼等,常与痛、胀有关。

(2)语言错乱

语言错乱多属于心的病变。

①若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的,是谵语,常见于热扰心神的实证;

②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是郑声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③若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失去理智控制的为狂言,常见于狂证是痰火抗心所致;

④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止的是独语,常见于癫证,多是心气虚,精不养神的表现。

考点14呼吸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1)气微与气粗

呼吸微弱,多是肺肾气不足,属于内伤虚损;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是热琊内盛,气道不利,属于实热证。

(2)哮与喘

喘息气粗,声高息涌,唯以呼出为快的,属实喘,多为实证。肺有实邪,气机不利所致;若喘声低微息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的,属虑喘,多为虚症。

(3)与叹息“少气”,多因气虚所致;“叹息”(古称太息),多因情志抑郁,肝不疏泄所致。

考点15咳嗽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干咳无痰,或只有少量稠痰,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考点16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

呃逆、嗳气都是胃气上逆所致。呃声高亢而短,响亦有力,多属实热;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多属虚寒。若久病胃气衰败,出现呃逆,声低无力,则属危证。嗳气,又称噫气,俗称打嗝,多见于饱食后。食后嗳出酸腐气味,多为宿食停积,或消化不良;无酸腐气味的,则为肝胃不和或胃虚气逆所致。

考点17口气异常的临床意义

口气臭秽,多属胃热,或消化不良,机于龋齿、口腔不洁等;口气酸臭,多是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是牙度或有内痈。

考点18排泄物与分泌物异常的临床意义

排泄物与分泌物包括二便、肉液、脓液、带下等、有恶臭者多属实热证,略带腥味者多属虚寒证。小便臊臭,多为湿热。矢气奇臭,多为消化不良,宿食停滞。咳吐浊痰脓血,腥臭异常的,多为热毒炽盛、瘀结成脓的肺痛。

考点19恶寒发热同见的临床意义

外感表证

表现

风寒

恶寒重,发热轻

风热

发热重,恶寒轻

考点20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类型

表现

(1)阳气虚于内(阳虚则寒)

面色苍白、肢泠蜷缩、喜着衣被

(2)寒邪直中脏腑(阴盛则寒)

畏寒或病变部位冷痛

考点21但热不寒的临床意义

发热不恶寒而但恶热

(1)壮热患者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多见于风寒入里化热或风热内传的里实热证,此即所谓“阳盛则热”;常兼有多汗、烦渴等症。

(2)潮热

分类

发热时间

特征

①阴虚潮热“骨蒸潮热”

午后或入夜

五心烦热盗汗、颧未、口咽干燥、红少津。

②湿温潮热

午后热甚

身熟不扬、胸闷呕恶、头身因重、大便溏薄、苔腻。

③阳明潮热

日晡阳旧明旺时

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手足“日晡潮热"舌苔黄燥,甚则生芒刺。

(3)长期低热热度仅较正常体温稍高(一般不超过38*C)以“气虚发热”为主。气虚发热,除表现为发热日久不止和热度不高以外,还可见面色白、食少乏力、短气懒言、劳倦则甚、舌淡脉虛弱等症。多因啤气虚损,中气下陷,清阳不升,郁而为热。

考点22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是半表半里证的特征,是正邪交争的表现。

代表:疟疾特点:发有定时,寒战与壮热交替一日一次或二三日一次

考点23问汗出的临床意义

分类

病因

表现

表证

辨汗

外感寒邪

无汗

外感风邪

有汗

自汗

气虚

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

盗汗

阴虚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

绝汗

(1)元气欲脱、津液气泄的危候

(2)内热涸竭之阴津外泄之危候

大汗不止,津液大泄

战汗

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先见全身恶寒战栗,而继之汗出。

冷汗

阳虚,卫气不足,肌表不固。

热汗

外感风热/内热蒸迫

考点24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

分类

痛因

哪痛?

(1)胀痛

气滞

胸、脘、腹

(2)重痛

湿

头、四肢、腰

(3)刺痛

瘀血

胸胁、少腹、小腹、胃脘

(4)绞痛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

心、院腹、小腹、腰

(5)灼痛

火热

两胁、胃脘

(6)冷痛

寒邪

头、腰、脘腹

(7)隐痛

气血不足

头、脘、腹、腰

(8)掣痛

筋脉失养阻滞不通

肝病

考点25不同部位疼痛的临末意义

考点26口渴与饮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口渴特点

临床意义

口渴多饮

热证

大渴喜冷饮

热盛伤津

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之证。

口渴而不多饮

急性热病,多属热入营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

瘀血

大渴引饮,小便量多。

消渴

考点27食欲与食量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考点28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食物-胃-脾-肝胆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

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

口淡乏味,常见于睥虚不运。

考点29大便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

(1)便次异常:便秘、泄泻;

(2)便质异常:食物-胃-啤:肝胆4小肠-大肠。

异常表现

原因

大便先干后溏

脾胃虚弱

大便时干时稀

肝郁陴虚、肝牌不和。

水粪夹杂,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

脾肾阳虚、寒湿内盛。

泻下黄糜

大肠湿热

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

伤食积滞

老年人大便不干不稀,而只是排便困难。

气虚

(3)排便感异常

排便感异常

原因

肛门有灼热感

热迫直肠

大便滑脱不禁,肛门有下坠感甚成脱肛

脾气下陷的久泄

里急后重

痢疾

大便溏泄不爽

肝失疏泄

便色黑如柏油而大便反易

瘀血

腹痛则泻,泻后痛减

伤食

泻后痛不减

盱郁脾虚

考点30小便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尿量、尿次、排尿感异常一肺、脾、肾

(1)尿量异常

尿量异常

病因

过多

虚寒、消渴。

短少

热盛津伤、水湿内停。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

实证:湿热下注,或瘀血、结石阻塞。

虚证:肾阳不足,或肾阴亏损,津液内虚。

小便不通,点滴不出的为闭。

(2)尿次异常

尿次异常

病因

短赤而急迫

下焦湿热

量多而色清

下焦虚寒,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尿频而涩少

阴虚内热

尿频而大便硬

脾约病

次数减少

津液亏耗/水湿内停

(3)排尿感异常

排尿感异常

原因

小便时尿道疼痛,并常伴有急迫、艰涩、灼热等感觉。

湿热下注的淋证

小便后自觉空痛

肾气虚衰

尿失禁

肾气不固

遗尿

肾气不足的虚证

考点31失眠的临床意义

“不寐”

“不得眠”

原因

(1)阴血不足,阳热亢盛:心。

(2)痰火食积。

考点32嗜睡的临床意义

多见于阳虚阴盛,痰湿因滞的病证。

考点33耳鸣、耳聋的临床意义

虚实之分

(1)耳鸣

实证:肝胆火盛;

虚证:肾虚精亏,

(2)耳聋

实证:新病突发耳聋,邪气蒙蔽清窍,清窍失养;

虚证:脏腑虚损。

考点34头晕的临床意义

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可引起经络阻滞,清阳之气不升或风火上扰,邪干清窍而引发。

考点35目眩的临床意义

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六,肝血不足或气血不足,目失所养而致。

考点36月经变化的临床意义

(1)经期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经期异常变化

原因

月经先期

邪热迫血妄行、气虚不能摄血、肝郁或瘀血。

月经后期

寒凝气滞、血少、任脉不充、痰阻或气滞血瘀。

经期潜乱,行无定期(月经行期)。

肝气郁滞、脾肾虚损、瘀血积滞。

(2)经量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经量异常变化

原因

月经过多

血热冲任受损、气虚不能摄血。

月经过少

血虚生化不足、寒凝、血瘀、痰湿阻滞。

闭经

生化不足,气虚少、血瘀不通、血寒凝滞(血-少瘀寒)

(3)色质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色质异常变化

原因

淡红质稀

血少不荣,属虛证

深红质稠

血热内炽,为实证

紫暗有块

寒凝血滞

暗红有块

血瘀

(4)行经腹痛的临床意义

行经腹痛

原因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

气滞血瘀

小腹冷痛,遇暖则缓

寒凝

行经或经后小腹隐痛、腰酸痛

气血亏虚

考点37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

带下变化

原因

量多色白,清稀如涕。

啤虚湿注

色黄,黏稠臭秽,或伴有外阴瘙痒疼痛。

湿热下注

色赤,淋漓不断,微有臭味。

肝经郁热

晦暗,质稀薄而多,腰腹酸冷。

肾虚

规律:凡带下色白而清稀的多属虚证、寒证;色黄或赤,稠黏臭秽的,多为实证、热证。

考点38切脉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

1、脉诊的部位

现代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口,即切按患者挠动脉腕后表浅部位。“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分寸、关、尺三部。掌后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二部,共为六脉。

2、口脉分候脏腑

部位

分候脏腑

左手

右手

脾胃

命门

考点39常见病脉的脉象和主病

病脉

脉象

主病

浮脉

轻取即得,重取稍弱。部位表浅

表证(表实证、表虚证)

散脉

浮大无根,用力按不着。

病危(正气耗散、脏腑精气将绝)

芤脉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大失血/大汗后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部位深在。

里证(里实证、里虚证)

伏脉

较沉脉部位更深,须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至暂时伏而不显。

厥证、邪闭、痛极

牢脉

推沉取始得,坚牢不移。

阴寒积聚{癥瘕、痞块、疝气)

3、迟脉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寒证

缓脉

仍一息四至,但脉势的来去却有缓慢感。

湿邪、睥胃虚弱

数脉

“去来促急”一息脉来五至以上。

热证

疾脉

脉来急疾,一息七至以上,数而躁。

热性病极期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令人有一种软而空豁的觉,是无力脉的总称。

气血两虚,尤多见于气虚。

实脉

脉来去惧盛,三部举按皆较大而坚实有力,有力脉的总称。

主实证

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痰饮、食滞、实热。

动脉

脉来滑数有力,应指眺突如豆,但搏动的部位较小。

主惊、主痛。

涩脉

往来艰涩不畅,有如轻刀刮竹。

气滞、血瘀、血少、精伤(气血、精出问题)。

细脉

脉来如线,软弱无力,但应指明显。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濡脉

浮而细软,轻按知,反不明显,

虚证、湿证。

微脉

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心肾阳衰、暴脱。

弱脉

沉细而应指无力。

气血两虚

洪脉

即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的力量较去的力量为大。

邪热亢盛

大脉

脉形虽大于常脉,却无汹涌之势。

大有力-邪熬实证,

大无力-虚损。

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而硬。

肝胆病、痛证、痰饮

紧脉

“紧脉有力,左右弹手”,有如绞转绳索一般。

寒、痛、宿食。

革脉

脉来弦急而中空,好像按着鼓皮似的。

亡血、失精、半产、崩漏、精血内虚。

代脉

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歇止,间歇时间较长。

主脏气衰微。

促脉

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食停积。

结脉

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阴盛气结、寒痰瘀血。

考点40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主要是审察肌表的寒热、荣枯、润燥以及肿胀等。皮肤润泽的,多属津液末伤;干燥或甲错的,多属津液己伤,或内有干血。重手按之不能即起,凹陷成坑的是水肿,按之凹陷手举而即起的是气肿。

考点41按脘腹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和临床意义

(1)按脘部

心下按之硬而痛的是结胸,属实证;

心下满按之濡软而不痛的,多是痞证;

心下坚硬,大如盘,边如旋杯,为水饮。

(2)按腹部

腹痛喜按为虚,拒按为实;

症状

辨病、证

腹胀满,叩之如鼓,小便自利。

气胀

按之如囊裹水,小便不利。

水臌

腹内有肿块,按之坚硬,推之不移且痛有定处的,为癥为积。

血瘀

肿块时聚时散,或按之无形,痛无定处的,为瘕为聚。

气滞

腹痛绕脐,左下腹复部按之有块累。

燥屎内结

腹有结聚,按之硬,且可移动聚散的。

虫积

右侧少腹部按之疼痛,尤以重按后突然放手而疼痛更为剧烈的。

肠痈

考点42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病位

辨证要点

表证

浅在皮肤

发热恶寒、苔薄白、脉浮。

里证

深在于内(脏腑、气血、骨髓)

发热不恶寒、苔黄、脉数或沉滑。

考点43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寒证

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症状。

阴寒内盛,

功能减退。

热证

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大便噪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症状。

阳热内炽,

功能活动亢进。

考点44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少苔/无苔,脉虚无力等。

不足、虚弱

实证

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澹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有余、亢盛

考点45阴证、阳证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阴证

无热恶寒、四肢逆冷、息短气乏、身体沉重、精神不振、但欲卧寐、呕吐、下利清谷、小便色白、爪甲色青、面白舌淡、脉沉微等症状。

寒象

阳证

身热、心烦口渴、躁动不安、气高而粗、口鼻气热面唇色红指甲色红小便红赤、大便或秘或干、舌质红绛、脉滑数有力等症状。

热象

考点46气虚与心阳虚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共同症状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心气虚

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衰弱

面色白,体倦乏力。

心阳虚

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

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

考点47心血虚与心阴虚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共同症状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心血虚

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

心病的常见症状与血虚证共见

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

心阴虚

心的常见症状与阴虚证共见

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考点48心血瘀阻与心火亢盛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心血瘀阻

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心悸,心前区剌痛或闷痛,并常引臂内侧疼痛、尤以左臂痛厥为多见,一般痛势较剧,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时发时止,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

心火亢盛

心及舌、脉等有关组织出现实火内炽的症状。

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舌糜烂疼痛,口渴,舌红,肠脉数、甚则发生吐血、衄血。

考点49肺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肺气虚

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和全身功能活动减弱。

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周身乏力,自汗出,面色晄白。

肺阴虚

肺病常见症状的基础上伴见阴虚内热。

咳嗽较重,干咳无痰,身体消瘦。

风寒犯肺

咳嗽兼见风寒表证。

咳嗽或气喘,咯痰稀薄,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常伴有鼻流清涕。

风热犯肺

咳嗽与风热表证共见。

咳嗽,咯黄稠痰,不易咳出,甚则咳吐脓血臭痰。

燥热犯肺

肺系症状表现并见干燥少津。

干咳不痰,或痰少而黏,缠喉难出,鼻燥咽干。

痰浊阻肺

咳嗽痰多质黏、色白易咯。

咳嗽,痰量多,色白而黏,容易咯出。

考点50脾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睥气虚证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脾失健运

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

食纳减少,食后作胀。

脾虚下陷

脾气虚和内脏下垂

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

脾不统血

脾气虚的基础上出血共见

面色苍白或萎黄,饮食减少,倦怠无力,气短,肌衄,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

脾阳虚

睥运失健并伴有寒象。

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

寒湿困脾证

脾的运化功能发生障碍为基础,同时又有寒湿中遏的表现。

院腹胀满,头身困重,食纳减少,泛恶欲吐,口不渴。

脾胃湿热证

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和湿热内阻的症状。

面目皮肤发黄,鲜明如橘色,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恶油腻,恶心呕吐,体倦身重,发热,口苦,尿少而黄。

考点51肝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考点52肝胆湿热、寒滞肝脉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肝胆湿热

以胁肋部胀痛,纳呆,尿黄,红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胁肋满闷疼痛,黄疽,小便短赤,或小便黄而浑浊,或带下色黄腥臭,外阴瘙痒;或睾丸肿痛,红肿灼热。舌苔黄腻,脉弦数。

寒滞肝脉

以少腹牵引阴部坠胀冷痛为辨证要点。

少腹胀痛,引睾丸或睾丸胀大下坠,或阴囊冷缩。舌润苔白,脉多沉弦。

考点53肝风内动

考点54肾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考点55六腑病变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辩证要点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胃寒证

以胃脘疼痛和寒象同见为辨证要点

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剧痛,阵阵发作,遇寒则重,得热则缓,呕吐清水,舌苔白滑,脉沉迟或沉弦

胃热(火)证

以胃病常见症状和热象共见为辨证

胃脘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滑数。

食滞胃脘

以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为辨证要点。

院腹胀满,呕吐酸腐,嗳气反酸,或矢气酸臭,不思饮食,大便泄写或秘结。苔厚腻,脉滑。

胃阴虚

以胃病常见症状伴见阴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热、大便不调、干呕作呃,舌红少苍或无苔,脉纽数。

大肠湿热

以腹痛、排便次数增多,或下痢脓血、或下黄色秽臭稀水为辨正要点。

腹痛下利,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多弦滑而数。

大肠液亏

以大便干燥难于排出为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干燥,难于排出,往往数日一次,可兼见头晕口臭等症。脉涩或细,红少津或可见黄燥苔。

膀胱湿热

以尿烦尿急,尿痛,尿黄为辨证要点。

小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淋沥,尿色浑浊,或有脓血,或有砂石。舌苔黄腻,脉数。

考点56脏腑兼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辩证要点

临床表现

心肺两虚

以心悸咳喘与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久咳不已,气短心悸,面色咣白,甚者可见口唇青紫。舌淡,脉细弱。

心脾两虚

以心悸失眠、紗便溏与气血两虚为辨证要点。

心悸征仲,失眠多梦,健忘,食纳减少,腹胀,大便溏泻,倦怠乏力,舌质淡嫩,脉细弱。

心肾不交

以失眠,伴见心炕肾水虚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虚烦失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咽干,腰膝酸软,多梦遗精,潮热盗汗,小便短赤。舌红无苔,脉纽数,

脾肺两虚

以咳喘,纳少、腹胀便溏为主,伴见气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久咳不已,短气乏力,痰多清稀食纳减少,腹胀便溏,甚则足面浮肿。苔白舌淡,脉细弱,

肝火犯肺

以胸胁灼痛,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咳嗽为辨证要点。

胸胁窜痛,咳嗽阵作,甚则咳吐鲜血,性急善怒,烦热口苦,头眩目赤。舌苔薄,质红,脉弦数。

肺肾阴虚

以久咳痰血,腰膝酸软,遗精等症与阴虚症状同见为辨证要点。

咳嗽痰少,动则气促,间或咳血,腰膝酸软,消瘦,骨蒸潮热,盗遗精,颧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肝脾不调

胸胁胀满窜痛,易怒,纳呆腹胀便溏

胸胁胀痛,善太息,腹部胀满,肠鸣,大便稀薄、矢气多,精神抑郁,性情急躁,食纳减少,舌苔白,脉弦数。

肝胃不和

院胁胀痛,吞酸嘈杂

胸胁胀满,善太息胃脘胀满作痛,嗳气吞酸,嘈杂或呕恶,苔薄黄,脉弦

脾肾阳虚

腰膝,下腹冷痛久泻不止,浮肿等与寒证并见

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身体倦怠,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或见浮肿,甚则腹满膨胀。舌质淡,苔白润,脉细弱。

肝肾阴虚

胁痛,腰膝酸软,耳鸣遗精与阴虚内热症状同见

头晕目眩,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颧红,盗汗,五心烦热,男子或见遗精,好或见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纽数。

考点57气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气虚证

全身功能活动低下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脉虚无力。

气陷证

内脏下垂

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气滞证

胀闷、疼痛

闷胀、疼痛,妇女乳房胀痛。

气逆证

气机逆而向上

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升发太过,则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

考点58血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血虚证

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虚弱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少、愆期甚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

血瘀证

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唇舌爪甲紫暗、脉涩

局部肿胀疼痛,痛如针刺,拒按,痛处固定不移,且常在夜间加重,一般伴有面色晦暗、口唇色紫、舌有瘀斑、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等症状。

血热证

出血和全身热象

心烦,或躁扰发狂,口干不喜饮,身热以夜间为甚,脉细数,舌红绛,或见各种出血证、妇女月经前期、多等。

血寒证

手足、腹部等局部冷痛

疼痛喜暖,得暖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而暗,脉沉迟涩。妇女常见少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经愆期,色暗淡有血块等症。

考点59气血同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

气滞血瘀证

病程较长和肝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痞块

胸胁胀满走窜疼痛,性情急躁,并兼见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等,妇女还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乳房胀痛等症状。

气血两虚证

气虚与血虚的症状同见

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

气不摄血证

出血和气虚症状同见

出血的同时,伴见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脉软弱细微、舌淡等气虚的症状。

气随血脱证

大量出血时,随即出现气脱的症状

大最出血的同时见面色光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脉微细或弱。

考点60津液不足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临床常见口渴咽干,唇燥舌干少津或无津,皮肤干燥,甚或干瘪或见下肢痿弱,或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脉多细数。若因高热灼伤津液的,则并见心烦、渴饮、舌红、苔黄、脉细数等症状。若气阴两伤,并见气短、神疲、舌色较淡苔少或光剥无苔、脉虚无力的症状。多以皮肤、口唇、舌咽干燥及尿少、便干为辨证要点。

考点61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临床表现常见下肢浮肿,甚或身面目悉肿,或单纯腹大如鼓,脉象沉弦,舌淡苔白滑域舌质胖大的症状。阳水以发病急,来势猛,先见眼脸头面、上半身肿甚者为辨证要点;阴水以发病较缓,足部先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为辨证要点。

以上为第三章重要考点,复习的怎么样,点击阅读原文测试一下,掌握到什么程度。测试分数高于80分以上可以领取电子版试卷一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bianshijinzk.com/dbsjby/1529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